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关系,探讨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一综合性大学2009届大一新生789名,收回有效问卷750份。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量表(GH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新生(P0.01)。幸福感得分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负相关(r=-0.51,-0.47,P0.01),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和自杀意念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8%。结论: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类高职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与气质性乐观、生活事件、抑郁及绝望的关系,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乐观量表(LOT-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贝克绝望量表(BHS),对安徽省某医学高职院校一~三年级373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气质性乐观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医学高职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09%,男生高于女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绝望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气质性乐观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临床医学高职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把高职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揭示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机制,进一步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估工具、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143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并对主观社会地位与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大学新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生活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00±1.00、41.93±8.11、18.7±5.22、4.82±3.58,5%的新生有自杀意念;(2)主观社会地位和生活满意度分别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2和-0.08;(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生活满意度和自杀意念的链式中介模型成立,效应值为-0.02。结论:主观社会地位与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新生自杀意念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冲动性、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成都市某高校135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6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287,P0.05);女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t=-2.796,P0.01)、行为冲动性(t=-2.670,P0.01)、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分(t=-3.179,P0.005)及愤怒分量表分(t=-2.434,P0.05)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躯体攻击分量表分高于女大学生(t=7.487,P0.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行为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得分、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3.942,5.597,2.070,7.559,2.653,4.251,4.846,7.507,7.466;P均0.05);女性(OR=1.736)、敌意(OR=1.036)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0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指向自我攻击因子得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具有预测作用(R2=0.157)。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以及与抑郁情绪、希望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大学一年级全部新生4372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第15项评估自杀意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量表(DHS)评估抑郁症状和希望特质。收回有效问卷4211份。结果: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5%(189/4211),女生自杀意念率高于男生(6.7%vs.3.7%,P0.05)。有自杀意念学生的SDS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者[(42.0±7.3)vs.(34.2±6.3),P0.05],DHS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43.6±8.8)vs.(49.8±8.1),P0.05]。SDS得分越高,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OR=1.15,P0.01);而DHS得分越高,自杀意念产生的可能性越小(OR=0.95,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提示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可能与抑郁情绪相关,而希望特质可能是保护因素,对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应重视抑郁情绪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构建研究生自杀预防干预体系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研究生345名,应用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PPS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研究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结果:共45(13.0%)名研究生存在自杀意念。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三年级及以上、医学类、学术型、单亲家庭、学习任务压力大、环境与心境糟糕压力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4.83、5.50、4.57、6.09、1.36、1.69),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高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OR=0.77、0.89)。结论:医学院校研究生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关注特定人群、加强心理疏导、提高社会支持等可以降低自杀意念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闭特质、述情障碍、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防范青年个体自杀行为发生提供科学有效的预测工具。方法:研究对象为10908名大学新生(年龄15~26岁),研究工具为自闭谱系商数问卷(AQ)、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念问卷(SI),研究数据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述情障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自闭特质直接正向预测自杀意念(β=0.06, P0.01);述情障碍和抑郁在自闭特质和自杀意念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量为8.64%,抑郁的中介效应量为40%,述情障碍和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量为23.64%。结论:自闭特质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又可以通过述情障碍和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837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倾向(最近一周、最忧郁时)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正相关(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近期自杀意念与社交网络、应对技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5972名大学生,借助自杀意念问卷、社交网络问卷及应对技能量表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探讨社交网络、应对技能与大学生近期自杀意念之间的调控关系及影响通径。结果:大学生过去一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7.27%(434/5972),社交网络贫乏(如,没有稳定的恋爱关系,β=0.305,P=0.013),缺乏成熟的应对技能(如,应对技能分量表中"逻辑分析"T≥55时,β=0.393,P=0.041)是大学生近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结果显示,社交网络、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潜变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效应,同时也通过心理症状潜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应对技能不成熟,社交网络贫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干预策略上,通过构建健全的社交网络、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等措施可能会避免或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6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功能、心理韧性与中学生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抑郁部分中介了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3)心理韧性对抑郁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心理韧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家庭功能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其中,家庭功能既直接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也通过抑郁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增强了家庭功能对中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