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动脉损伤后,在该动脉附近形成与动脉和瘘道相通的搏动性血肿,其瘤壁由动脉周  相似文献   

2.
假性动脉瘤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使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  相似文献   

3.
陈开永  代红燕 《全科护理》2014,(21):2013-2014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创伤之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外伤、动脉硬化或医源性等原因所致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所以称之为假性动脉瘤。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3%~0.8%[1]。  相似文献   

4.
假性动脉瘤是附着于动脉壁外的囊状搏动性血肿,瘤体与动脉腔相通,但瘤腔并无动脉壁的全层结构,绝大部分为纤维组织,仅破口附近有由动脉延伸过来的内皮细胞,中央部分在高压血流冲击下逐渐腔化,最终成为口小腔大的囊状肿块.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医源性损伤、外伤和感染均可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及时而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病的应用价值及其特征性超声显像.  相似文献   

5.
徐鋆卉 《天津护理》2009,17(4):220-220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人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假性动脉瘤(PSA)主要是由于医源性损伤导致的动脉壁破裂之后与周围组织形成的血肿,表现为局部疼痛、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震颤,并伴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动脉血通过瘤颈部进入瘤腔,舒张期返流入动脉内~([1-3])。PSA一般不能自愈,且可引发血栓、动脉瘤体破裂大出血、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事  相似文献   

7.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是指动脉壁部分破裂后,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围局部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动性血肿.随着动脉穿刺和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各种大口径管、鞘的运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假性动脉瘤主要由外伤引起,亦可为医源性及感染等因素所致。可发生在全身动脉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搏动性肿块。本文分析了36例临床疑诊为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DFI检查结果,旨在探讨CDFI对假性动脉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假性动脉瘤主要由外伤、医源性损伤、血管旁路术后吻合及感染造成[1],可发生在全身动脉的任何部位,而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因为医疗行为造成的动脉管壁破裂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院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6 ~ 58岁,平均49.4岁.8例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慢性肾病透析,桡动脉、肱动脉与头静脉造瘘形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肝胆疾病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肝动脉及胆囊动脉损伤出现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报道已有不少,如不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瘤体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可高达50%,因此早期诊断医源性肝动脉及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我院近年来8例医源性肝动脉及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红 《全科护理》2008,6(36):3352-3353
随着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PSA)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4 8岁 ,健康体检。超声检查 :于腹主动脉左侧 ,足端距肾动脉 3cm处 ,见一包膜完整无回声区 ,边界清 ,欠光滑 ,其内有“月牙”状均质实性低回声 ,有一破口与腹主动脉相通。彩色多普勒显示 :肿物内液性暗区呈现出典型的涡流状动脉血流 ,随动脉搏动可见动脉血喷射状注入肿物内 (如图 )。超声提示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经手术证实。讨论 动脉瘤是动脉壁局部薄弱或结构破坏后形成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可因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感染及医源性吻合口等原因所致。从瘤壁的结构 ,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PSA)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假性动脉瘤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3%~8.0%.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是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2]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脑血管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抗凝治疗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假性动脉瘤为动脉壁破裂形成的搏动性血肿,血肿周围纤维包裹,成为与动脉腔沟通的搏动性肿块.多由动脉损伤引起,以介入、造影及有动脉穿刺史多见.而此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过任何动脉穿刺,也未在相应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而在正常治疗期间出现假性动脉瘤实属罕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藜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6-1687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 PSA)是指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损伤的动脉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由载瘤动脉经瘤颈部流至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载瘤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心血管介入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留置的动脉鞘大小、术后抗凝治疗、压迫止血及患者术后有效制动有关[1,2]。既往PSA多选用外科修补术或加压治疗,但并发症较多。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显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 guided thrombinin-jection,UGTI)治疗外周动脉PSA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的优…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操作导致肝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而引起胆道出血的报道不断增多,但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导致肝内假性动脉瘤并引起胆道大出血较为少见,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内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文献上多采用金属弹簧圈、明胶海绵等作为栓塞剂,而使用NBCA胶栓塞治疗肝内假性动脉瘤者较为罕见,作者去年用该法治疗1例,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因透析用动静脉瘘难以建立或内瘘血流量不足,医护人员会选择表浅的动脉一如腕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一反复穿刺使用,有意促进形成假性动脉瘤。但是,某些患的假性动脉瘤形成则可能是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血液透析时上肢肱动脉穿刺极易引发血肿或损伤性假性动脉瘤,肱动脉伴行血管、神经较多,一旦损伤,易殃及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8.
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工作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假性动脉瘤一般继发于介入诊断或治疗后腹股沟大血肿。动脉与周围组织有异常的交通,动脉血液经异常通道流入血肿内,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据文献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作为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0.8%。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通常可以用局部压迫、超声指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外科手术方法闭合,现将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邹红 《全科护理》2014,12(9):857-857
正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因头颈部外伤后所致。因此称为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约为1%。其因是骨折碎片或锐利器物刺破动脉瘤,造成动脉节段的持久性扩张,出血在软组织内,形成搏动性血肿,周围被组织包围形成瘤壁,多数见于蝶窦骨折,早期蝶窦黏膜和血肿覆盖于破损处暂时止血,在动脉内压持续冲击下假性动脉瘤逐渐增大、变薄,一旦动脉压突然升高则假性动脉瘤破裂,常出现致命性鼻腔大出血。我科2010年11月27日收治1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病人,本病人头颅外伤后1个月突然鼻腔两次大出血,符合假性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临床工作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假性动脉瘤一般继发于介入诊断或治疗后腹股沟大血肿。动脉与周围组织有异常的交通,动脉血液经异常通道流入血肿内,通常表现为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据文献报道,医源性假性动脉瘤作为导管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后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0.8%[1]。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通常可以用局部压迫、超声指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外科手术方法闭合[2],现将1例复杂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体重5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