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检测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应用常见几种污染细胞培养的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猪鼻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及唾液支原体,几种支原体占污染细胞培养支原体的96%)。为抗原,免疫了雌性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Xg3Ag 865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建立了30种抗支原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等。应用ELISA,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提纯的猪鼻支原体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在PEG1000作用下,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 14融合,共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猪鼻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了小鼠腹水抗体,并对杂交瘤细胞株行进了鉴定。上述细胞株经3~6个片稳定传代,冻存于液氮中.复苏后其分泌抗体的水平末见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小鼠杂交瘤的制备、传代过程中,常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小到影响实验进展,大到细胞丢失:其中常见的是1.污染,包括支原体、细菌及真菌污染。在杂交瘤未冻存前,这些污染会造成很大的损失。2.有些杂交瘤复苏后不易存活。3.个别情况下杂交瘤增殖不良,不易向24孔板内扩增。腹腔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污染率高达90%’‘’。由于受污染的支原体可干扰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消耗培养液中的氨基酸,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严重者可导致细胞死亡,因此,清除污染的支原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支原体的方法有多种,但基于本实验室条件,我们采用了培养法和DNA荧光染色法检测杂交瘤细胞株污染的支原体。由于要彻底清除污染的支原体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应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有支原体污染就应废弃。而对某些建株困难的重要细胞株,则须设法清除污染的支原体。目…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制剂的生产和研发领域,细胞培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用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制造疫苗;杂交瘤细胞制造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或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等。然而支原体污染常常成为细胞培养的不速之客,严重影响着细胞及生物制剂的质量。污染细胞最常见的支原体包括:  相似文献   

6.
用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抗原免疫BALG/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口腔支原体单克隆抗体(McAb),2株分泌抗精氨酸支原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测定其抗体效价可达1:103~1:107;9株McAb中1株为IgG2a,其余均为IgG1。初步建立了ELISA检测支原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小鼠杂交瘤的制备、传代过程中,常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小到影响实验进展,大到细胞丢失:其中常见的是 1.污染,包括支原体、细菌及真菌污染。在杂交瘤未冻存前:这些污染会造成很大的损失。2.有些杂交瘤复苏后不易存活。3.个别情况下杂交瘤增殖不良,不易向24孔板内扩增。腹腔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常规方法要求细胞数量较  相似文献   

8.
用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口腔支原体单克隆抗体(McAb),2株分泌抗精氨酸支原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测定其抗体效价可达1:10^3~1:10^7,9株McAb中1株为IgG2a,其余均为IgG1。初步建立了ELISA检测支原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提纯的猪鼻支原体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在PEG1000作用下,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共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猪鼻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了小鼠腹水抗体,并对杂交瘤细胞株行进了鉴定。上述细胞株经3~6个月稳定传代,冻存于液氮中,复苏后其分泌抗体的水平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研究中应用的淋巴母细胞系存在着严重的支原体污染问题.这些支原体耗竭HAT选择培养基中的胸腺嘧啶核苷.对杂交细胞产生毒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细胞融合的成功.本文作者在用人B淋巴母细胞(Swei)作免疫原制备抗人I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时,意外地获得了两株针对支原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细胞培养手段的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产品中,支原体污染仍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11株人的细胞SPC-A1、K562、HUT-102、BT-325、6T-CEM、NKM-45、CNE、HL-60、QGY-7701、QZG、人羊膜细胞;3株小鼠细胞P388-1、YAC-1、P815;1株绒猴细胞B95-8;和一株杂交瘤QKT3等,已污染了支原体的细胞经MC-210 1μg/ml处理7天,支原体污染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细菌及真菌经常会污涂细胞培养物,它们对细胞可产生诸如形态学改变、代谢、生长、生活力的变化。在杂文瘤技术中,这些病理学效应是由于细胞感染造成良好收获和杂交瘤细胞系保存的一种限制因子。 当前,所用消除支原体、细菌、真菌污涂的方法,例如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和病毒疫苗广泛应用的需要,细胞培养中支原体的检测方法应力求特异,快速。为此,本实验室于1987年首先建立了口腔支原体(M·orale)杂交瘤细胞株。为使诊断试剂配套以提高阳性率,又相继建立了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和莱氏无胆甾原体(A·laidlawii)杂交瘤细胞株。其方法如下:将纯培养的各支原体标准菌株以高速离心法浓缩提纯,用此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Ag-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IFA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瘤细胞特异的DNA损伤(文摘)[英/GrigsbyRV…Hybridoma1993;12(6):755]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杂交瘤细胞的不稳定性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人一鼠或人一人杂交瘤的影响尤大,表现为培养中的杂交瘤细胞不...  相似文献   

15.
适时应用饲养细胞提高杂交瘤细胞克隆形成率的探索王建六,李文锦,钱和年,傅天云,韦平(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癌研究所,北京100034)本文通过改变饲养细胞加人时间及数量,来研究杂交瘤细胞6Bll的克隆化形成率。1材料和方法杂交瘤细胞系6Bll是我室制...  相似文献   

16.
双功能抗体(BsAb),即一个单抗分子具有两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力,是近年来一种新型免疫治疗剂。BsAb的产生可通过化学交联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及二次杂交技术。二次杂交瘤可以是杂交瘤与脾细胞的融合(三源杂交源,tridomas),也可以是两种杂交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四源杂交源,te-tradomas)。显然,应用两种已鉴定好的杂交瘤细胞作融合,在抗体的筛选与鉴定上优于杂交瘤与脾细胞的融合,因此,本文通过化学诱变产生的抗CD3HAT敏感(HGRT-)细胞株标记荧光后与抗HBxAs杂交瘤…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突破性新技术。但是,用该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试验环节多,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容易遭受挫折。现结合我们的经验教训分析常见的失败原因,研究其对策,供同行参考。一、细胞融合失败原因的分析细胞融合后观察3~4周,无杂交瘤生长,为细胞融合失败。影响融合的因素颇多,但究其常见失败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亲代骨髓瘤细胞系方面1.污染支原体:这是融合失败的常见原因。因为支原体可将HAT选择培养基中的胸腺嘧啶核苷(T)分解成胸腺嘧啶,而后者不被哺乳动物细胞所利用。这样的杂交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种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腹水的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分泌抗天花粉蛋白Ige抗体的同种异体小鼠杂交瘤株TE1的腹水的诱生,最佳诱生腹水的宿主是遗传背景相容的小鼠,其次是与杂交瘤亲本骨髓瘤细胞NS-1遗传背景一致的Balb/c小鼠,同时比较了各种免疫抑制处理宿主的腹水诱生率,其中以照光处理最佳,此外对杂交瘤株进行“驯化”,得到了易于诱生腹水并且抗体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单克隆抗体在体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杂交瘤细胞的无血清无蛋白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讨论了杂交瘤细胞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的常用添加成分和它们的功能,综述了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有三株杂交瘤:第一株杂交瘤能够分泌抗所有癌抗原KS1/4抗体;第二株杂交瘤是能分泌抗T 细胞决定簇CD_3的OKT3杂交瘤;第三株是能分泌抗T 细胞决定簇CD28的9.3杂交瘤。将第一株杂交瘤分别与第二、第三株杂交瘤融合得到两株杂交—杂交瘤,它们能分泌双特异的杂交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