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确放疗是一种基于高清晰度CT、MRI或PET-CT等图像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摆位和精确照射等一体化的三维治疗技术。它的应用可以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提高肿瘤区照射剂量,增加肿瘤控制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  相似文献   

2.
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强放射治疗(IMRT)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先进放射治疗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于临床,其优势在于肿瘤靶区三维剂量分布的适形程度及其均匀性较标准的适形放疗更好,从而在减少或不增加正常组受高剂量照射的前提下增加肿瘤组织的受照剂量,这样就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调强放疗的计划过程、剂量计算及优化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CT/MRI影像融合对鼻咽癌肿瘤靶区及三维适形治疗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精确地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是制定最佳治疗计划、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保护周围正常重要器官的首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CT和MRI来源的鼻咽癌肿瘤靶区,评价CT—MRI融合靶区容积应用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时,对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8位患者的CT模拟定位和MRI扫描的图像,然后在CT、MRI和CT/MRI融合网像上分别勾画肿瘤靶区和周围重要的器官每个病例都做2个治疗计划:①用CT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②用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做1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肿瘤的处方剂量为70Gy。然后,比较2个治疗计划中肿瘤靶区的95%容积(1395)受照平均剂量、周围正常组织的5%容积(D5)受照平均剂量。结果:MRI上的肿瘤靶区比CT上的肿瘤靶区大53.5%。但并不一定包括CT上的肿瘤靶区。用CT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是满意的,但以上治疗计划应用于CT/MRI融合图像上的靶区,D95的剂量分布较低(59.78Gy)。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靶区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则D95剂量分布较好,但在有些治疗计划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高:结论:CT/MRI融合图像有助于鼻咽癌靶区的确定,但也造成GTV扩大,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上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足够,但周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的物理学与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其追求的目标是尽量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肿瘤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之间差别一般不是很大,而正常组织特别是所谓“并行”组织的耐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受照组织的范围,范围越大,组织耐受射线的能力越小,在某些深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一些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肾、性腺等位于或接近于病变(靶区)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因此,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按照肿瘤形状给靶区以一定的致死剂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尽量少受到照射,要使治疗区的剂量分布与靶区的形状相一致,必须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设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设计方法.方法: 利用上海拓能(Topslane)公司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12例肝癌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结合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0%~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 对肝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提高肿瘤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弧形野技术提高乳腺瘤床靶区照射剂量,减少肺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容积,作乳腺癌保留术后瘤床追加剂量技术与方法的探讨。方法:用大恒STAR-2000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GE双螺旋CT、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对乳腺癌保留术后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弧形野技术照射。结果: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的剂量显示,乳腺瘤床靶区100%体积肿瘤剂量≥90%,剂量分布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使用弧形野技术照射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瘤床靶区肿瘤剂量及要求≥90%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减少肺组织、心脏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设计方法。方法:利用上海拓能(Topslane)公司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12例肝癌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结合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0%~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肝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提高肿瘤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弧形野技术提高乳腺瘤床靶区照射剂量,减少肺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容积,作乳腺癌保留术后瘤床追加剂量技术与方法的探讨.方法:用大恒STAR-2000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GE双螺旋CT、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对乳腺癌保留术后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弧形野技术照射.结果: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的剂量显示,乳腺瘤床靶区100%体积肿瘤剂量≥90%,剂量分布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使用弧形野技术照射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瘤床靶区肿瘤剂量及要求≥90%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减少肺组织、心脏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乳根治性放射治疗作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传统上采用以切线野为主的技术 ,获得了较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美容效果 ,心肺等器官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 。但在部分乳房体积大或胸廓外形特殊的患者中仍存在某些缺陷 :全乳靶区内剂量分布不够均匀 ,心脏、肺等危及器官局部受到过量照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可对射野内各点的输出剂量按要求进行调制 ,从而使靶区三维剂量分布更加适形 ,显著改善靶区剂量均匀性同时减少周围器官的照射 ,有望进一步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  相似文献   

