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例畸胎母,20岁,农业,第二胎是1993年11月2日用利凡诺引产下的女胎.1 胎龄6个月.实测身长230 mm;头围150 mm;胸围270 mm;胎盘直径约10X10cm;脐带长30cm,直径约1cm.2 异常情况 (1)先天性脐疝:在脐上方约有1.5×1.5cm裂孔,孔外有小肠及小肠系膜为突出物.(2)无脑:颅骨发育不全,顶骨未发育,无颅盖,故颅腔呈开放状态,肉眼观察,故颅后窝内残存少量脑组织.(3)脊柱裂:裂长达7cm并且裂与颅裂相续,形成一个背部的连续裂口.其中上4cm,在颈惟和胸椎无堆板、棘突和横突,在裂汁的腔内无明显的脊髓组织,裂最宽达2cm,最窄为0.5cm.下3cm仅为皮肤和皮下组织裂开,裂最宽达3cm.(4)角膜灰白,透明度差,故不能完全看清瞳孔和虹膜.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孕2产1,孕18周,首次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单胎,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约3.9cm(符合17周3妊娠),胎儿脊柱平行排列,腰骶部中断,表面可见约1.5*1.5cm囊实性包块回声。胎儿四腔心可显示,心率约162次/分。腹壁回声连续,胃、双。肾、膀胱可见。胎儿股骨长约1.6cm(符合14周2妊娠),肱骨长约1.4cm(符合14周妊娠)。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腹裂引起内脏外翻,已有较多报道,但胃肠连通变异并外翻的文献甚少,现将本文观察的报告如下:男婴,足月顺产,头胎,体重31.5 kg,出生后二天死亡。在脐部有4.2×1.2cm之前腹壁缺失,腹裂边缘无薄膜结构,同体及幽门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小肠约15 cm自此翻出于腹壁外,小肠系膜发育良好,胃幽门、横结肠、十二指肠共同通连,十二指肠突向右侧包绕胰头,小肠小部位于腹中线的右侧,盲肠部无阑尾。先天性腹裂伴胃肠连通变异外翻@饶利兵$湖南省怀化卫校解剖学教研室!怀化418000 @田海文$湖南省怀化卫校解…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胚胎标本中、发现胸腹壁缺如脏器膨出伴多发性畸形 例.标本为二孕一胎,妊娠30周,臀位死产,女性,体重2010克,立高37cm.母23岁.农民.第一孕为过期流产,本次妊娠早期曾服用“安胎药”.剖检所见:胸腹壁缺如,上至左锁骨.下至脐环的胸腹壁皮肤肌肉消失,胸骨和膈缺如,脊柱后弯,胸椎和腰椎突向前.心、左肺、肝、胃、脾、小肠、大肠暴露可见.肝前缘纯圆,后缘锐薄,左叶比右叶大,左叶后方有锥形的突起,右叶下方有较大的尾状叶、胆囊缺如,胆总管从十二指肠至肝门,长3cm口径0.2cm.右肾发育正常,左肾较大呈囊性,表面分叶状,剖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最大为1.5×1.5cm.膀胱位置正常,右侧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均正常.左侧卵巢细长,长5.5cm左侧输卵管长7cm与左侧卵巢并排贴于腹后壁,  相似文献   

