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钬激光(HoYAG)加术后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尿道腔内钬激光切除浅表性膀胱肿瘤加术后吡柔比星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次.治疗浅表性膀胱癌53例,其中单发肿瘤42例,多发肿瘤11例.病理分级移行细胞癌G1~G2,分期T1~T2.结果 手术一次性成功,时间10~35 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大出血.术后灌注吡柔比星后无不良反应,2例分别于6和10个月后复发,复发率3.8%,再次予钬激光处理治愈.结论 钬激光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μm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优势。方法采用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膀胱肿瘤137例,其中单发肿瘤109例,多发肿瘤28例,肿瘤直径2~35 mm,135例肿瘤病理为膀胱移行细胞癌,G1~G3,临床分期T1~T2。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35min,术中出血量0~10 ml,均未出现膀胱穿孔、水中毒、尿外渗、术后大出血,并于24 h内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并维持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尿管留置3~5 d,术后住医院3~5 d,术后随访3~31个月,无手术区复发。结论 2μm激光手术系统经尿道治疗T2期内膀胱癌安全有效。其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在术中操作及避免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4种肿瘤-睾丸抗原(C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痈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Ta-T1期28例,T2-T4期21例;G1 20例,G2 16例,G3 13例)及其中15例患者癌旁组织的cTAGE-1、cTAGE-2、MAGE-A1及NY-ESO-1等4种CT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AGE-A1表达最高,其次为cTAGE-1,cTAGE-2及NY-ESO-1,分别为59%(29/49),55%(27/49),51%(25/49)及47%(23/49).15例癌旁组织表达均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肿瘤不同分期、不同分级之间4种CT基因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检验法,P>0.05).结论: C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无表达,可以进一步研究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靶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 :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 92 %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LRP在中、低分化肿瘤 (G2 +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 (G1)。结论 :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electroresection,TURBt)作为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常规术式已有多年,但对某些特殊患者并不适用,而经尿道钬激光(Ho:YAG laser)技术作为新兴的术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中.本文总结了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体会.方法:2005年7月-2008年2月对9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钬激光治疗.男性6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56岁(25~87岁),肿瘤单发56例,多发36例.肿瘤直径0.5~4.0 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1例年老、一般情况差者采用局麻.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均按常规方法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并定期随访,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手术时间平均18 min(10~50 min),出血极少.无膀胱穿孔及术后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1~3 d,最短14 h.局麻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并可起床活动.术后住院1~3 d,其中43例为日间手术(入院当天手术,第2天出院).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2~31个月),12例复发(13.3%),再次行激光或电切治疗. 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安全,创伤更小,患者耐受性好,疗效与传统TURBt相似.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对 17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 ,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4岁~ 76岁 ,平均 5 6 .7岁 ,肾盂癌 12例 ,输尿管癌 5例 ;单发肿瘤 15例 ,多发肿瘤 2例。 15例行肾、输尿管全段、开口膀胱壁切除术 ,1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后入组。其中G1 3例 ,G2 13例 ,G31例 ,PT1 11例 ,PT2 4例 ,PT3a2例。1.2 灌注方法 术后 1周开始灌注 ,THP30 m g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LRP在中、低分化肿瘤(G2 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G1)。结论: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PD-ECGF mR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的mRNA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了 3 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6例正常膀胱黏膜的PD ECGFmRNA水平 ;用NIHImage软件量化分析目标PCR条带的面积与吸光度。结果 膀胱癌的PD ECGF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膀胱黏膜的 3 .86倍 (t =2 .3 6,P <0 .0 5) ,其中Ta、T1与T2 4期肿瘤分别是正常膀胱黏膜的 1.3 3倍、4.0 2倍和 7.59倍 ,G3级肿瘤的PD ECGFmRNA表达水平是G1 2级肿瘤的 2 .2 7倍 (t =3 .52 ,P <0 .0 1) ,G1 2级肿瘤是正常膀胱黏膜的 2 .3 9倍 (t =2 .0 7,P <0 .0 5)。结论 PD ECGFmRNA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深度与分级呈正相关 ,PD ECGF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性及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膀胱鳞状细胞癌是较为少见的膀胱上皮肿瘤 ,我院 1978年 2月至 1997年 10月共收治膀胱恶性肿瘤 833例 ,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膀胱鳞状细胞癌 15例 ,占 1 8%。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2例 ,女3例。年龄 34岁~ 76岁 ,平均 5 6 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全程血尿、终末血尿及镜下血尿 ;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感染 ;3例有膀胱结石史。 10例行尿脱落细胞检查 ,7例阳性。行静脉尿路造影13例 ,7例显示有单、双侧肾积水或肾功能不全 ,4例有膀胱充盈缺损。B超检查 9例 ,均提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5例行CT扫描检查者 4例显示肿瘤已浸润至膀胱全层及前列腺组织 ,其中 1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15例均行膀胱镜检查 ,9例肿瘤无蒂 ,表面呈地毯样、结节状或桑椹状。粘膜肿胀呈大泡状 ,其表面有坏死组织并可见尿盐沉着。肿瘤发生部位有三角区、底后部、顶部、侧壁及颈部。肿瘤大小 2~ 6cm。 15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膀胱鳞状细胞癌 ,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5例 ,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4例 ,溃疡型鳞状细胞癌 3例 ,移行细胞癌化生鳞状细胞癌 4例。本组病例按TNM临床分期 :T2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Ki-67抗原、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初发和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肿瘤分期按UICC及TNM标准分为:浅表性肿瘤Tis ~ T1期14例,浸润性肿瘤T2 ~ T4期33例;肿瘤病理分级按WHO标准分为G1期21例,G2期22例,G3期4例;其中14例为复发;收集13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Ki-67抗原、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Ki-67抗原阳性率为87.23 %,对照组为15.3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抗原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P<0.001);复发病例Ki-67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初发病例(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CyclinD1阳性率为91.48 %,对照组为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yclinD1表达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 =-0.384,P<0.01),同分期、复发未见相关性。结论 Ki-67抗原、CyclinD1能较准确地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