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血吸虫抗原能诱发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近几年来,在虫体表膜保护性抗原的生化研究及疫苗的研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表膜结构与标志;(2)表膜受体与粘附;(3)表膜抗原性质;(4)抗原基因克隆与疫苗。  相似文献   

2.
用波多黎各和埃及两个地区的曼氏血吸虫进行动物实验,以比较波多黎各(PR)和埃及的曼氏血吸虫(E)童虫表膜抗原是否有差别,并就动物体内两个地区血吸虫诱发的交叉保护性的能力作了评价。表膜抗原:实验使用的抗血清为(1)接  相似文献   

3.
最近,Webster等(1997年)的研究显示,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Kenya株)所诱生的抗体IgE应答主要针对天然22kDa抗原。但宿主IgE为何主要识别22kDa抗原的原因尚不清楚。 Webster等(1996年)曾克隆编码曼氏血吸虫22kDa抗原的基因,并发现该基因与已克隆的曼氏血吸虫22.6kDa表皮膜蛋白基因(Sm22.6)完全一致。以后的研究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以20条/只和100条/只剂量的尾蚴感染家兔,并于第9wk用吡喹酮对约产数家兔进行一次性灌胃治疗,依此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用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应用该法分别检测感染家兔血中3类循环抗原、膜相关抗原(MAA),肠相关抗原(G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观察循环抗原滴度水平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血吸虫循环抗原(CSA),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很多研究。在体外证实血吸虫可释放排泄一分泌抗原;在感染宿主的血清、小便和乳汁中先后发现血吸虫特异性抗原。并进一步证明循环抗原为一种多糖,来源于成虫肠上皮细胞,而不是虫体的表皮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用非离子去污剂 Triton-X114将日本血吸虫成虫匀浆分离成完整膜蛋白质、去污剂可溶性蛋白质(亲水性蛋白质)以及去污剂不溶性蛋白质3个抗原分部,主要分析完整膜抗原并与曼氏血吸虫的完整膜抗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昆明杂种小鼠后,定期剖杀小鼠取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尾蚴表皮结合的抗尾蚴IgG的水平,同时检查小鼠体内血吸虫的发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两性成虫感染的小鼠产生抗尾蚴抗体较雄性感染的小鼠出现得早,而且抗体含量高。抗尾蚴IgG能被撕碎的血吸虫虫体、或两性血吸虫成虫培养的上清液所中和,而未成熟卵、或成熟卵的培养物不能吸收机尾蚴IgG抗体。小鼠含抗尾蚴IgG抗体的感染血清可使成虫冷冻切片中的成虫表皮呈现荧光,而对成虫消化道或子宫上皮不出现免疫荧光反应。抗尾蚴IgG抗体阳性的感染血清经尾蚴吸收后,可使之对成虫表皮的荧光明显减弱。因此,日本血吸虫成虫表皮及其脱落物能在小鼠体内产生IgG此抗体能与尾蚴表皮抗原相结合,说明成虫与尾蚴及表皮之间存有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8.
关于曼氏血吸虫成虫体表具有终宿主抗原的工作已由Smithers(1969)等人广泛地加以论述。根据积累的资料,表明软体动物也能够具备免疫反应。因此,作者推想血吸虫尾蚴正如成虫那样,体表也可能具有宿主抗原,并且应用在体表形成宿主抗原的手段来阻挠中间宿主的防卫。本文报告了应用免疫荧光及尾蚴套膜反应法检出与埃及血吸虫尾蚴有关的螺蛳抗原,并提示这种螺蛳抗原可能致敏终宿主。  相似文献   

9.
体外许多试验证明在血吸虫发育中,对宿主的各种效应机制敏感的血吸虫表膜抗原是宿主免疫应答的靶抗原。用抗血吸虫表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被动转移免疫的结果亦表明表膜抗原与保护作用密切相关,因此,血吸虫表膜抗原很可能是研制血吸虫疫苗的候选抗原。然而,被动免疫的结果同时表明,并非所有单克隆抗体均具保护作用,保护力似乎与抗体的表型无关。为了检查单克隆抗体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自杀性RNA颗粒抗原,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以期探讨新型抗原的研制方法,为制备抗血吸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编码日本血吸虫主要抗原GST、Sj23及编码两种抗原的嵌合基因(GST-Sj23)分别克隆到自杀性RNA疫苗载体SFV3.spider内,以体外转录法制备编码上述三种抗原的mRNA。同法合成编码SFV病毒表膜蛋白质(S蛋白质和C蛋白质)的mRNA,然后将编码上述三种抗原的mRNA分别与编码病毒膜蛋白质的mRNA混合,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1细胞,制备含有日本血吸虫GST、Sj23抗原及GST-Sj23嵌合体抗原mRNA的假病毒颗粒。最后,对制备出的假病毒颗粒进行真核细胞感染实验,以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上述抗原的真核表达情况。结果三种RNA颗粒对BHK21细胞均具有很好的感染性,所编码的蛋白质在BHK21细胞内鉴定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童虫膜上一种分子量约为38,000的糖蛋白(38K靶抗原)对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具有强烈的免疫原性。和这种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针对曼氏血吸虫的大鼠IgG 2a单克隆抗体IPLSml在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下,对血吸虫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对天然大鼠具有高度的被动保护作用。故38K抗原从理论上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疫苗材料。但由于这种抗原糖基的存在,限制了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且38K抗原与保护性抗体一道,在体内、外均可诱导IgG2c抗体产生,该抗体可抑制IPLSml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2.
KLH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证明钥孔(?)血兰蛋白(KLH)与曼氏血吸虫童虫表面抗原中的38KD分子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本文进一步证明,与KLH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亦存在于日本血吸虫尾蚴表膜或/及分泌物、虫卵抗原的可溶性成份而不存在于成虫抗原中。抗KLH血清引起阳性的尾蚴膜反应但不引起阳性的环卵沉淀试验,与可溶性虫卵抗原的交互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二者的抗原性部份交叉。  相似文献   

