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传染科两年来收治的1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重型肝炎病人继发感染率为66.88%;死亡病例的感染率高达92.59%。表明感染是重型肝炎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根据上述情况,应该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这对提高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戊型肝炎及其与其他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调查李光玉,任君萍,周永兴,张文彬,陈朝霞为了调查西安地区戊型肝炎(HE)及其重叠感染情况,给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我们对2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血清病毒学标志检测。1.在受检的259例患者标本中,抗-H...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病,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指标,肝功能及G反应蛋白(CRP),可了解肝炎的活动程度,其中,CRP对患者的预后估计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共检测8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CRP,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80例肝炎病例,3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共110例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2-6岁;急性病毒性肝炎(急肝)30例、慢性迁延肝炎(慢迁肝)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20例、重症肝炎(重肝)10例,均按1990年上海会议肝炎分型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急、慢性…  相似文献   

4.
肝脏参与胆汁酸的合成、结合,维持肠肝循环,调整胆汁酸池的大小和组成,本文通过对2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的测定,分析其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以及与SB、ALT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TBA在诊断病毒性肝炎方面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49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男191例,女58例,年龄范围13岁~81岁,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属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下称急无黄组)3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下称急黄肝组)70例,慢性轻度肝炎(下称慢肝轻度组)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重病毒感染率及转归。方法对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标志物及核酸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V、HCV双重感染率为31.25%,HBV、HIV双重感染率为4.17%,HBV、HCV、HIV三重感染率为62.50%;重型肝炎者占70.83%。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为(48.67±19.25)d,与同期住院的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65.32±31.49)d相比,明显缩短(U=4.25,P<0.01)。结论静脉药瘾者病毒重叠感染率高,且重型肝炎患者多,但相对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1994年~1996年我院共收治病毒性肝炎1384例,其中老年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老年肝炎)115例(83%),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现将115例老年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HA、B、C、D、E)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以下简称戊肝)与其它各型肝炎发生重叠感染直接影响临床过程并可加重病情。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44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6年元月~1997年12月两年间住院的各型病毒性肝炎共1152例,根据199...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海岛渔民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种类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269例海岛渔民肝炎患者的型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为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269例渔民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65岁,平均32.5岁。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患者人院后常规进行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CV—RNA,HBV—DNA(采用PC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16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竞争酶联免疫实验,分别检测32例正常人(鲜血员)、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9例肝硬化(Child-Pugh B级)、37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CR1浓度,并采用OLYMPUS5400生化仪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9000分别检测被测人群血清CHE、PT和PA等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正常对照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Child-Pugh B级)患者和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不断加重,血清sCR1浓度相互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肝硬化(Child-Pugh B级)血清sCR1浓度与血清CHE变化呈负相关(r=-0.90)。结论:血清sCR1浓度可以很好地反映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变化,是判断肝病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世清 《中国保健》2009,(18):739-739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2000~2003年当地医院共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117例,其中死亡53例,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定的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组(亚重肝组)7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组(慢重肝组)46例。53例患者中,男46岁,女7例。年龄20~70岁,平均(35±18.6)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监测226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栽脂蛋白A1(APOA1)、栽脂蛋白B(APOB)、总胆红素(TBIL)。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脂Child—PughC级明显低于B、A组,三者在B,A两级间无明显差异。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呈负相亲。结论血脂、载脂蛋白含量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文清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388-1389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的肝炎大国,辽宁省是肝炎的高发区,自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后,辽宁省的肝炎疫情发病曲线呈波浪式变化,但肝炎总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我省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我们对1992年以来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的胆囊声像图变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室(常熟215500)戴萍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发病早期,症状不一定典型,肝脏超声缺乏特征性声像图改变。本文观察了38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的胆囊声像图表现,探讨胆囊声像图变化与病毒性肝炎的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7月-2004年7月间189例住院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69%;感染部位以腹腔(41.46%)和呼吸道(26.83%)为主;慢性丙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8.14%,慢性丙型重、中、轻度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57%,7.55%,2.38%;导尿和腹水蛋白≤10g/L是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处于危险因素中,医院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广东省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广东省1990-2019年的相关数据。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和戊型肝炎(戊肝)。对不同时期的分年龄、性别构成的发病、死亡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及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以描述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9- 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死亡率与DALY年龄标化率下降趋势尤为明显。2019年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 365 221例中,急性乙肝患者占51.43%(2 245 087例),而急性乙肝的死亡病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的77.18%(106/138)。在不同年龄组中,除急性乙肝高发于成年人外,急性甲肝、急性乙肝和急性戊肝等其他肝炎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除<5岁年龄组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稍高外,其他年龄组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1999-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总体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须进一步加强对广东省不同人群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的肝炎预防与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可以伴有心脏损害及多种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 ,重肝病人心脏受累更为多见。为探讨重症肝炎心电图改变的情况及原因 ,我们对 75例重症肝炎病人行心电图检查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近 2年本院重症肝炎行心电图检查者 75例 ,其中男 5 2例 ,女 13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6 8岁 ,平均年龄 31 5岁。1·2 诊断标准 重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标准[1] ,其中急性重症肝炎 5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 2 4例 ,慢性重症肝炎 4 6例。2 结果2·1 病原学检查  …  相似文献   

18.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28例肝脏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是婴儿肝炎综合症的主要病原。对肝胆系统的损害明显。本文对28例临床诊断为CMV性肝炎的患儿进行肝穿刺活检术取肝组织检查,所见病理学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早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前白蛋白的含量,比较其间统计学差异。[结果]血清PA的水平能反应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结论]早期检测血清PA对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戎爱兰 《中国校医》2005,19(4):397-397
本文通过168例临床确诊的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4种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探讨其对肝炎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