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春梓  张黎明 《护理研究》2007,21(9):2297-2299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的因素调查表对慢性肝病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自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及内科住院病人(P〈0.01),疾病症状、外界环境干扰及心理因素是影响其睡眠的3大因素,其中疾病症状又以多尿、腹胀及皮肤瘙痒为主。[结论]慢性肝病病人普遍存在明显睡眠障碍,疾病症状、外界环境干扰、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娟 《当代护士》2009,(4):76-77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调查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状况,与常模比较,并统计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本组患者SRSS总分为26.38±7.80,高于常模的22.14±5.48(p〈0.05);中、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7.5%和6.67%,高于常模的9.6%与0.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为疾病症状、外界环境、心理因素,其中疾病症状又以多尿、腹胀及皮肤瘙痒为主。结论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睡眠问题应引起重视,护理时应对患者多尿、腹胀及皮肤瘙痒等疾病症状进行控制,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对失眠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刘春梓  张黎明 《护理研究》2007,21(7):597-599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97例慢性肝病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自评总分显著高于常模及内科住院病人(P<0.01),中度、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是常模的3倍多。其中10个因子中有7个得分明显高于常模。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及早醒是反映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的主要因子。年龄对睡眠状况有影响。[结论]慢性肝病病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病人年龄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病人的睡眠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梓  张黎明 《护理研究》2007,21(3):597-599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97例慢性肝病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自评总分显著高于常模及内科住院病人(P〈0.01),中度、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是常模的3倍多。其中10个因子中有7个得分明显高于常模。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及早醒是反映慢性肝病病人睡眠状况的主要因子。年龄对睡眠状况有影响。[结论]慢性肝病病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病人年龄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52例肝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1~4周进行问卷调查,与慢性肝病患者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并对睡眠影响因素进行频度分析。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失眠后反应及睡眠总体情况较差(P0.05);术后3周,描述睡眠的多方面较差,睡眠不足、觉醒不足、恶梦夜惊开始改善,优于慢性肝病患者(P0.05);术后4周,睡眠质量、服药情况较差(P0.05),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方面优于慢性肝病患者(P0.05)。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术前为心情、疾病症状、睡眠节律;术后为疾病症状、舒适感、外界干扰。结论:肝移植患者在术前、术后3周内睡眠差,针对性给予护理,有助于改善睡眠,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卓华 《护理研究》2007,21(3):209-211
[目的]了解青光眼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1例原发性青光眼住院病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睡眠状况、影响因素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0.8%青光眼病人存在入睡困难,93.1%病人睡眠不深。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是影响青光眼病人睡眠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青光眼病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心理因素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红莲  吴玉玲  洪莉萍 《全科护理》2014,(13):1173-117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实施相应护理干预。[结果]依 PSQI 总分及7个分项得分来看,7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有睡眠问题,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影响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病人在疾病方面主要是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咳痰,心理方面主要是担心疾病、经济困难和家庭功能不良,环境方面主要是夜间治疗护理、噪声等,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结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疾病和心理因素,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吴伟  王颖  赵静 《护理研究》2011,25(28):2570-257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存在睡眠问题,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其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病房环境、生活习惯改变、医疗付费情况、夜间查房及治疗。[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着疾病的发展加重其睡眠质量下降,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通过全面评估病人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吴伟  王颖  赵静 《山西护理杂志》2011,(10):2570-257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病人存在睡眠问题,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其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病房环境、生活习惯改变、医疗付费情况、夜间查房及治疗。[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着疾病的发展加重其睡眠质量下降,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应通过全面评估病人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春梓 《护理研究》2009,23(28):2593-2594
慢性肝病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笔者对其睡眠状况、影响因素、干预方法及改善效果已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1-4].在此基础上,使用焦虑量表对慢性肝病病人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是否存在焦虑、睡眠障碍与焦虑的关系及不同干预方法对慢性肝病病人焦虑的改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密 《全科护理》2016,(18):1840-1843
[目的]分析冠心病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伴睡眠障碍病人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调查分析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冠心病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与疾病不适症状、心理因素、病区环境不适、疾病强迫体位等有关;观察组干预后SPIEGEL评分及睡眠进程参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冠心病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依此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患者7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统计术后睡眠障碍例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疼痛评分≥4分、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为术后睡眠障碍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患者因负性心理、疼痛干扰、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而出现睡眠障碍,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调节、疼痛控制,促进其尽快适应呼吸方式及睡眠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雅静  凌丽  张晓燕  田成林 《护理研究》2007,21(11):959-961
[目的]调查轻度、中度住院老年痴呆病人睡眠行为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月—2006年8月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精神科问卷,调查住院老年痴呆病人睡眠行为障碍,包括是否存在睡眠障碍、频度和严重程度。同时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74.60%住院老年痴呆病人有睡眠行为障碍,影响睡眠主要因素为陌生环境、不良心理、日间活动及光照减少等。[结论]住院老年痴呆病人睡眠质量差,应从心理护理、改善环境、增加光照及运动等方面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痴呆进展。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该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为研究对象,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及自制调查表调查,分析CP患的心理状态、化层次、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该病的关系。结果 CP患缺乏该病相关知识,其发病、转归与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1)CP不单纯是器质性疾病。它与焦虑状态互为因果。(2)通过健康教育对CP患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纠正对该病的恢复有利。(3)对CP患进行健康教育应针对个体采用综合方法效果为好。(4)对CP患进行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CP有关的医学知识、心理状态与CP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帮助患掌握促进CP恢复的有关技能,帮助CP患树立正确的性心理并取得配偶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解决其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本院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分析性别、年龄、发作次数。对疾病了解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4项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4项因子与性别、发作次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文化程度、诱因、社会支持等方面密切相关。结论:影响VBI患者的心理健康因素较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其心理异常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住院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西安市和芜湖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各24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the medical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症状严重程度的调查,并分析乳腺癌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总分均值为(65.74±17.64)分,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分别为(71.52±18.59)、(59.96±20.08)分。乳腺癌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总分为(109.00±38.17)分,干扰程度总分为(57.00±19.95)分。乳腺癌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每天睡眠时间、生活应激事件、照顾其他家人、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结论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差,应加强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痛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对2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中位数为2分,≥4分者占30.23%。心理痛苦具体体现在疼痛、饮食改变、紧张、担忧、消化不良、睡眠问题和经济问题等方面。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病程长短、锻炼频率是心理痛苦的负相关因素,其他慢性病、饮食改变则是正相关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早期采用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接纳现状,鼓励患者每天适度锻炼,帮助其正确理解饮食改变的作用,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其他慢性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化住院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化住院”评估标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6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符合社会化住院标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57例(25.65%),影响社会化住院因素包括年龄、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是否焦虑、有无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化住院程度亟待降低,因此需要医院在医疗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与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会福利院、社会慢性病康复中心、医养康养中心等社会性医护服务机构合作,形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延续性医护服务机制。医护人员对达到出院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引导和劝解,缓解其心理负担,消除其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重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