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并评价层流手术室中人员流动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对20例手术进行术中空气采样,采样时间从层流30 min后手术患者入室前开始,至手术结束,每隔30 min采样计数空气细菌;同时记录各时间段内人员流动次数.结果层流手术室术中各时间段平均人员流动数及空气菌落数的相关系数为0.945,空气细菌含量与人员流动具有相关性,术中人员流动累计达60人次时空气微生物超过国家规定的普通手术室空气静态标准.结论术中人员流动的次数,直接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层流手术室术中必须严格限制入室人员.  相似文献   

2.
层流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次数与空气含菌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并评价层流手术室中人员流动对空气含茵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法对20例手术进行术中空气采样,采样时间从层流30min后手术患者入室前开始,至手术结束,每隔30min采样计数空气细茵;同时记录各时间段内人员流动次数。结果 层流手术室术中各时间段平均人员流动数及空气茵落数的相关系数为0.945,空气细茵含量与人员流动具有相关性,术中人员流动累计达60人次时空气微生物超过国家规定的普通手术室空气静态标准。结论 术中人员流动的次数,直接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茵含量,层流手术室术中必须严格限制入室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层流手术室中人员流动次数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手术进行术中空气采样,采样时间从层流30min后、手术患者入室前开始,至手术结束,每隔30min采样计数空气细菌;同时记录各时间段内人员流动次数.分析手术各时间段人员流动次数与空气含菌量的关系.结果 层流手术室中各时间段平均人员流动次数及空气含菌量呈正相关(R=0.945,p<0.05);当术中人员流动累计达60人次时,空气含菌量即超过国家规定的普通手术室空气静态标准.结论 术中人员流动的次数直接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层流手术室术中必须严格限制入室人员的人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并评价层流手术室中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级别层流手术室空气的细菌进行采样,经培养后测定菌落数。结果 手术开始后30min及2h时术中控制开门次数和人员流动数与未控制组相比,空气中菌落数均有明显差异,经控制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明显减少(P<0.001);且手术开始后2h时空气菌落数均比手术开始后30 min时低(P<0.05)。结论 认为手术人员对层流手术室的学习和认识巫待提高,防止其他手术间人员随意进出,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清洁的洗手衣裤,以减少对术中空气的污染,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人员流动对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百级层流手术间患者80例,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进行人员流动控制。对照组术中未进行特殊人员流动控制,分别在相同级别、相同湿度、相同温度下进行空气采样,分析空气检测结果。结果术前两组室内静态下的空气洁净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30min、90min空气洁净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可受到术中人员流动的影响,因此术中控制人员流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术中外来器械与手术室器械污染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层流手术室内外来器械80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骨科层流手术室内手术器械80件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后2.5,3.5,5 h时实施手术器械污染采样,同时进行两组冷凝水污染采样。将所得样本进行培养,比较两组采样的阳性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器械手术开始后2.5 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5 h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完成压力蒸汽灭菌后,外来器械以及手术室器械采集包内残存微量冷凝水样本均为10个,其培养结果阳性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手术器械使用时间,对外来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和灭菌,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器械导致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我院对普通手术室及层流手术室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医院内感染。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普通手术室的监测取自 2 0 0 1年 5~ 6月 ,每间面积约 3 0m2 ,手术参加人员 6~ 8人 ,参观人员 2~5人 ,手术时间 1.5~ 3 .0h ;层流手术室的监测取自 2 0 0 1年10~ 12月 ,每间面积约 3 0m2 ,手术参加人员 6~ 8人 ,无参观人员 ,手术时间 1~ 3h ,手术前净化空调运行 3 0min。 2种手术室分别对每例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行卫生处置后 ,进行空气细菌监测。1 2 监测方法。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空气采样 ,采用…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内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手术室术中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保持无菌状态时限。方法对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在1 h、2 h、3 h4、h时采样细菌培养,3 h4、h时室内空气采样细菌培养。结果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手术间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在打开第1小时和第2小时均无菌生长,合格率为100%。第3小时时间段,动态机消毒手术间和紫外线消毒手术间放置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存在污染,合格率分别为96.88%、93.75%,层流手术室使用的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无污染,合格率为100%。第4小时三个空气消毒方法手术间均存在污染,合格率分别为:层流93.75%、动态机90.63%、紫外线87.50%。不同类型手术室空气培养,第3小时时间段细菌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小时时间段细菌检测结果层流手术间与动态机消毒手术间、紫外线消毒手术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动态机消毒手术间和紫外线消毒手术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干置无菌持物钳层流手术间,应3 h更换一次,动态机和紫外线空气消毒手术间2 h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层流洁净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量对空气洁净度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层流洁净手术室350台手术资料,统计当时空气采样培养结果、人员活动次数情况、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对人员流动与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手术切口感染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50台手术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 14%,其中,II类切口感染率5. 08%,III类手术感染率17. 59%;手术开始后30,60,90,120 min,人员流动次数、空气中含菌量均高于0时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员流动与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呈负相关(P 0. 05),与手术切口呈正相关(P 0. 05)。结论人员流动次数越少,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越高,切口感染概率越低,应制定有效的手术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田芬莉  李清  丁思勤  王铎 《华西医学》2013,(11):1712-1714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超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1年11月168台次特别洁净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样品细菌培养结果的资料,依据层流手术室动态环境下空气样品是否超过1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将168例空气样品细菌培养的资料分别命名为超标组和正常组。超标组有56台次,正常组有112台次。将超标组与正常组就有关手术持续的时间、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数量、参观人数、手术过程中开门的次数、是否为污染手术、手术及麻醉设备是否在手术过程中有搬动、是否为接台手术、患者术前1d是否更衣洗澡以及麻醉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超标与参观手术的人数、术中开门次数、手术类型、术中有无设备搬动及患者术前1d是否进行更衣洗澡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手术持续时间、参加手术的人员数量、是否接台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无关(P〉0.05)。