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保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005年2年我省1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死亡病例,根据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了解如文化程度、孕产次、产前检查、分娩地点、抢救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死亡原因肾衰,多器官功能衰竭占70%,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心衰、高血压脑病各占10%,孕产妇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或文盲占60%,初中30%,高中仅占10%,70%未按受产前检查,接受3次或以上仅占10%,专家对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医疗保健部门知识技能问题占30%,个人知识及家庭态度占50%。结论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加强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自觉进行产前检查,开展妊娠糖尿病筛查,正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提高医疗保健部门知识技能,及时处理急性并发症,是围产期保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济南地区10年来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1988年至1998年间围产期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妊高征、产科出血、心脏病、羊水栓塞及产褥感染是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农村妇女占75%;而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认为加强孕产妇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围产期保健,重视早产、妊高征、产科并发症的防治,加强新生儿监护是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阜新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2001-2005年15例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个案回顾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2.86/10万,产科出血是第一位死因,占死因构成比的46.67%.结论 加强产科和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产前检查和助产技术服务质量,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提高对高危孕妇的抢救能力,广泛开展围产保健健康教育,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04~2012年34例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4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县2004~2012年孕产妇死亡34例,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顺位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创造条件可避免4例,占11.8%;可避免27例,占79.4%;不可避免3例,占8.8%。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产前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综合素质及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厦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厦门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09/10万、47.43/10万、16.37/10万、16.26/10万、25.99/10万、5.72/10万;孕产妇死亡的前四位原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娠合并脑功能障碍、妊高征;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占全市死亡总数的48.48%。结论6年中孕产妇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羊水栓塞死因居首,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偏高,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应对措施,提高羊水栓塞的抢救技术,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海市孕产妇死亡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方法按全国统一的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法,通过对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的死亡监测报表与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北海市孕产妇死亡25例,死亡率分别为13.02/10万、31.20/10万、11.84/10万、26.16/10万、30.4/10万、18/10万。按常规检查的死亡孕产妇构成比明显低于未做常规检查及未按常规检查的死亡孕产妇构成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死亡的原因羊水栓塞及产科出血并列第1位,其次是妊娠合并肝病。结论针对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和急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7.
2009年度昆明市孕产妇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9年度昆明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09年度在昆明市辖区内共发生孕产妇死亡28例,死亡率为40.24/10万。其中,直接产科原因占64.3%,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占21.4%,其它疾病占14.3%。(χ2=12.286,P=0.002);2.直接产科原因中,产科出血居第一位,占32.1%;3.年龄、文化程度、产检次数、产次、人流引产次数、死亡地点和接生者为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P〈0.05)。结论加强孕产妇监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8年来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寻求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高发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年~2008年越秀区所有孕产妇死亡的上报资料和设产科医院的活产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后,重新汇总、统计并分析。结果8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6.31/10万,以外地流动人口及转诊孕产妇死亡为主(占87.93%),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前五顺位依次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妊娠合并恶性肿瘤及妊娠合并肺部疾病。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着手,提高基层医院对危重孕产妇的抢救能力,严格执行危重孕产妇的三级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突发意外性胎儿宫内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国产期保健工作、减少医患矛盾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8年以来在辽宁地区发生的突发意外性胎儿宫内死亡522例进行临床原因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是否进行系统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胎死宫内距最后一次产前检查时间、临床分析及生化、病毒、遗传检测和胎儿尸体解剖结果,进行综合判定胎儿死亡原因.结果单胎妊娠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0.54%,双胎妊娠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0.97%,两者比较P<0.01;胎儿宫内猝死在进行系统孕期保健孕妇和未进行系统孕期保健孕妇均有发生,比例为46.55%对比53.45%;引起胎儿宫内猝死原因如下:脐带因素占48.28%、胎儿因素占20.50%、胎盘因素占12.45%、宫内感染因素占3.07%、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占7.47%、羊水异常占2.87%、不明原因占4.02%、双胎输血综合征为双胎妊娠特有并发症,占双胎死亡原因的14.89%.结论1.双胎患者发生妊娠中晚期突发意外性胎儿宫内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2.系统围产期保健不能避免胎儿宫内猝死,胎儿宫内猝死常具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和无法避免性;3.引起胎儿宫内猝死的原因众多,但脐带因素、胎儿及胎盘因素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对策及措施.方法 根据海西孕产妇死亡评审报告,对孕产妇死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评审的12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占91.7%;不可避免死亡占8.3%.