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所小学冬季教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室内CO_2含量和空气细菌总数随课时加长而逐渐增高,其中有三间教室CO_2浓度超过1000ppm。第二节课后未开窗通风时空气细菌总数含量高达35825.9个/m~3。表示教室空气污染严重。开窗通风后室内空气清洁度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建云 《中国校医》1988,2(4):51-53
<正> 二氧化碳(CO2)是空气中一种固有的成分,大气中的CO2平均含量为0.3~0.4‰。在学校的教室中,因每名中年级学生的呼出气体中含有约4%的CO2,故在通风不良的教室内,CO2含量会迅速升高,使空气污浊。学生在这种环境里学习,效果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铁岭市部分学校教室空气细菌污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可做为空气污染程度和通风效果判定的主要指标。以空气细菌总数 >2 5 0 0cfu/m3 为污染判定标准(GB96 6 9-1996 ) ,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份对我市部分学校教室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平房教室 3 0间 (教室门直接通向室外 ) ,一楼教室 2 7间 ,二楼教室 2 4间 ,三楼教室 2 5间 ,四楼教室 2 6间 (楼房教室门通向室内走廊 ) ,选择教室楼外 10 0m处 ,设 2 0个监测点作对照。1.2 方法 :在星期一 (上周的星期六、日两天休息 )授完 8节课(每节课 45min)不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4.
谭海红 《现代医院》2011,11(9):58-60
目的观察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 h,对产房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细菌菌落总数多少及是否有致病菌为观察指标。采用沉降法收集产房的空气样本。以血琼脂平板分别采集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前,有开窗通风1 h且每天2次及消毒前无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的空气样本,在37℃培养48 h观察结果计算细菌落数及致病菌情况。结果开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前开窗通风1h每天2次组空气中细菌菌数为(80±13)cfu/m3,无致病菌。消毒机消毒前无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组,空气中细菌含量为(146±21)cfu/m3,没出现致病菌。两组空气细菌菌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空气消毒合格率均达100%,但两组消毒后平均菌落数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后消毒组空气中细菌含量明显低于无开窗通风1 h每天2次后消毒组。结论开窗通风可以降低产房中空气细菌污染。有条件的情况下产房必须每天开窗开门通风2次,每次1 h后再使用消毒机消毒有利于产房的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5.
教室是学生聚集的场所,教室空气质量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沈阳市冬季中、小学教室空气中细菌总数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我们于1991年12月17日上午对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五个区73个中、小学教室空气细菌总数进行了调查,为做好学校教室空气卫生学评价,提供一些基础资料。1原理与方法1.1原理:空气中附着在尘埃或飞沫小滴上的细菌,经一段时间自然沉降于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的菌落数,按公式推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2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分委会审定通过的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6.
病房使用前后空气细菌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病房空气细菌状况,降低空气传播医院感染机会. 方法随机选择呼吸内科10间病房,于病房使用前后各进行一次空气细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病房使用前本底细菌总数平均为168 CFU/m3,使用后细菌总数平均为801 CFU/m3,前后比值平均为1∶3.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人的活动是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外周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以及加强管理可以降低病房空气细菌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校教室、实验室、阅览室、体育馆、餐厅的室内空气质量,为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市某学校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室内温度、湿度、风速、CO、CO2、甲醛、PM10、空气细菌总数共8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该学校室内污染较严重的是甲醛、可吸入颗粒物,场所的超标率分别为80%和50%;污染较轻微的是CO2和空气细菌总数,场所的超标率分别为20%和10%。室内甲醛浓度和CO2浓度、室内PM10浓度与室外PM10浓度、空气细菌总数与室内风速指标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应采取定时通风、安装智能室内通风系统、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课桌椅和装修材料以及绿化校园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教室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冬季一所小学五间教室空气污染状况。测定结果:教室CO_2浓度和空气细菌含量均是随课时延长逐渐增高。第二节课后CO_2含量(1030ppm)和细菌总数(35825.9个/m~3)达到高峰,在不同的时间里有三间教室CO_2浓度超过1000ppm。表明,教室空气污染严重;开窗通气前后空气清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结核病房空气细菌状况,降低空气传播医院感染机会.方法 随机选择结核科10间病房,于病房使用前后各进行一次空气细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病房使用前本底细菌总数平均为164 CFU/m3,使用2年后细菌总数平均为682 CFU/m3,前后比值平均为1∶3.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的活动是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外周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以及加强消毒管理可以降低病房空气细菌含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动态环境下母婴同室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方法 对母婴同室空气进行晨间护理前、后及通风后采样;晨间护理后经过消毒及消毒后2h,随机抽取225份样本做监测对比.结果 晨间护理前空气中细菌含量平均合格率为8.82%;晨间护理结束后平均合格率为0;通风后平均合格率为32.07%,与晨间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2,P<0.05);消毒后空气中细菌含量平均合格率为67.30%;消毒后2h平均合格率为16.32%,与晨间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通风的方法,能提高动态环境下母婴同室空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采用自然通风降低救护车内空气细菌含量的最佳的通风除菌条件.方法在南方气候条件下,针对自然通风的时间、场地、车厢清洁度、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救护车空气除菌效果进行探讨,具体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进行正交试验,采集试验前后救护车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计算细菌杀灭率来衡量除菌效果.结果各因素中对除菌效果的影响依次为通风时间、物表清洁度、环境湿度、通风场地以及环境温度;尤其通风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通风30~60 min后能达到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在Ⅲ类环境中空气采样培养≤500 cfu/m3),是最关键的因素;通风除菌效果的最优条件是将救护车车厢进行物表消毒后在地坪通风60 min,按细菌培养菌落数计算其细菌杀灭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室装修引起的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为完善学校教室空气质量标准,促进教室的合理装修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区20所中小学教室内空气中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进行监测。