5.
关于胎儿大脑枕叶发育生长规律的研究,我国报导资料甚少,日本村上三吾发表了胎脑形态的研究资料,但缺乏生长规律的描述。为探讨胎儿生长发育规律,本文观察了各个胎令月的顶枕裂和距状裂的长度、深度、出现时间和两端位置。广州地区胎脑140个,共280侧半球。脑取出后,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一年后,剥去脑膜,显露脑沟。按王有琪的胎令数据,估计月分,共分七组(4—10个月),每组20个脑,40侧半球。测量项目标准和方法同张永起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胎儿卵巢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孕妇,25岁,妊娠31w,孕期正常超声检查;声像图:宫内单胎,于下腹探及胎儿双顶径约7.7cm,颅骨光环清晰完整,脑实质结构回声正常,胎盘位于前壁,羊水暗区深约4.7cm,胎心四腔,结构正常,胎儿脊柱连续完整,屈度自然,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胎儿胃泡、膀胱位置和形态正常,于胎儿膀胱的左上方探及-囊性无回声长圆形肿块,大小约3.1cm×2.8cm囊壁较薄且光滑完整,囊内示一0.5cm×0.4cm泡泡样的光环,其他脏器均未显示异常.超声提示:1.晚孕单活胎;2.胎儿腹腔囊性肿块;3.建议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用Micro-VAX-Ⅱ计算机进行五元线性回归计算,分析了500例新生儿体重与宫高、腹围、孕周、腹壁厚度及胎头衔接与否的关系,得出预测胎儿体重的公式:新生儿体重(g)=-4647.73+152.06×宫高+25.87×腹围+26.63×孕周-204.36×腹壁厚度+60.84×(+1或-1).该公式预测符合率达87.1%,平均绝对误差37.48g,经比较优于其他五个公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尾”保留     
从人体发生来看,尾在第五周时约占胚体全长1/6,但在后四周中,由于尾迅速萎缩及臀部生长,尾在外形上即消失了。人在生后不残存尾巴。但人是从古猿变来的,人的祖先是存在尾巴的。现代人的尾保留,在国内文献中尚未查到病例报导。我院最近遇到一例,茲报导如下:(见第82页图1) 病例报告王××,女,6个月。因生后即发现骶尾部生长一个条状肿物,形似尾巴,长二寸,随年龄增长“尾巴”也逐渐增大,到六个月,有半尺长。尾保留婴儿为第二胎足月  相似文献   

9.
病例:孕妇,24岁,孕26周,孕1产0,无家族病史及不良嗜好。来我院常规超声产前检查,使用飞利浦HD-9彩超,探头频率3.5MHz,超声检查所见:宫内孕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早孕时曾做B超确诊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双胎双顶径均6.8cm,A胎儿股骨长4.8cm,B胎儿股骨长4.7cm,A胎儿头围24.1cm,腹围21.2cm,B胎儿头围24.0cm,腹围20.7cm,A胎儿心率147次/min,B胎儿心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9岁。因间断性左腰部疼痛5年,加重1年入院。体检:右下腹扪及一约10cm×5cm大小的囊性肿物,无压痛。B超示膀胱右上方探及一10·7cm×4·6cm×5·0cm的混合性肿物,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囊性为主,印象:盆腔混合性肿物,性质待定。MR示膀胱直肠间偏右侧见一椭圆形异常信号,为长T1、长T2其边界较清,信号强度均匀,9·5cm×5cm×4·5cm,印象盆腔囊性占位。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萎缩如鸡蛋大左附件正常,右侧卵巢正常大小,表面布满透明囊粒样滤泡阑尾增粗增大,约10cm×4cm大小,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11.
<正> 先天性尿道上裂比较少见,现将本人搜集的一例摘要报导如下: 莫××,男,1962年出生,汉族。因“先天性尿道上裂及尿失禁”于1973月11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住院号:178815)。检查阴茎长3厘米,直径1.5厘米,向背侧弯曲,阴茎背侧中央有一达膀胱颈的裂沟,耻骨联合下方有一漏斗状瘘孔,其它未见畸  相似文献   

12.
在解剖一具约45岁男性藏族尸体时,发现右侧腹壁下动脉起点异常,此异常在股疝手术中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闭孔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共干起自髂内动脉,共干长2.5cm,外径4.0mm,共干行至距闭膜管2cm 处,发出一支腹壁下动脉(外径2.5mm)和闭孔动脉(外径3.5mm)(见附图),腹壁下动脉沿盆壁前上行于腹环的内侧(距腹环内缘约4mm)并继续行向上内入腹  相似文献   

