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相障碍以躁狂和抑郁的反复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目前的治疗在疗效、药物安全性、依从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双相障碍阴阳转化的病机内涵,结合该病现代医学治疗原则,探讨总结河南丁氏从心性、肝性辨治双相障碍的经验,同时重视治疗后期调整治法,防止病情向相反状态的转变,阻断躁狂抑郁的交替发作,体现出中医药治疗双相障碍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何氏妇科临床治疗宫腔粘连相关不孕症的经验,分别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疾病不同阶段的治法用药、验案举例等方面,归纳探讨宫腔粘连相关不孕症的中医药辨治经验,彰显中医药辨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耀庭  姚晓文  张运萍 《河北中医》2023,(2):181-183+188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消渴病阳痿范畴,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林家坤教授临床治疗消渴病阳痿经验丰富,文章从病因病机、辨治法则、医案三个方面阐述林家坤教授辨治阳痿的学术思想和独到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多责之于肝,因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治疗多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治疗大法。在梳理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益气温阳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为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打开思路,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不易减药,而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倾向于服用中药。中医治疗神志病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并不统一,有的强调心、有的强调肾。为探讨中医神志病的辨治方法,从和胃平虑法治疗焦虑障碍入手,对焦虑症(肝胃不和证)的病因进行分析,讨论其核心病机,并进一步确定治疗焦虑症(肝胃不和证)的基本原则。焦虑症(肝胃不和证)这类疾病往往以胃部症状的表现为表象,但其辨证论治的核心主要在于精神症状。从精神症状入手在治疗上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是发生于脑卒中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局限性较多,中医药治疗可发挥一定优势.文章通过重点阐述卒中后抑郁的现代医学认识、中医核心病机、柴胡疏肝散与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总结盛蕾教授治以内调气机、外醒脑神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心理疾患,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其症状高度相关,造成的焦虑抑郁共病也很常见。目前精神障碍的诊断多依赖于精神科医生的主观评估,代谢组学越来越多地聚焦于焦虑/抑郁的研究。代谢组学从代谢层面揭示了焦虑/抑郁的病理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作用机制,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多个代谢路径。这为焦虑/抑郁的诊断提供了实验室依据,同时揭示了中医药整体调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精神系统疾病以精神症状为主与躯体疾病不同,传统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脏腑辨证不适应于精神科的临床实践,必须建立新的辨证论治方法,新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方法论为基础。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中医理论的形成和辨证论治的临床过程均是象思维的集中体现,新的辨治方法的建立必须以此为指导,为此文章从象思维的角度探讨精神系统疾病中医辨治新方法的建立方法,为精神系统疾病中医辨治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辨治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胰腺癌前病变面临着诊断、治疗均不足的局面。胰腺癌前病变的辨治方法尚不完善,值得进一步探索。面对临床无症状患者时,辨病论治模式较辨证论治更具有优势。总结中医药对胰腺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辨病论治模式对胰腺癌前病变的意义,提出“辨病位在肝在脾、辨病性在常在变、辨病证为积为聚、辨病机邪正盛衰、辨病势为进为退”的五步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防治胰腺癌前病变提供新思路,为构建胰腺癌前病变精准辨治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朱翔 《江苏中医药》2015,47(7):26-28
刘永年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辨治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精气内夺为病机核心,脾肾为主要辨治方向,瘀血及热毒为主要动因;治疗采取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辨病审证用药,针对相应的检查异常在用药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和查阅中医药辨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组方遣药等方面探讨中医药辨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及实战思路,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气阴两虚,治疗以益气养阴解毒法贯穿始终,并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用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临床疗效的突破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以中医病机辨证体系为指导,从病理因素、病位、病性三个方面解析中医癌毒病机辨证体系的基本要素,进一步阐述以癌毒病机为核心的中医肿瘤辨治体系的基本步骤,包括辨识基本病理因素、辨识具体脏腑病位、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以期丰富完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为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古今中医文献,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以燥湿为纲辨治慢性咳嗽的临证思路,并从立论依据、辨证思路(辨燥湿、辨虚实、辨病因、定病位)、治法方药方面,阐释了其在慢性咳嗽中的具体运用,为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与研究。方法:检索收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以本病病因病机为出发点,对辨证、辨病、病证结合治疗、针灸、综合疗法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证结合辨病治疗、外治法、内外同治法为主,各种疗法均能获效,但存在差异,其中病证结合加外治法疗效最佳。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内外同治的综合疗法最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神志病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成为阻碍中医药防治特色与优势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中医神志病学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神志疾病独特的发病特点、证候特征,在教学实践中强调以症状为核心的中医神志病学临床教学辨治思维,注重"以症求因"案例式教学与中医神志病学课程特点的契合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神志病临床辨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神志病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田菲教授辨治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收集病例、跟师学习、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临床验案3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总结发现,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解毒抗癌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癌因性疲乏效果显著。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辨治癌因性疲乏有确切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虽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与其相关的躯体不适、睡眠困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陈永灿主任中医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脾胃病治疗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结合医案将陈师辨治便秘的经验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国龙 《中医杂志》2002,43(6):475-476
中医神志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神经精神科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等,辨治颇感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于神志病的辨治,既不能有悖于一般的辨证论治的传统理论,又不能不顾及这类疾病特殊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的要领.现将神志病辨治要领综合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12-614
张介眉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在五十余载临床实践中对内科杂病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张师提倡将中医药治疗与现代科学检查方法相结合,遣方用药亦独具特色。文章试举其辨治脾胃病临床验案3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杨舒瑾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余载,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肿瘤患者需攻补兼施,术前以攻为主,术后以补为主,治疗核心离不开辨证论治,但有时也兼顾辨病论治,对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辨治有独到的见解。文章对杨舒瑾主任治疗肿瘤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