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2005年采用改良Mckay术治疗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6例(共54足),术中采用跟腱外侧弧形切口或直切口,加大后侧松解范围,充分延长跟腱和屈拇长肌腱,将胫前肌腱部分切断,以克氏针固定于距下关节,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25例38足;良8例12足;可3例4足,优良率为92.59%.结论 改良Mckay术是矫正小儿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肌肉组织中的软骨源性视黄酸敏感蛋白(cartilage-de-rived retinoic acid sensitive protein,CD-RAP)基因的表达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留取2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行Mckay松解术时切除的足外展拇肌,5例正常对照组织标本来源于3例创伤、1例足月引产胎儿及1例尸检(均经本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马蹄内翻足及正常外展拇肌中CD-RAP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外展拇肌组织中CD-RAP基因与β-actin基因平均密度(ADV)比值为0.376±0.241,相应正常组织二者比值为0.067±0.0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43,P<0.001).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外展拇肌组织中CD-RAP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外展拇肌组织中的CD-RAP基因表达上调,CD-RAP基因或其调节基因可能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熏CCF)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足部功能的畸形,发病率约为1‰,主要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踝跖屈、跟骨内翻以及继发性胫骨远端内旋。病因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如:神经肌肉病变,血管发育异常,骨骼发育异常,软组织异常,遗传基因学说以及宫内发育阻滞学说等。在某一领域部分学者达成共识,如:神经肌肉病变学说,但尚无定论。因此,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学的研究对指导和改进治疗有重要的意义。1神经肌肉病变学说1.1肌纤维变性和肌纤维型的改变有学者认为肌力不平衡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发生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lub foot)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足部畸形。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已经在国内、国际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但在更长时间的随访中( 4年),很多文献报道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会出现复发;且随访时间越长,复发概率越高。本文将围绕经Ponseti方法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后复发的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常见的足部畸形,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局部按摩、石膏固定,6个月以后实施广泛的组织松解手术,可短时间内改善足的外观,但远期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足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因此,目前不破坏组织结构的保守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后肌腱部分移位术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1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接受了胫骨后肌腱部分移位术,术后3周更换可行走足托,佩戴足托开始行走训练,6周后去足托训练。结果随访观察1~5年8个月,24足中,18足评为优,4足为良,1足为中,1足为差。结论选择胫骨后肌腱部分移位术治疗儿童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应以胫后肌痉挛为主,腓骨肌张力弱的病例最为适宜。维持外移部分肌腱适当张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是保持良好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临床常见,是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先天性足部畸形,笔者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及遗传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螺旋CT三维影像分析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骨发育及结构。方法 螺旋CT扫描11例婴儿单侧马蹄内翻足及健侧足。采用三维影像重建分析并计算患足与健足间骨核容积百分率;楔骨骨核出现比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后足骨的骨间关系。结果 跟骨骨核容积百分比率(马蹄内翻足与健侧足间骨核容积百分比率)为54%—97%,平均75%;距骨29%~83%,平均50.1%;骰骨30%~100%,平均67.3%。楔骨骨核出现比率,马蹄足4/11;健足7/11。在轴位上观察,相对于正常足和双踝轴,马蹄内翻足的距骨,跟骨在踝穴内明显内旋。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不仅仅后足骨骨间关系异常,而且骨核发育明显落后于健侧足,且骨核偏心,以距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跟腱、胫后肌腱延长 胫前肌腱劈裂外移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跟腱、胫后肌腱延长 胫前肌腱劈裂外移治疗的55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病例资料。结果 55例患儿获随访50例95足,其中优78例,良11例,差6例。结论 应用跟腱、胫后肌腱延长 胫前肌腱劈裂外移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的常见畸形,依据年龄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国内文献报道,一般在出生6个月以后,行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这已被大多数矫形外科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