13.
异常闭孔动脉报导较多,出现率在20%左右,多与腹壁下动脉合干起白髂外动脉,经闭孔管进入股内侧肌群,而与腹壁下动脉合干起自髂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内侧区供应内收肌群的异常闭孔动脉尚未见有报导。现将在制作教学标本中发现一例报导如下。男性,约60岁,重庆地区人,左侧除起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尸体解剖过程中 ,发现一例右髂总动脉分支位置异常的标本。为了积累变异资料和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现报告如下 :1.本例尸体 :男性 ,体长 16 6 cm,年龄约30岁 ,外观发育正常。2 .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 ,长2 0 .1cm,管径 1.5 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走行于右下方 ,长 2 .2 cm,管径 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管径 0 .5 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管径 0 .7cm,走行至右下 ,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其长度有 11.6 cm。左髂总动…  相似文献   

15.
胎儿大脑半球颞叶脑沟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脑沟生长发育的研究,据所能查阅的资料,国外学者早有不少报导,国内在1978年刘公海,陈实之等亦有报导。有关胎儿脑沟的研究,多限于形态学观察,只见村上三吾(1955)记载了胎儿脑沟各胎令月的生长数据。为积累资料,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本文  相似文献   

16.
重复妊娠胎儿胆囊钙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 孕妇 2 7岁 ,孕 2 6w ,G3P0 L0 A2 。该孕妇于两年前孕 2 5月时自然流产 1次 ,一年前孕 7个月在我院行超生检查 ,在胎儿腹腔内靠近腹侧脐轮处探及 2 .7cm× 2 .2cm低回声区 ,周边见环状钙化。B超诊断 :胎儿腹腔实性包块。于外院引产死婴后失去随访。本次妊娠超声检查 :胎儿颅骨光环完整 ,双顶颈 7.2cm ,脊柱排列规则 ,胎儿波动规律 ,于胎儿腹腔内探及一椭圆形钙化光环 ,大小约 6 .2cm× 5 .8cm ,后方伴声影 ,其内见粗点状回声聚集及散在强光团 ,胎儿股骨长 4 .7cm ,羊水指数8 17 8/ 6 17 7cm ,胎盘位于子宫后壁 ,I级。B超诊断 …  相似文献   

17.
本室新近收集1例先天性畸形胎儿标本,较少见,现报道如下.此为引产后死胎,外生殖器清晰可辨,为女性.除腹部外,其余部分外观基本正常.经测量,胎儿顶臀长179 mm,立高 292 mm,脐带正常附着于脐部,紧贴脐带附着处向右下方有一纵行腹壁缺损,长约5 mm,小肠及肠系膜从此裂隙中膨出,直接暴露于胎儿体外,表面无任何覆盖物.  相似文献   

18.
例1,男,23岁。2个月前右上臂外伤后疼痛,夜间加重,后局部长一包块,逐渐增大,轻压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检查:右肱骨上端干骺区约有14×6cm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内有肥皂泡沫状分房影,骨皮质变薄,边缘锐利。术中见瘤体呈卵圆形,体积为14×6.5×7.5cm,一处有破损,紫红色,质软  相似文献   

19.
患婴男性,身长41 cm,体重2 kg,第一胎妊娠38周(月经龄)死产。患婴口裂特大,呈弦形,把面部分割成完全分离的上下两部分。右侧口裂经耳前向后外上方延伸,在右眼外侧处与上下眼睛分别相交,致使眼裂呈三角形,眼球突于其中。由眼向上口裂直达颞部,裂缝中夹有一来自深部的薄膜,呈半透明状,边缘游离。左侧口裂向外上方经耳前也伸延到颈部,与左眼不相通连,口裂缝隙中也无薄膜。颅顶正中有一肿物膨出,基部直径约4 cm,顶端分为左右两叶,右叶约8×5×5 cm~3,左叶约7×5×3 cm~3,肿物呈紫黑色,质软,表面覆光滑的薄膜,在肿物的  相似文献   

20.
例1,女,24岁,因停经63天就诊。末次月经于1996年6月10日,有早孕反应。停经59天时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失败;术后6h经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增大约孕2^ 月.横经宽7.8cm,宫底见“V”字切迹,左宫腔内见一妊娠囊,囊内可见一成形的胎儿,胎心胎动可及,头臂径2.48cm;右侧子宫大小为4.65cm×3.80cm×3.80;左侧卵巢为4.01cm×2.85cm×5.28cm;右侧卵巢正常.回声无特殊。提示:(1)子宫不全纵隔(左侧宫腔妊娠,活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