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78例,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180例,对二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有如下特点: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②空腹C肽及餐后C肽水平明显低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③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4例治疗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救治不当将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救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4周,观察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经4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血压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及晚相分泌均改善。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钦秀 《黑龙江医药》2011,24(4):667-669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输液、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处理休克、感染、心衰、肾衰、脑水肿等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急救和护理措施,65例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得到纠正,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采取综合救治和护理措施是挽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干异  宋萍 《黑龙江医药》2009,22(5):711-712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76名符合WHO的诊断标准的糖尿病酮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分类及治疗。结果:117例DK、51例DKA经治疗后治愈。8例DKA死亡。结论:糖尿病酮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但经过积极治疗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并且通过预防其诱因,可以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使血糖平稳下降,3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消除诱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足量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行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全部痊愈出院,其中3例早期被误诊。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是关键,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D-3-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含量的关系,探讨利于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科学方法。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的不同病情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无酮症酸中毒患者14例,轻度酮症酸中毒患者13例,中度酮症酸中毒患者17例,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3-羟丁酸水平与尿酮体含量(半定量)。结果30.7%轻度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酮体结果仍为阴性(-),且11.2%的重度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酮体含量也只有(+),显然在诊断轻度酮症酸中毒时,血清D-3-羟丁酸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尿酮体(P〈0.05);而二者在诊断中、重度DKA的阳性率方面没有差别(P〉0.05),但敏感性仍有一定差异。结论D-3-羟丁酸在诊断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尿酮体,且其含量与病程的相关性也优于尿酮体,因此检测血清D-3-羟丁酸对于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0年收治的2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积极给予预防,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抢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与胰岛素泵用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23例与胰岛素泵组22例。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有效率100%,胰岛素泵的有效率为86.36%。经χ2检验两两比较,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胰岛素泵, P=0.04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无论是治疗时间还是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泵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通过积极救治和护理好转出院,1例合并肝脓肿、1例合并急性胰腺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及时的抢救措施与全面细致的护理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主要方法,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8-71岁,平均55.3岁。所有患者人院后均立刻建立双静脉通路,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糖和尿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纠正其心肺功能和脱水程度,并改善其电解质紊乱,给予小剂量胰岛素。结果30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和后期康复,29例尿酮转阴,血糖降至正常顺利出院。1例老年患者由于合并COPD,抢救无效,死于尿酮消失。抢救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临床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例数较多,其需要给予有效的救治,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的病因。方法:42例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结果明确病因。结果:低血糖30例,占7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及酮症酸中毒各3例,占14%,脑卒中6例,占14%。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意识障碍以低血糖症为常见病因,血糖监测和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方法2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死亡,26例临床治愈。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朱伟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3010-30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显著升高(血糖可高达16.7~33.3 mmol/L)[1].此时,脂肪分解产生高酮血症和酮尿症伴代谢性酸中毒及明显的脱水,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2].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1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他们进行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治疗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中的方法和措施,为更好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利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循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问题确定,进而进行循证护理。结果患者经循证护理后,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好转者有63例,总有效率为92.65%,患者一般在住院治疗1~7d病情出现好转,患者酮体转为阴性,血糖浓度恢复正常,酸中毒症状得到纠正。本次研究无患者死亡发生。结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效果良好,循证护理能够解决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医院护理的质量,有助于医院救治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对母婴影响,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比较15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21例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随机健康孕产妇148例的妊娠结局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规范治疗后的妊娠糖尿病组的妊娠结局和母婴并发症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与妊娠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使血糖控制并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规范治疗后母婴并发症仍然很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是由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导致酮体产生所致。自发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被认为是速发1型糖尿病的具体特征。而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自发性酮症。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此类患者,这些患者常以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症状,缺乏自身免疫的证据,约占酮症倾向糖尿病(KPD)的一半。在以DK或DKA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其数量同样是最多的。现就北京顺义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5例自身抗体阴性的自发糖尿病酮症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孕期相关资料、就诊原因、发病诱因、发病时血糖水平及救治方法和母儿结局。结果妊娠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与产检不规范未及时诊断糖尿病、或已诊断糖尿病但未及时用胰岛素有关。就诊原因中半数患者症状典型,半数症状不典型,如:腹痛、心悸胸闷、感染发热。发病诱因与进食不当、自行停用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感染有关。救治方法是在内分泌医师和产科医师共同配合下迅速控制血糖纠正酮症酸中毒。结论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产检不规范,血糖控制不理想孕妇。故规范孕期产检、及时诊断妊娠糖尿病、及时控制血糖、及早应用胰岛素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在内分泌医师和产科医师共同配合下可迅速纠正酮症酸中毒,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9年至1997年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6例,现将救治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内科急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1.8岁。糖尿病1型2例,2型54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首次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9例。其中11例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