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2013年1月~2014年6月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做到合理用药,并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时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其中以41~60岁患者居多,占(31%);涉及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分别占总比例的(38%)、(29%)、(24%),其多数累及损害皮肤及其附件,占(23%)。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08年~2010年各种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所致ADR的发生率最高的是喹诺酮类占36.84%,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1.93%。临床上ADR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达到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1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320例的临床的病历做回顾性分析,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南,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等.结果 320例手术患者,清洁手术73例(占22.8%),感染21例;清洁-污染手术151例(占47.19%),感染75例;污染手术96例(占30.0%),感染11例.抗菌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依次为:头孢三代(51.21%)、头孢二代(36.7%)、克林霉素(25.6%)、喹诺酮类(20.8%)、硝基米唑类(18.9%)、青霉素类(14.6%)、头孢一代(10.9%),其中一、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别占22.23%、56.12%、21.07%,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结论 我院普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医院还应继续规范围手术期的用药期、合理选择用药时机,促使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有效、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外科手术病历321份,对以上病历的用药品种、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调查病例(100%)均使用了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37.7%)、青霉素类(33.0%)和氟喹诺酮类(24.6%),预防性用药的给药时机为术前2h内的仅占24.6%,持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高达68.2%,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比例也高达69.5%。结论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近年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新型抗菌药,尤其是含氟喹诺酮类,其抗菌活性及组织渗透力强,除治疗泌尿道感染外,还可治疗G~-、G~+菌及绿脓杆菌所致的严重全身感染。本文主要介绍含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揭示该类药物可能或已存在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审慎。  相似文献   

7.
喹诺酮类(Quinolones QNS)抗菌药物问世逾30年。八十年代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问世,掀开了氟喹诺酮类(Floquinolones,FONS)抗菌药研究的新篇章,各种新产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该类药物藉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过敏反应少,不需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等优点在临床细菌性感染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因其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加强QNS合理应用,不仅对减少药品浪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对减少抗生素选择压力,防止耐药性产生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2010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7~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对用药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4a来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逐年增多,但抗菌药物的消耗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少数品种存在过量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9.
沈孟杰 《医学信息》2018,(15):135-136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原则。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70例患者,分析所有患者使用的药品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环丙沙星,占41.18%;其次为加替沙星,占29.41%;而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0.94%;其次为皮肤,占45.59%。结论 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此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2009年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我院药库管理信息系统检索2009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量、金额,应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占据前3名.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少数品种存在过量使用现象,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是一种人工合成抗菌药,其中氟喹诺酮类是第三代药物,抗菌谱较大,对葡萄菌等G+菌、G-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主要应用于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前列腺炎、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感染、性传播疾病等治疗。由于氟喹诺酮的广泛应用,其新产品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应用。然而,不良反应也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和化学结果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产妇院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产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产妇年龄、孕况等资料及院内感染情况,分析剖宫产后产妇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发生院内感染者14例,感染率为10.94%;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合并疾病存在、手术时间过长、导尿管的使用以及未能使用预防抗菌药物的剖宫产产妇产后院内感染率均显著升高(P0.05);住院时间较长、合并疾病存在、手术时间过长、导尿管的使用以及未能使用预防抗菌药物均为导致剖宫产产妇产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院内感染主要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而住院时间较长、合并疾病存在、手术时间过长、导尿管的使用以及未能使用预防抗菌药物均为导致剖宫产产妇产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产妇产后感染率,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和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Ⅰ类切口手术中的情况及趋势。方法于2010年至2014年随机在本院选择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964例,分析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变化的情况;以2010年为对比对象,分析2011年至2014年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概率、抗菌药物应用规律(包括概率、种类、首次用药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抗菌药物应用在Ⅰ类切口手术的概率明显下降,且手术感染的概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的抗菌药物应用有所下降,选择较合适的低效能抗菌药物。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应该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既要在围手术期控制感染,又要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诺氟沙星(氟哌酸Norfloxacin,NFLX)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国内于1982年研究成功投入临床使用。由于服用方便、广谱、高效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但该药不良反应报道也较多,复习国内近几年文献报道的特殊不良夏应综述如下,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衣(支)原体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和支原体在临床上感染是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侵袭部位主要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临床上治疗主要用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 1 0多年来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和不断地研制和开发 ,有部分抗菌药物在体外良好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对动物感染模型治疗效果能与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媲美。其中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衣 (支 )原体感染有良好治疗效果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值得重视抗感染药物。1 司帕沙星1 .1 司帕沙星 (SPFX)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SPFX在体外对各种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很强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徐医附院2013—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徐医大附院收集的所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1664株,其中在临床ICU科室检出率最高,占58.2%。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高达73.0%以上。对其他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维持在70.0%~80.0%之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ICU最为严重,且对常规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以提高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抗生素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观察68例使用新型抗生素美罗培南治疗的细菌性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并与同期使用一般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8例患者中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率为5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结论新型抗生素美罗培南对多重细菌性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相比一般抗菌药物治疗发生率低,对碳青霉烯类新型抗生素美罗培南的药物合理使用可提高临床效果及其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的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324例有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入院患者。结果患者主要采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洛美沙星等喹诺酮药物。患者的喹诺酮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在神经、消化、皮肤、呼吸、泌尿、血液系统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因价格低廉,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较高,临床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不良反应的症状较多,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部感染患者列为研究组,对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以及药剂类型、种类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二联的患者所占比率最高,抗菌药物主要是选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以及阿奇霉素,其所占的比率较高,在药物的使用方式上,口服药物明显低于注射药物,在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上,药剂的使用量不正确、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情况比较多见,高于其他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主要是二联使用,针对药物使用不合理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6年度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49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反应(58.10%)、过敏反应(23.61%)、神经系统反应(9.02%)等。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DR要有足够的认识,在给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掌握其不良反应,对曾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合理用药,在患者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尽快查明原因,必要时应停药,对症救治,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