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间断头昏3年,加重2月伴消瘦"而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90/80 mmHg,目前服用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未监测血压。近1年有情绪低落、食欲不佳、失眠等症状,在神经内科就诊,考虑焦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男,84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20余年、加重1周于2008年12月31日入院.诊断:冠心病.2009年1月18日14:00因便秘自行使用开塞露后排鲜红血便6次,其内含血块,量约1 000 mL.外科会诊考虑痔疮出血,给予局部及全身止血处理.查体:心率80/min,律齐,血压120/80 mmHg.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男,84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20余年、加重1周于2008年12月31日入院.诊断:冠心病.2009年1月18日14:00因便秘自行使用开塞露后排鲜红血便6次,其内含血块,量约1 000 mL.外科会诊考虑痔疮出血,给予局部及全身止血处理.查体:心率80/min,律齐,血压120/80 mmHg.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某患者,男性,87岁,因上腹部疼痛19 d,身目黄染1周,于2013年7月30日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患者于2013年7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在外院行腹部CT示:肝脏多发囊肿病变,考虑巨大囊肿;胆囊泥沙样结石或胆汁淤积;腹主动脉管径明显增宽,局部钙斑,考虑腹主动脉夹层,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于7月15日自觉疼痛剧烈,在外院行立位腹平片未见异常,行腹部彩超示:肝囊肿、肝内胆管轻  相似文献   

5.
<正>例1:38岁,孕1产1。因发现下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5月余于2011年5月5日收住我院。入院查体:体形消瘦。妇科检查:腹部可及一巨大包块,腹围97cm,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长41cm。磁共振成像(MRI)示:腹盆腔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囊腺癌(附件来源可能性大)伴少量腹腔积液形成。CA125为338.5U/ml;CA199>700U/ml。2011年5月11日于全  相似文献   

6.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4):112-112
本院因业务拓展急聘以下贤能 :1.妇产科二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2 .儿科 (含新生儿 )二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3.B超二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4 .男性生殖一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5 .病理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 ;6 .麻醉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 ;7.小儿外科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 ;8.放射科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要求 :本科以上学历 ,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在地、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妇儿科专科医院工作。…  相似文献   

7.
龚圣勇  肖阳  文长友  闻吉军 《安徽医药》2012,16(8):1130-1131
正患者,女,69岁,发现右侧颞部皮肤小包块1年余来院就诊,专科检查意见:考虑为皮肤肿瘤。双侧颈部及腋窝、腹股沟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术前胸部X光片及CT显示:左下肺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肺癌,纵隔及全腹CT未见明显病变。术中见:(1)右侧颞部皮肤包块大小约1 cm×0.8 cm×0.5cm,边界不明显,完整切除瘤体及周围部分皮肤组织。(2)左下肺近肺门处有一大小约8 cm×6 cm×5 cm肿块,周围边界  相似文献   

8.
呕血、休克     
本例病史特点:1.老年男性;2.突然大量呕血,先为鲜红色,后为紫色血块,黑便,伴休克;3.十余年前曾有呕血史,近2~3年返酸明显,否认肝炎及胃痛史。4.病情发展快,药物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根据以上特点应考虑: 一、急性胃粘膜出血:可以引起大量呕血,病程短,预后差。但患者出血前无任何诱因,可除外。二、慢性胃炎:约占上消化道出血1~16.5%,患者近2~3年返酸明显,应考虑有慢性胃炎存在,但出血以黑便为主,很少引起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既往史。因"肾癌1年余,乏力1周"于2018年11月13日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1月患者因左股骨骨折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2017年1月2日行左股骨肿瘤穿刺检查,病理:考虑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骨组织尖端见骨转移。后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历资料患者,女,72岁,因"血糖升高10年,血压升高5年,意识障碍,小便失禁2 h"于2016年9月13日入院。入院前1日患者感右侧腰部疼痛,就诊某社区中心,接诊医师考虑"带状疱疹",开具口服药"卡马西平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 g,  相似文献   

11.
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素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洁  郭澄 《中国药房》2011,(24):2258-2260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素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国内1999年1月-2010年12月医药期刊报道的应用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素注射剂所致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2种中药注射液所致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且以变态反应为主;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  相似文献   

12.
陈崇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090-2095
目的 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抗凝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药物警戒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135例抗凝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3例(61.48%)、女性52例(38.52%),男女比例为1.60:1;60~89岁年龄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 d~6 m;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为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和肝损伤;经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和对症处理,治愈24例(17.78%),好转91例(67.41%),不详17例(12.59%),未好转3例(2.22%)。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抗凝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在应用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尽量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2019年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转归及可能的机制。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及过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用药2 h内发生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高于迟发型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治疗,8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要熟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救治措施,详细询问过敏史,按规定进行皮试,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一旦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立即救治。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苯巴比妥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敏  施佳音  赵敏 《中国药房》2011,(24):2265-2267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复方苯巴比妥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并分析复方苯巴比妥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结果与结论:未见复方苯巴比妥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报道。临床应高度重视复方苯巴比妥所致不良反应,应用时需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塞米松注射剂致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某口腔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总体人群和不良反应发生人群的基本特点、不良反应发生与处理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样本结构差异分析。结果:5年共有28 959人次患者住院治疗,使用地塞米松注射剂后发生恶心、呕吐96人次,发生率为0.3%。总体人群和不良反应发生人群间男性比例(52.1%vs 26.0%,P<0.01)、平均年龄(35.1 vs 26.3,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96例不良反应均为一般程度,94例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91例未经处理症状自行缓解,5例采取了停药或降低输液速度、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或维生素B6注射液后症状缓解,3例再次使用药物后出现同样反应,79例存在合并用药的情况,所有药物使用均符合说明书内容规定。结论:地塞米松注射剂与恶心呕吐反应之间是"肯定"的关联性关系,女性和较低年龄者更容易发生该反应,用药后10 min内需重点关注,一般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停药,协助清洁口鼻腔,必要时给予甲氧氯普胺或维生素B6。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松岩  战心  徐辉  李连茂 《中国药房》2011,(20):1899-190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方法:观察我院3657例按0.2~0.4mL·kg-1剂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657例中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18%,其中轻度过敏反应5例、中度过敏反应1例、非过敏反应2例,未见重度过敏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钆喷酸葡胺作为静脉注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但也应引起重视,细心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王利霞 《中国药事》2014,(3):320-32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并分析1例左氧氟沙注射液致CNS不良反应病例及处理措施。结果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左氧氟沙星引起CNS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应当引起临床医师注意。结论左氧氟沙星可导致严重的CNS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适应症,而且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给药速度以及用药期间患者的反应,以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9例甘露醇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甘露醇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7篇文献报道的29例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甘露醇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于老年患者,以速发型为主,主要不良反应损害为全身性损害等。结论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具有一定风险性,应注意合理用药和用药后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垂体后叶注射液""不良反应"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及万方数据中建库以来至2019年4月30日报道的涉及垂体后叶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159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