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2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20%-25%。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70%-9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效果,但由于伊立替康的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得该药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一些特殊的毒副反应,如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延迟性腹泻等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2004年10月-2006年9月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通过精心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伊立替康(CPT-11)是DNA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剂,用于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一线治疗。此外,对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淋巴瘤等也有一定疗效。然而延迟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用药限制性毒性,临床研究表明,20%~40%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可出现3~4度腹泻,并致化疗方案提前中止。国内外学者在寻找治疗和预防伊立替康延迟性腹泻的措施方面做了较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肺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20%~25%.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 70%~9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1].近年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效果,但由于伊立替康的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得该药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一些特殊的毒副反应,如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延迟性腹泻等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2004年10月~2006年9月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2例.通过精心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92-1293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顺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和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顺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统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 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发生皮疹43例(47.8%),腹泻24例(26.7%),恶心、呕吐12例(13.3%),转氨酶升高10例(11.1%),间质性肺炎1例(1.1%)。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可提高疗效。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并探究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经一线治疗后失败的小细胞肺癌60例,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两组均同时治疗4~6个周期,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96.67%,与对照组的7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中多效生长因子(PTN)、可溶性死亡受体5(sDR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二线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配合伊立替康方法治疗,可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促进其血清指标水平的改善,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结果:20例患者中CR 1例(5%),PR 4例(20%),有效率为25%;SD 10例(50%),PD 5例(25%)。疾病控制率7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P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PC方案化疗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88.37%(38/43)较对照组的67.44%(29/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伤、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疗效,具有显著的靶向治疗作用,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于晚期患者,多次化疗后通常引起耐药性,其他治疗的疗效差。吉非替尼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临床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对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已被推荐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伽玛刀治疗的体温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伽玛刀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体温影响。方法 选择89例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住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无间距扫描定位,接受OUR—QGD全身伽马刀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结果 治疗前发热患者占58.18%,治疗后占7.8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身伽玛刀放疗技术不会引起患者发热,治疗效果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姑息性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延长患者生存。但对于不同的患者个体之间,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信息,探讨治疗措施对生存的影响,并对多种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其中接受系统性抗肿瘤治疗患者的生存显著优于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13个月vs5个月,P=0.0025)。无论患者接受何种治疗,PS评分均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PS评分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非替尼、氯氧喹、泰素加卡铂分别治疗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13.
伊立替康(CPT-11)于1998年获FDA批准标准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于2000年3月获FDA批准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本品单独或者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脑瘤、胃癌、胰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研究正在进行。本品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迟发性腹泻等。现通过85例患者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及预防处理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拓普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与单药治疗该疾病的疗效及生存进行观察与相关对比,挑选出合适的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方法我院肿瘤科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征求患者意愿,按照所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拓普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小细胞肺癌者31例,即为观察组,其余31例患者接受拓普替康单独给药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根据相关比较可以发现采用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情况普遍好于单独用药的对照组,差距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普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存情况良好,该方法治疗总体效果较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1例,稳定(SD)28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50%。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毒副作用出现时问及程度.以及精心护理.对减轻患者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率,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57-4658
观察替吉奥联合卡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接受替吉奥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化疗客观有效率(CR+PR)为11.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59.1%。化疗后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为主,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替吉奥联合卡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给药途径方便,耐受性较好,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ⅢA/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3例,分析全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全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5%和31.0%。中位生存期为17月。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化疗,观察组采用信迪利单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足叶乙甙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组(IP组)24例给予伊立替康100 mg/㎡,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第1~3天静脉滴注.足叶乙甙联合顺铂方案组(EP组)给予足叶乙甙100 mg.第1~5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第1~3天静脉滴注.2组均21 d为1个治疗周期,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IP组有效率75.0%,中位生存期12.9个月,1年生存率66.7%,EP组有效率66.7%,中位生存期9.8个月,1年生存率37.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IP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率低于EP组(P<0.05),腹泻发生率高于EP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满意,耐受性优于足叶乙甙联合顺铂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胶囊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循环肿瘤细胞(CTC)、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P方案治疗)和观察组(AP方案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TC阳性率以及Her-2、P-Akt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CTC阳性率,下调Her-2、P-Akt表达,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