结果学校教室空气中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碳、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参数外,还包括挥发性有机物;装修完工后3个月内教室空气中TVOC浓度普遍较高,超标率高达78%。结论学校的装修行为易引发教室空气污染,危害学生健康,急需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新、改、扩建和新装修学校教室的预防性监督和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校园四季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变化趋势与污染情况。方法采用撞击式采样器,在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对某大学校园空气中细菌粒子和霉菌粒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季节间有很大不同,细菌含量在夏季最高,霉菌含量高峰在夏秋两季。细菌浓度比较高的功能区有道路、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可吸人霉菌粒子占霉菌粒子总数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结论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存在一过性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奉贤区冬季部分中小学教室空气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冬季教室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8所学校进行空气监测。结果寒冷季节教室内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上午第4节课后达到0.197%。空气细菌总数课前为0.2个/cm2,第4节课后上升至1.8个/cm2;教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课前为0.45mg/m3,第4节课后为0.46mg/m3;教室内温度课前为5.0℃,第4节课后保持为6.8℃;湿度课前为66.2%,第4节课后上升到75.0%。CO2体积分数、细菌总数课前与第1,2,3,4节课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季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主要是由教室结构在卫生学设计上不合理、学校没有通风换气的规定及学生在冬天长时间滞留在教室造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教室空气质量,为保护学生健康、改善教室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的40间教室,对室内的温度、湿度、风速、CO、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共8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期间,教室内污染较严重的是可吸入颗粒物和CO2,污染较轻的是甲醛和空气细菌总数。结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教室空气质量,保护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6.
冬季通风对学生宿舍与教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学生宿舍及教室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以及冬季自然通风可否明显减少室内细菌总数,我们于2004年12月对南京卫生学校的学生宿舍与教室进行了关窗、开窗及有无人的活动时细菌总数的测定。1采样方法选择学生宿舍楼30间朝阳宿舍,宿舍为22 m2/间、8人/间;教室分别选取阳面及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描述了鸡公山旅店业1994、1995、1996三年的卫生状况。结果表明:三年监测结果合格率分别为61.76%、64.57%和72.92%,各年合格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相对湿度合格率(32.04%)低与其独特的位置和环境有关,空气细菌合格率(35.02%)不高。宾馆、招待所与个体旅店业间CO2含量和空气细菌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其通风前后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客房内茶杯的细菌合格率仅为67.61%,旺季明显低于淡季,各年细菌合格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统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存在问题主要在于相对湿度过大,空气细菌污染严重和消毒工作未能坚持经常化和制度化,提出了加强通风及消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某高校教室和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校教室和学生宿舍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7年4月-5月采用撞击式采样法对8间教室和20间宿舍进行空气细菌总数的采样测定.结果 教室空气细菌总数均符合卫生标准,简易教室空气细菌总数最高.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都符合卫生标准,但男生宿舍多于女生宿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不同楼层宿舍和南、北朝向宿舍空气细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教室及学生宿舍室内空气质量基本合格,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排风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3种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方法 试验分为轴流风柜机械通风(A组)、排风扇机械通风(B组)、自然通风(C组)3组。采集某院两个病区3组通风方式下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静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停止12 h)通风2 h前后,动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中)工作起始状态0 h以及持续通风1、2、4、6 h的空气,检测空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微生物、戊二醛的含量,比较3种通风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结果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在静态环境下,3组通风方式通风2 h后,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B组通风2 h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室在工作起始状态0 h时,3组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通风1、2、4、6 h时,总体及任意两组间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A组在动态环境下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较低且波动范围小,其中颗粒物含量在100万级洁净室规定范围内。B、C组在持续通风1、2、4 h时戊二醛含量均超出最大安全接触限值0.175 mg/m3,其中C组在4~6 h (午休期间)的戊二醛含量仍超出最大安全限值。结论 3种通风方式中,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方式能有效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的气溶胶,建议引入轴流风柜通风方式,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现状,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清洗前后6个出风口,采集送风和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某医院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前送风空气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6.7%,其他卫生指标均为合格,空调冷却水中未检出军团菌。清洗后卫生指标均合格。结论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按标准进行维护清洗,以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