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导致的脑梗死多由于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引起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坏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院自2001~2007年坚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96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病变坏死的临床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三大疾病之一[1]。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供应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缺氧,以至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软化,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备受学者的关注[1-4]。脑梗死后溶栓治疗为降低致残率提供了可行的办法。本研究通过超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危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经济压力。我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梗死由于血管狭窄、闭塞或供血不足而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进而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改变,甚至坏死.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给予脑梗死患者溶栓、抗凝、降纤、脑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梗死的治疗中也不可或缺.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就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危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经济压力[1].我科近年对5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1].小动脉血栓致脑血管闭塞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1].小动脉血栓致脑血管闭塞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CI患者病死率高,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CI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华  张中秋  郧立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75-1176
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急性脑梗死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50%~70%,是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可以使高浓度的溶栓剂直接用于血栓,加速溶解过程,缩短血管闭塞到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脑血流的恢复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以来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脑组织坏死。在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性脑梗死(RCI)的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于初发性脑梗死(FCI)。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复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阳春  宫伟民 《中国医药》2011,6(2):236-23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导敏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由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我们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脑梗死发生后由于局部缺血、缺氧及血液再灌注会造成脑组织及其供养血管内的各种组成成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尤其是一些血清学指标,如C-反成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尤其是一些血清学指标,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等,这些指标的改变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军民 《河北医药》2012,34(22):3466-3466
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缺氧、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其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闭塞或狭窄,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或气体、  相似文献   

15.
13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91-92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大脑主干动脉持续痉挛或闭塞而致供血区的脑组织缺氧而产生广泛坏死、水肿.发生严重脑水肿而出现明显占位效应。梗死范围的大小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梗死灶直径在4.6cm以上.或梗死面积大于20cm^2,为大面积脑梗死,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薛光彦 《云南医药》2011,(3):310-312
脑梗死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脑梗死治疗中,中药具有重要的位置,疏血通和银杏叶都有改善血液动力学、调节血管张力、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等作用。我们选择了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科住院的120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早期正确的护理及功能锻炼可防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废用综合征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从而提高脑梗死瘫痪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王绣芳 《河北医药》2013,35(9):1437-1438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很高。由于发病时患者脑组织血供受阻,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受损,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受限,生活质量降低[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一般认为患者只要神智清楚,体征平稳,病情无进展,一般可在48h进行康复训练。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洗 《天津药学》2010,22(4):60-63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类型包括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及无症状性梗死。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是严重威胁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脑梗死的治疗,目前主要是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及脑神经保护及使用血管扩张药等方法,目的是防止血栓扩展,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梗死区的灌注量,改善侧支循环等。现将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脑梗死是由于缺血形成的脑组织坏死,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能否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密切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发病6 h之内的脑梗死属超急性期脑梗死,此时缺血的细胞尚处于可逆阶段,在此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若能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则可能达到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目的。然而目前CT和常规MR成像序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