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静脉输液后拔针是临床最基本、最常规的操作,常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疼痛、出血、皮下淤血等。在临床上从穿刺固定到拔针运用了一套可行有效保留敷贴将患者未输液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覆盖血管纵向按压无痛拔针的技巧,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方法:静脉输液时给患者行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用医用滴注敷贴固定,滴注敷贴无菌面是2.2 cm×1.5 cm,固定时将针梗控制在无菌面中间或稍靠左侧1/3~2/3连接处,敷贴的下端控制在针柄的1/2处,然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好。拔针时按常规方法将覆盖在针梗上面滴注敷贴以外的敷贴和胶布取  相似文献   

2.
郑小华 《护理研究》2005,19(2):334-334
外周静脉穿刺原则上选择粗、直、有弹性,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但对于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临床护士往往选择手背两侧或临近关节处的血管进行输液,穿刺成功固定时针尖斜面常紧贴血管内壁,造成点滴不畅。出现此类问题时.护士经常采取垫高针柄来调整穿刺针的角度,或拔针后重新穿刺。前者如固定不牢,针头容易滑脱,且病人肢体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3.
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在固定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大汗淋漓、体表有大量血迹、异物不易除去的患者,采用普通的透明敷贴固定,易引起敷贴卷起或滑落,造成无效固定静脉留置针;用普通胶布多圈缠绕同样会滑脱,且费时、外表不美观,当针头滑出需重新穿刺时还需花时问将其解开。这样反复多次粘贴、缠绕甚至多次寻找静脉穿刺,既浪费时间,又引起护士的内心慌乱影响抢救,也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我科自2005年8月采用3M绷带固定难固定静脉留置针285例,无一例因固定不牢致留置针脱出血管、输液肿胀或留置针部分脱出、扭曲致输液不畅的状况,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大汗淋漓、体表有大量血迹、异物不易除去的患者,采用普通的透明敷贴固定,易引起敷贴卷起或滑落,造成无效固定静脉留置针;用普通胶布多圈缠绕同样会滑脱,且费时、外表不美观,当针头滑出需重新穿刺时还需花时间将其解开。这样反复多次粘贴、缠绕甚至多次寻找静脉穿刺,既浪费时间,又引起护士的内心慌乱影响抢救,也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我科自2005年8月采用3M绷带固定难固定静脉留置针285例,无一例因固定不牢致留置针脱出血管、输液肿胀或留置针部分脱出、扭曲致输液不畅的状况,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穿刺原则上选择粗、直、有弹性 ,避开关节 ,易于固定的血管 ,但对于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 ,临床护士往往选择手背两侧或临近关节处的血管进行输液 ,穿刺成功固定时针尖斜面常紧贴血管内壁 ,造成点滴不畅。出现此类问题时 ,护士经常采取垫高针柄来调整穿刺针的角度 ,或拔针后重新穿刺。前者如固定不牢 ,针头容易滑脱 ,且病人肢体活动受限。后者在增加病人痛苦的同时还损伤血管。现介绍一个小窍门以保证液体点滴通畅。当确定是由于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内壁造成点滴不畅时 ,可将针柄由右向左翻转 ,用胶布固定。如果使用的是双柄穿刺…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进行小儿手背部的静脉输液时,常因固定不牢靠导致针头滑脱,影响了患儿静脉输液的质量,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科自2002年10月对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方法进行改进,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方法先将骨科用小号夹板下端置于与患儿手指平齐,上端置于肘关节以下、患儿手腕关节上6~7cm处,再用长胶布把患儿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固定在夹板下端,接着用一根胶布固定夹板上端,然后在患儿腕关节上4~5cm的夹板处捆扎上止血带,选择并充分暴露血管后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柄,再用胶布重新固定夹板前端及患…  相似文献   

7.
崔建花  伯玉红 《护理研究》2004,18(17):1556-1556
套管针及一次性敷贴的应用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了极大便利 ,我们在临床上将敷贴包内的小段胶布妥善用于静脉穿刺针的固定 ,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静脉穿刺成功后 ,先用敷贴固定好 ,再将小段胶布取下 ,横向固定在离敷贴下边缘 0 .5cm~ 1cm穿刺针的硅胶管上。2 优点  由于小胶布黏性大 ,用上述方法固定后 ,可避免因多次活动硅胶管使一次性敷贴下缘掀开 ,从而保证了穿刺针眼的无菌程度 ,又增加了敷贴的使用时间 ,达到了长时间留置穿刺针的目的。一次性敷贴包内小段胶布的巧用@崔建花!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伯玉…  相似文献   