10.
李洋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24(5):479-482,486
放射治疗已经进入精确治疗时代,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从病人的定位至靶区的勾画、计划的设计以及治疗过程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在努力减少各种因素所致的误差,目的 是提高局部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并发症.近二十年,放射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已从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射治疗发展到图像引导放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本文重点介绍以上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以及早期NSCLC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对可手术切除的局限性胰腺癌,因其术后局部复发儿率也较高,故建议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外放射治疗是无法手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肿瘤,主要采用局部外放射治疗联合全身化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同期联合放化疗较单一放射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具显著优势。与放射治疗同步应用的化疗药物目前主要包括5-FU、卡培他滨与吉西他滨等。同期联合放化疗中应用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可明显增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临床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多药方案对疗效及患者预后有所助益。放疗技术目前推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或调强放疗(IMRT)。靶区范围建议包括临床影像检查可见肿瘤外放安全边界,对未被侵及的淋巴引流区域不行预防性照射。IMRT不仅可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还可提高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实现剂量递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5年收治的3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初次治疗18例,不规则面颈联合等中心照射50Gy/25F/35d+颈部锁骨上野50Gy/25F/35d,体部真空垫、头部U形面膜固定后CT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部肿瘤靶区剂量为。复发癌12例,肿瘤复发区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60-70Gy/24-28F/35-40d。结果:初次治疗患者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8.89%、83.33%、77.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88.89%、83.33%。出现口干、咽痛等早期放射反应,都能耐受,未观察到明显的张口困难或后组颅神经损伤。复发癌患者再程放疗2年局控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83.33%。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8.33%(1/12,张口困难16.67%(2/12),吞咽困难8.33%(1/12)。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改善鼻咽癌治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提高靶区照射剂量,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减少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多靶区三维适形放疗在胸部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部多病灶肿瘤行多靶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胸部原发肿瘤肺内纵隔转移或双肺多发转移瘤等晚期肿瘤,采用多靶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优化指标:照射靶区尽可能采用PET/CT定位,靶区以2~4个为宜,采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每次剂量2Gy,5次/周,或5~8Gy/次,3次/周,均为90%剂量曲线包绕PTV,总照射剂量或生物等效剂量70~80Gy,在放疗结束后2月行胸部CT或PET/CT进行评价。结果 36例患者中,2例病灶完全消失(CR),23例病灶明显缩小(PR),有效率(CR+PR)69.4%,放疗中未出现明显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结论晚期胸部肿瘤或转移瘤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多靶区治疗,局部控制率高,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早期并发症低,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规放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评估3DCRT和IMRT与常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中晚期NSCLC(Ⅲ~Ⅳ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划靶区处方剂量66Gy,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3DCRT和IMRT三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三种计划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1)靶区适行度:处方剂量为66Gy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达此剂量的计划靶区(PTV)体积和95%PTV体积下的照射剂量均高于常规治疗,同时,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均高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除全肺V20的IMRT检测外,3DCRT和IMRT治疗的肺受剂量均比常规治疗高。在全肺V5和全肺V10检测中,3DCRT比IMRT剂量低,其余检测中3DCRT比IMRT剂量高。(3)三种计划脊髓最大受照剂量均<45Gy。脊髓,食管及心脏受照剂量3DCRT均较常规放疗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DCRT和IMRT较常规放射治疗明显提高了靶区的照射剂量和靶区的准确性,从而在相同处方剂量情况下提高了治疗肿瘤的控制率。(2)3DCRT和IMRT与常规放疗比较,对肺的保护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3DCRT和IMRT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4)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和3DCRT,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5年收治的3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初次治疗18例,不规则面颈联合等中心照射50Gy/25F/35d+颈部锁骨上野50Gy/25F/35d,体部真空垫、头部U形面膜同定后CT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部肿瘤靶区剂量为.复发癌12例,肿瘤复发区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60-70Gy/24-28F/35-40d.结果:初次治疗患者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8.89%、83.33%、77.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88.89%、83.33%.出现口干、咽痛等早期放射反应,都能耐受,未观察到明显的张口困难或后组颅神经损伤.复发癌患者再程放疗2年局控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83.33%.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8.33%(1/12,张口困难16.67%(2/12),吞咽困难8.33%(1/12).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改善鼻咽癌治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提高靶区照射剂量,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减少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每次实施照射时,靶区都能得到准确的剂量,同时邻近周围正常组织和要害器官得到充分的防护。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方法、手段,如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体位固定装置等不断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使放射治疗向着“增加肿瘤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降低危及正常组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的目标前进了一步。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次治疗时患者的摆位位置会…  相似文献   

17.
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头颈肿瘤调强适形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肿瘤医院于1999年引进国际先进的河体走向放射治疗设备。同年9月系统汗始运转,它包括立体定向头部放射治疗系统(征作头耶X一刀)、主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系统(俗称体抓X-J)、全身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及多叶光栅。该系统是21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其优点是可使放射线高剂量分布在肿瘤靶区,使周围正常组织少受或免受放射损伤,实现对肿瘤靶区的高剂量精确适形照射。病人营先在特制头架或体架中固定治疗体位,然后往同一体位V进行螺旋CT扫描SO-100层,再通过连接光缆将CT信号自治传送对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固定架中的标记确…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RT)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45例,实现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放疗。结果 肿瘤靶区放疗剂量提高了10 % ~ 20 %。放疗毒副反应仅在Ⅰ,Ⅱ级内,显效率(CR+PR)达90 %以上。该放疗技术与实践证明,放射靶区与肿瘤形状一致或相近,靶区接受的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提高了肿瘤控制率,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是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