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个适龄健康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献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低,却大大影响着公民献血的热情。在目前献血者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献血反应及增加献血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结论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笔者对2001~2002年计划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反应、初复检不合格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巧琴 《疾病监测》1998,13(9):343-345
健康成年人献血的耐受性大多数都很好,但也时有献血全身反应的发生。本站自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共接待献血者20332人次,发生献血全身反应38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19%,其中男性1例,女性37例;献血过程中发生反应4例,献血后发生反应34...  相似文献   

5.
献血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的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笔就本献血车组自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发生的478例献血反应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迟发性献血反应4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献血反应多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少数是在献血后立即发生。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及晕厥等,一般经平卧、休息、对症处理,可很快恢复,但也有极少数献血者是在献血30min后出现迟发性献血反应。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4例因迟发性献血反应造成献血者意外伤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1~2002年本站无偿献血400ml者共27695人次。笔者统计了无偿献血者献血400ml过程中.在不同献血量出现献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流动献血车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市中心血站自2001年5月起,将以往间断上街的流动献血车改为每周6天街头采血,无偿献血中99%都是在献血车上采集完成。4年来志愿献血者多次献血和一次选择献血400ml的人数正逐年递增,笔者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两辆流动献血车志愿献血者的献血量和出现献血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能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可大大提高再次献血的比率,特别是捐献成分血,采集时间长,需双臂穿刺,易导致枸缘酸钠中毒症状,献血者极不易接受。为此,我们在献成分血前或献成分血中给献血者服用2支10ml 10%的葡萄糖酸钙对预防和降低献血反应,特别献二个治疗单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献血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此,笔自1998年9月~2000年3月观察了17438名献血员21966人次的献血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和采血、初筛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献血后发生呼吸、心跳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发生惊厥等现象,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反应。尤其近年来提倡献血向400 ml转变后,1次献血  相似文献   

12.
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英  毕绮辉 《新医学》1999,30(12):731-732
1引言在公民献血过程中,由于部分献血者对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缺乏认识,或因精神、身体状况不佳以及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199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3353名献血者中有8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6%。另一项调查结果(199年)则显示在536例献血反应中轻度者占90%,中度者占7%,重度者占3%。由此可见,预防献血反应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献血反应的绣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2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997年对8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  相似文献   

13.
有效监控献血风险,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献血反应的发生,除引起献血者的恐惧、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再次献血,也容易导致献血现场其他献血者连锁反应,不利于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对献血的风险进行经常性的监控,并采取措施将献血反应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保护好献血者是我们血站工作者共同的目标.为有效监控献血反应的发生,我们统计分析了本站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晓红  田会  赵莉华  牛宏伟  杨凤霞 《临床荟萃》2006,21(6):F0002-F0002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的需求,自2002年起河北省血液中心完成了由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在采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总结了自愿无偿献血和计划无偿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献血反应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献血反应的发生给采血工作带来了不便,甚至会造成血液浪费,也给献血者身心蒙上了一层阴影。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献血者献血积极性,确保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初次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无偿献血以来,本站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献血者队伍,定期重复献血。随着临床用血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必须通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使新的献血者不断加入此队伍,才能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保障。笔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有差异,前者发生献血反应率较高,为此,将本站初次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空腹献血引起献血反应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花 《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35-235
献血过程中极少部分人因采血环境,疼痛刺激,血管原因以及过度疲劳,采前空腹和精神紧张,恐惧等因素而引起献血反应。据报道因空腹献血引起的献血反应约占9%[1]。空腹引起的献血反应症状重,时间长,如不及时正确处理既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献血工作的进行。现将对3例空腹  相似文献   

18.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公民无偿献血非常踊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采血过程中,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的热情。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建立一支安全、固定的献血队伍,保证临床供血,应该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献血环境。为此,笔者进行了在温度相当的条件下,献血车内、采血室内(包括采血屋)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采献血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7例机采献血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手工采集全血和机器采集成分血进行了献血反应率的比较。结果:精神、饮食及机器因素是影响机采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把献血反应率降到最低点,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机采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