8.
张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14-3014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多较危重,住院时间长,输液量多,输液时间较长,且经常输入20%甘露醇、尼莫地平等高渗液及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非常大,部分患者常因躁动导致留置针脱落,而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也为护士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近两年来我科对11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在常规敷贴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自黏绷带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肖雪霞 《现代护理》2006,12(15):1385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常见用药途径。穿刺后,用输液敷贴进行常规固定,较多病人顺利完成输液,但临床上可见部分病人由于输液时间较长,肢体不能坚持长时间制动,易发生渗漏,需重新穿刺,增加痛苦。我科自2005年开始采用骨科常用的木制夹板将穿刺部位固定,效果良好,降低了二次穿刺率。对缺乏穿刺支点、不易固定而未被利用的血管也可采用此法。1方法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输液敷贴固定,将木制夹板用长条布胶布固定于穿刺部位之上下,使穿刺部位上下关节制动。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将小夹板用剪刀裁制成不同规格大小,…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骨折术后患者200例,对照组、试验组各100例,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3L粘贴伤口透明敷料固定,1~3d更换敷贴,更换时穿刺针口部位皮肤行消毒护理。试验组采用自制宽约1cm的长条型医用胶布和3L输液贴进行固定,每天输液前更换穿刺部位带棉芯的一条输液贴,用0.5%碘伏消毒穿刺口及周围的皮肤,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针头脱出情况。结果使用改良后的固定和护理留置针的方法,在留置针部位发生静脉炎和针头脱出的情况明显减少,从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重新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改良后的留置针固定和护理方法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可以达到预防静脉炎和针头脱出的目的,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为:输液完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嘱病人及家属持续按压3min~5min,若病人无力按压且无家属时需要护士按压,这样既费时又费力。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利用敷贴代替人工按压,既省时省力,又操作简单。现介绍如下。输液完毕常规拔针后,一手将棉签的上端(大头处)向上按压在穿刺点的上方(纵向按压),棉签的下端在穿刺针眼处,另一只手取敷贴1条(中间无纱布者),从棉签的左侧2cm处(与棉签垂直方向)向右侧粘贴,至棉签处时,将棉签左侧的皮肤拉起,压向棉签右侧,此时该棉签在皮肤下间接受压,5min~10min后揭开敷贴即可。牵拉…  相似文献   

12.
赵素华 《全科护理》2014,(5):475-475
正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手术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手术室现在输液时都会用到一次性T型连接管,一端连接输液器,另一端连接静脉留置针。如果固定不好在手术过程中极易造成脱落,不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老式方法是用3L透明输液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另一根胶布将T型管随意固定于皮肤上。我们采用新型固定法,即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L透明输液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针眼及针柄处),一根胶布固定静脉留置针与T型  相似文献   

13.
<正>经PICC导管输液现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我们大多采取透明敷贴进行导管固定,但有些患者由于自身体质或疾病原因出汗较多,影响敷贴的粘贴,针对这一现象临床上多采用纱布覆盖穿刺处再用普通胶布固定,此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纱布容易松脱,穿刺处及周围皮肤容易被污染,引起感染,同时更换纱布的频率增加,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及患者的经济负担。2导管固定不牢易发生脱管。3穿刺点及导管刻度被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用于产妇产时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将1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透明敷贴上加用弹性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仅采用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留置针累计固定次数和累计穿刺次数。结果观察组累计穿刺60次、累计固定60次;对照组累计穿刺66次、累计固定186次。结论产妇产时采用透明敷贴上加用弹性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优于单用透明敷贴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敷贴固定和管道维护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马莉冰  马国栋 《护理研究》2013,27(16):1580-1581
[目的]观察长时间输液治疗对老年肾病病人外周静脉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老年肾脏病科60岁以上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输液时采用水凝胶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胶布固定,在静脉输液治疗1周、2周、3周评估血管情况。[结果]连续3周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病人外周血管管径有不同程度的变细;静脉炎发生程度随输注时间的增加而加重;试验组血管无明显的变化,静脉炎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结论]老年肾病病人经外周静脉长时间输液静脉血管变细,静脉炎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7.
钟嘉英  周少辉 《护理研究》2009,23(23):2099-210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固定器在儿科静脉输液患儿手、足部的固定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固定.[结果]两组重复穿刺率、患儿家属满意率、固定肢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儿科病人输液时使用静脉输液固定器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蒋丽  彭曦  李艳丽  肖芹 《上海护理》2016,16(1):46-47
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留置后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成为静脉输液治疗首选的穿刺工具。留置期间排除导管堵塞、液体外渗等情况出现静脉输液不畅时,需患者变换手臂位置或责任护士反复多次用胶带将留置针向后拖拉固定,才能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据报道,患者液体滴注不畅时,可先将敷贴取下,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后将留置针外退0.1cm再重新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3M敷贴在急救车上行输液固定的意义.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的固定方法是直接用3M敷贴将针管及针柄一并固定于皮肤上.观察两组的固定步骤、固定效果以及对抢救用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固定方法方便快捷,且固定效果更好;对照组的固定效果对抢救有一定影响.结论 应用3M敷贴在急救车上做输液固定,可更好地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有利于抢救药品的及时应用和抢救程序的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护士在输液操作前后选择一种即简单省时、又有效无刺激性的洗手方法。方法:先将擦手巾用含500-1000mglL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半小时,用流动水清洗干净后用于护士输液操作前后擦手,一次一块擦手巾,用后统一消毒,手指采样标本作菌落计数。结果:擦手后手指菌落采样计数均〈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为100%。结论:流动水洗净消毒液后毛巾用于集中输液时擦手即简单省时,又有效无刺激性,而且有较强的去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