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产褥感染.结论 加大政府支持,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期保健;加强产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科质量,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巨大儿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 ,为防止巨大儿的发生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建科 8年间2 19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下简称研究组 )。并随机选择同一年、同一时期内分娩的 2 10例正常胎儿 (体重 >2 90 0 g~ 390 0 g)为对照组。结果 巨大儿发病率为 9.7% ,并逐年上升 ,1993年 10月~ 1995年、1996年~ 1998年、1999年~ 2 0 0 1年分别为 6 .6 %、7.5 %、13.2 %。巨大儿剖宫产率为 4 2 .5 % ,产钳助产为 10 .5 %。非巨大儿剖宫产率为19 .2 % ,产钳助产率为 2 .5 % (P <0 .0 0 1)。异常胎方位、延期妊娠、新生儿男性 ,研究组分别占 16 .3%、33.6 %、73.2 % ;对照组占 6 .7%、17.6 %、4 3.3%。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孕母营养吸收及消耗失衡、孕期休息的增加、延期妊娠可能是巨大儿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因此产前检查时指导孕产妇科学膳食 ,适量运动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率。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1年~2013年南京市六合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2013年六合区育龄妇女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分别占43.22%、24.86%、22.03%。结论预防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意外伤害等疾病,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98年~2007年巢湖市一院儿科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死亡儿童年龄分布、死亡原因、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巢湖市一院儿科1998年~2007年住院10365例中99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2007年住院儿童总病死率为9.5%,10年间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病死病例最多,占各年龄组死亡比例为61.62%;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原因不同,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围生期和新生儿期保健。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学静  王建红  谭欣 《医学信息》2009,22(6):1011-1012
目的了解分析黔西县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干预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1-2007年黔西县死亡孕产妇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寻找死亡原因。结果2001-2007年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5.85/10万,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诊断准确、转送接诊及时.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2009年-2012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阳性未召回原因,总结召回经验,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可疑阳性召回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2年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新生儿筛查可疑阳性及未召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2009年至2012年共筛查新生儿717 622例,其中PKU筛查阳性1192例,占0.17%,召回率为99.4%;TSH筛阳性4149例,占0.58%,召回率为98.3%。4年间筛查阳性召回率保持在98%以上,共有76例可疑阳性未召回,占1.42%。未召回的主要原因是联系方式错误,占79.0%,其次是居住地及联系方式变更,占19.7%。结论加大新生儿筛查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建立完善的三级筛查网络有利于提高筛查阳性召回率。  相似文献   

16.
牟鑫  黄海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445-3446
目的探讨医院办养老机构125例患者死亡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统计10年间我中心死亡病例死亡原因的构成比例。结果 125例死亡患者中,死因顺位一、二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占40.8%、循环系统占24%。死亡的病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后的吸入性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结论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早期干预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少瘫痪卧床的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有效提高孕产妇产前产后保健的质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证母婴健康和安全。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太原市某社区服务中心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的早孕建卡、规范五次以上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情况进行分析,并查阅妇幼年报表及孕产妇保健手册结案情况,将所得资料进行汇总统计。结果2013年全年共建围产保健册1156本,其中户籍孕产妇1069例,早孕建卡率98.87%、产前检查率91.20%、产后访视率97.84%、产后42 d复查率98.2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9.99%。非户籍孕产妇87例,早孕建卡率95.40%、产前检查率79.31%、产后访视率97.70%、产后42 d复查率98.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是75.86%。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降低。非户籍与户籍相比孕产妇早孕建卡晚、规范产检次数少、流动性大失访严重,是导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的重要原因[1],也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1988-1994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福建省三明市妇幼保健所(365000)魏闽和为有效地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本文对1988-1994年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与结果1988-1994年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于各种原因的孕产妇(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八年间围生儿死亡83例,发生率为6.79‰。早产、脐带因素、不明原因、胎盘因素、畸形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早产,促胎肺成熟,加强产前检查及宣教,重视产时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剖宫产,可减少围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怀化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怀化市孕产妇死亡率,维护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统计和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134例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结果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0.23/10万,与2004年相比下降率为46.06%,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孕期的保健服务和产科人员的业务技能对孕产妇死亡有重要影响。结论孕产妇死亡是由医学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与作用的结果,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妇幼卫生投入、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完善县乡两级产科建设、提高产科技术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