结论参观手术的人数〉3人、术中开门次数〉10次、手术类型为污染手术、术中有设备搬动及患者术前1d未进行沐浴更衣是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超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医院手术部层流洁净系统运行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通过现场仪器分析检测方法,对某医院手术部层流洁净系统运行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级别手术室和辅助用房在层流洁净系统运行30min后,所有部位室内环境微小气候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1 000级手术区和周边区空气中沉降菌指标有97%以上达标;10万至30万级洁净区域沉降菌指标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手术部层流洁净系统运行质量可靠,管理规范,主要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层流洁净空气质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普通手术室治疗的101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层流洁净手术室治疗的113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现场观察和回顾性研究法,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和手术过程中平均沉降菌群数。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术中平均菌落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流洁净手术室可降低手术室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稳定手术全程沉降菌落数量,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不同消毒方法对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手术时间超过2h的90个手术间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间次,分别采用紫外线消毒方法、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方法和动态空气消毒器加含氯消毒剂消毒方法进行空气消毒,监测消毒前、消毒后(手术前)、术中2h空气的菌落数。结果消毒前3组菌落数均超标,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前后3组菌落数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消毒后组问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2h时3组菌落数,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应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消毒手术室和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室物体表面和湿拖地面,消毒杀菌效果好,是无层流设备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层流手术室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提高了无菌条件,使关节置换后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 目的:比较层流手术室与传统手术室环境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室菌落数。 方法:选择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0例,在外院传统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随机抽取在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00例和传统手术室行关节置换者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手术室平均菌落数。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前菌落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百级手术室患者关节置换后沉降菌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室(P〈0.05)。提示与传统手术室相比,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安全性更高,更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层流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细菌总数动态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手术室空气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和细菌培养,对某层流洁净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空气菌数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层流洁净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区和周边区空气细菌总数分别呈"N"形和类似"M"形曲线变化,手术结束时空气中细菌总数分别达到41 cfu/m3和138 cfu/m3,术中30 min手术区空气细菌总数降至最低值为6 cfu/m3,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某医院千级层流洁净手术室手术期间,除术中30 min时手术区空气平均细菌总数达到卫生标准(≤10 cfu/m3)外,其他时间点空气中平均细菌总数均未达到卫生标准,建议制定手术室手术期间空气细菌总数的动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质量,加强洁净手术室空气管理。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对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 2011年度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最低为0 cfu/30min.Ф90 mm皿,最高为4 cfu/30 min.Ф90 mm皿。手术室空气细菌浓度合格率与洁净系统设备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0.79)。结论该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浓度基本不超标,随着洁净系统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对空气净化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对层流手术室PM2.5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是否实施层流手术室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层流手术室电设备常规管理,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层流手术室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统计两组术中手术室内人员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检测患者切口及口鼻周围PM2.5浓度。结果两组术中手术室内人员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距离切口1 cm、5 cm、10 cm、20 cm和距离患者口鼻5 cm处PM2.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患者距离切口1 cm、5 cm、10 cm、20 cm和距离患者口鼻5 cm处PM2.5浓度显著高于无切口感染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层流手术室PM2.5浓度与切口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电设备应用策略管理有助于降低层流手术室PM2.5浓度及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净化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的净化效果,为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尘埃粒子监测仪,对某市部分医院手术室层流洁净技术、循环风空气净化技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监测。结果层流洁净法和循环风净化消毒机净化运行60 min,对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和尘埃粒子净化效果分别达到万级和十万级洁净标准;紫外线照射60 min仅使空气中浮游菌数≤200 cfu/m3。工作人员进入30 min后,手术室空气洁净级别均下降。结论 3种消毒洁净方法对手术室空气洁净效果以层流洁净法最好,紫外线照射消毒不适合手术室空气洁净处理。  相似文献   

19.
黎庆莲 《现代护理》2007,13(20):1920-1921
目的探讨洁芙柔洗手消毒法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参加手术的医生、护士按参加手术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单数组选择洁芙柔洗手消毒,配合规范的"六步洗手法"进行术前外科洗手消毒为洁芙柔组。双数组采用传统无菌刷先刷洗后用诗乐氏消毒手臂法为传统组。结果2组人员消毒后手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结论洁芙柔外科洗手消毒法流程简便,经济实惠,对皮肤刺激小,消毒效果好,宜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层流净化手术室复合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在设计级别为万级的层流洁净手术间内,用平皿暴露法监测室内自然菌沉降数.分为单纯层流组、层流加紫外线组、层流加鑫永泰喷雾组,分别于层流净化开机1h、开机1h加紫外线照射1.5h、开机1h喷鑫永泰空气消毒剂后10min采样,每周1次,连续20周.结果单纯层流与层流复合紫外线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单纯层流组、层流加紫外线组2组与层流复合高效空气消毒剂相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使用万级层流净化的手术室,单靠净化达不到空气中菌落数<10cfu/m3的标准,加紫外线照射仍不达标,需结合化学消毒剂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