13.
应用KLH-ELISA及KLH-IHA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证明,日本血吸虫尾蚴及虫卵具有与钥孔(虫戚)血兰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的共同抗原决定簇。抗KLH血清能引起尾蚴膜反应(CHR),但不引起环卵沉淀反应(COP)。本文试用KLH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并与常规使用的SEA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以20条/只和100条/只剂量的尾蚴感染家兔,并于第9wk用吡喹酮对约半数家兔进行一次性灌胃治疗,依此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用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应用该法分别检测感染家兔血中3类循环抗原、膜相关抗原(MAA),肠相关抗原(G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观察循环抗原滴度水平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用Dot-ELISA法检测3类循环抗原时,20条尾蚴感染组与100条尾蚴感染组家兔不论治疗与否,血中3类循环坑原滴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t-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不适宜于作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度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株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A6,SJ31/32和SE9作为捕获抗体建立检测三类循环抗原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和普通ELISA分别观察了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三类循环抗原和IgG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株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A6,SJ31/32和SE9作为捕获抗体建立检测三类循环抗原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OT-ELISA)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和普通ELISA分别观察了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三类循环抗原和IgG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免在经砒喹酮治疗之后的第8周,睦相关抗原,可溶性虫卵抗原和肠相关抗原的转阴率分别为80%,70%和20%,而减后第18周全部转阴;IgG抗体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因此,MAA和SEA具有改好的疗效考核价值,GAA的疗效考核效果较差,IgG抗体不具有疗效考核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水蛭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 制备日本血吸虫子胞蚴抗原、尾蚴抗原、肝期童虫抗原、雌 (雄 )成虫抗原、虫卵抗原 ,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制备的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水蛭可溶性抗原 (LSA)免疫兔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迹反应 ,分析其交叉性。 结果 LSA免疫兔血清能识别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 ,且所识别的抗原成分有明显差异 ,雌性成虫抗原和雄性成虫抗原分别有 3条和 2条蛋白组分可被LSA免疫血清识别 ,而不含抗虫卵和抗尾蚴抗体。 结论 在LSA成分中与血吸虫的共同成分主要存在于成虫中 ,LSA免疫血清中含有较多的抗雌性成虫抗体 ,而雄虫次之。  相似文献   

18.
已证实对血吸虫虫卵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肝脾型血吸虫病病理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建立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T细胞克隆均能对SEA低分子量部分(7~18kD)起反应,而对高分子量部分则否。为此,试图对这种反应差别进行分析,并确定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的T细胞反应是否存在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湄公血吸虫(Sme)是已知5种人体血吸虫之一,发现于老挝与柬埔寨的流行区。其成虫和幼虫结构类似于日本血吸虫(Sj),但中间宿主不同,对人体的致病性似较弱。抗曼氏血吸虫(Sm)和Sj成虫可溶性提取物及其他期的单抗已屡见不鲜,但迄今尚无抗Sme表膜抗原(STA)单抗的报道。作者采用P3/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水蛭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子胞蚴抗原、尾蚴抗原、肝期童虫抗原、雌(雄)成虫抗原、虫卵抗原,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制备的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水蛭可溶性抗原(LSA)免疫兔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迹反应,分析其交叉性。结果LSA免疫兔血清能识别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且所识别的抗原成分有明显差异,雌性成虫抗原和雄性成虫抗原分别有3条和2条蛋白组分可被LSA免疫血清识别,而不含抗虫卵和抗尾蚴抗体。结论在LSA成分中与血吸虫的共同成分主要存在于成虫中,LSA免疫血清中含有较多的抗雌性成虫抗体,而雄虫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