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成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康复护理措施,预防再脱位。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患者5例,均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随访3年无1例发生再脱位。结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系统的出院指导是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3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及相关知识,术后尽早开始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结果:本组病例术后3d内即可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周出院,出院时均可在助行器下独立行走,康复训练期间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失.结果:1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指导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许效松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81-3281,3285
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重点是突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对2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缩短了治疗期,并体会到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计划主要在早期的功能锻炼和程序化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则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进行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工髋关节Harris评分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3月人工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和远期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目的,从而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功能恢复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康复组患者Harris评分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术后中远期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患肢和关节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术后1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术后1个月两疽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卧床时间,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防脱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丽霞  周望京 《天津护理》2004,12(3):177-17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护理及康复指导,降低发生率,恢复病人髋关节功能。方法:总结分析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通过卧位、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技巧的护理及康复指导,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结果: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随访3个月~2年中仅1例发生脱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防止脱位发生。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重点是突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对2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缩短了治疗期,并体会到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计划主要在早期的功能锻炼和程序化护理。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除采取骨科常规治疗和术后的常规护理外,着重进行早期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护理。结果随访12-7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和X线评定,术后复查时效果优99例,良32例,优良率为96.3%,生活可完全自理;效果中2例,生活大部分自理;效果差3例,生活部分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早期预防及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根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时间和解剖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以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护理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下地行走后术前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有计划、有系统的康复指导,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肖江平  石晶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80-248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早期执行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的效果。方法:术前采取预防性训练,术后按时间顺序采用计划性护理训练。结果:37例患均无并发症发生,按Harris功能评定标准总有效率达83.8%。结论:此法具有康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系统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利用康复教育光盘进行围术期健康知识教育,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卧位训练、引体向上训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利用梯形外展垫使术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并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2-15d出院,出院时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无疼痛及其它不适。随访6个月-3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注重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术前功能锻炼及术后早期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同时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可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得到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康复组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并进行简要康复锻炼指导,术后3h开始康复训练,详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训练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本组均就随访6~12个月。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aris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优12例,良25例,中5例,优良率88.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分阶段性康复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与护理的特点。方法:通过对28例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与护理的分析,全面评估病人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康复练习及护理计划,改善病人身体状况,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28例病人经有计划、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心理、生理护理后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及感染,提高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参加适当的社会工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及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老年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除行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则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进行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20 d人工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监护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0 d人工髋关节Harris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能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早期生活质量,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罗志远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89-890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应用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到术后切口观察及处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均未发生髋关节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能有效预防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崔利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55-8655,868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7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早期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70例患者术后3~7d均可部分负重站立行走,术后2周均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制定详细的功能康复计划,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实施有计划的功能康复锻炼,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