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男性性发育异常(DS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男性DSD患儿12例,来曲唑治疗(1.25~2.5 mg,1次/d)不少于3个月,随访半年至2.5年。采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儿来曲唑治疗的平均年龄为(14.6±2.5)岁。来曲唑治疗半年后患者血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水平较基线升高(均 P < 0.05),雌二醇水平较基线下降( P < 0.05);治疗1年后患者睾酮水平较基线高( P < 0.05),LH及FSH水平较基线高,雌二醇水平较基线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8例患儿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其中3例尿道下裂患儿精液中可检测到精子。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检查无明显变化,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来曲唑可有效提高DSD患儿的睾酮水平,促进精子生成,且短期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常规方法治疗21-羟化酶缺乏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4~10岁21-羟化酶缺乏型CAH患儿共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入组患儿前6个月为常规治疗(氢化可的松、氟氢可的松),第6个月末开始加用来曲唑联合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联合治疗前后患儿的骨龄进展速度、预期成年身高、性征发育程度及性激素水平、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加用来曲唑联合治疗后,患儿身高增长速度在短期(6个月内)有所下降,但很快恢复正常;联合治疗12个月后患儿骨龄别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 BA)较入组时及常规治疗均显著改善( P < 0.05或 P < 0.01);骨龄与时序年龄差值在联合治疗18个月后较常规治疗显著改善( P < 0.05);女性患儿预期成年身高在联合治疗12个月后较常规治疗显著改善( P < 0.05),男性患儿在联合治疗18个月后预期成年身高亦显著改善( P < 0.05);患儿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升高,但未达到中枢性性早熟标准;患儿雌二醇水平降低( P < 0.01);患儿睾酮水平无显著改变。来曲唑联合治疗24个月,患儿未见多毛、严重痤疮、头疼、骨痛、肥胖、高血压、皮疹等不良反应。 结论来曲唑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案可用于21-羟化酶缺乏型CAH患儿长期治疗,特别是骨龄明显超期、预期成年身高受损的患儿,可实现抑制骨龄进展、改善预期成年身高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MIA)逆时针旋转功能性牙合平面(FOP)的矫治效果,并与传统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比较。方法:筛选骨性Ⅱ类高角正畸结束患者 40 例,其中 20 例使用 MIA 矫治系统(MIA 组),20 例使用传统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使用 SPSS 26.0 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MIA 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 FOP 及下颌平面的逆旋效果,表现为 MIA 组患者治疗后 FOP-眶耳平面(FH)角平均变化–4.5(–7.3,–3.7)°,FOP-前颅底平面(SN)角平均变化(–4.6±3.3)°,下颌平面角(MP-FH)平均变化–1.7(–3.0,–0.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FOP-FH 角平均变化–0.1(–4.1,3.0)°,FOP-SN 角平均变化(–0.1±5.1)°,MP-FH 角平均变化–0.4(–2.4,0.7)°,两组治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较于传统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MIA 矫治系统可更有效地逆旋 FOP,同时减小MP-FH。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5例7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OCT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囊样黄斑水肿(CME)28只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33只眼和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15只眼。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月时各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比较不同类型DME的基线OCT特征并分析其与康柏西普治疗反应及效果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BCVA均较基线明显好转(P<0.05)。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CRT均明显低于基线(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点(HF)数量、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在SRD组中最高(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HF与基线CRT、CRT改变量、治疗后CRT均相关(P<0.05)。基线外界膜(ELM)/EZ中断组较连续组基线视力更差、基线CRT更高,治疗后3月CRT改变量更大、BCVA更差(P<0.05)。结论3种类型DME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功能学指标BCVA和形态学指标CRT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SRD类型对康柏西普治疗的形态学反应最好,DRT类型的形态学反应相对较差。更多的基线外层HF可能预示着更好的形态学治疗反应。基线ELM/EZ中断则提示治疗后3月视力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MAS)女性患儿外周性性早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就诊的MAS女性患儿21例。患儿反复阴道出血、乳房增大同时伴或不伴咖啡牛奶色斑或骨纤维发育不良,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下,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分泌雌激素的肿瘤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所致等情况。给予来曲唑0.5~2 mg·m -2·d -1治疗,疗程6~12个月,观察患儿乳房分期变化、阴道出血次数、性激素水平、肝功能、骨龄变化、子宫卵巢容积变化及有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经过来曲唑治疗后,患儿骨龄与时序年龄比值减小(1.23±0.30降至1.11±0.18, P < 0.01);预测成年身高从(156.2±5.9)cm增加至(158.4±2.1)cm( P < 0.05);阴道出血次数减少,雌二醇水平下降,睾酮未见明显升高;子宫未见明显增大,也未发生卵巢扭转及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结论来曲唑治疗MAS相关的外周性性早熟可延缓骨龄进展,减少阴道出血的频率,未观察到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降压、降糖、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年。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测定、血浆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测定,并测定其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血管紧张素Ⅱ、血浆内皮素等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比值、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早期峰速度与舒张晚期峰速度比值及收缩期峰值速度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NT-ProBNP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运动耐量改善,表现为运动时间延长,运动当量、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增大,各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内皮素、TNF-α、血管紧张素Ⅱ下降,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未见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均 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代子宫内膜消融术(诺舒)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单独曼月乐治疗(对照组,44例)和诺舒联合曼月乐治疗(观察组,22例)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月经量、痛经改善情况、子宫大小、曼月乐脱落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均可改善患者月经量和痛经(均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月经量改善更明显,曼月乐脱落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均 P < 0.05);两组间的痛经评分和子宫大小变化无差异(均 P>0.05)。 结论诺舒有助于提高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尚无理想治疗方法。磷酸二酯酶(PDE)通过介导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水解影响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PDE抑制剂如多种PDE4抑制剂、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伐地那非)、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PDE9抑制剂(PF-04447943)、PDE3/PDE4双抑制剂(pumafentrine)对实验性结肠炎具有改善作用;PDE4抑制剂阿普司特在临床试验中较替托司特的治疗优势更明显。本文就PDE抑制剂在炎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来那度胺治疗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缓解深度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治疗的初发及适合移植的M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及未移植组。移植组纳入接受4~6疗程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诱导治疗后序贯ASCT的患者,未移植组纳入仅接受8疗程以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诱导及巩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差异。结果总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移植组48例(45.7%)、未移植组57例(54.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4疗程诱导治疗后疗效等方面相似(P > 0.05)。两组患者在首次复发前获得过的最佳缓解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 < 0.001),移植组获得完全缓解(85.4% vs 54.4%,P=0.001))和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95.8% vs 73.7%,P=0.002)的比例高于未移植组;截止2020年12月31日末次随访时,移植组和未移植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9月(P=0.013),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但移植组OS优于未移植组(P= 0.022)。结论在新药时代,ASCT仍能进一步提高初发MM患者的缓解深度并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至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子宫腺肌病就诊并放置曼月乐的患者75例,共随访39个月,观察曼月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月经量增多和月经量正常的患者放置曼月乐后月经量评分均降低(118±13和29±33,82±15和14±13,均 P < 0.01),月经量增多者比月经量正常者的月经量评分降低更明显(90±35和69±19, P < 0.01)。放置曼月乐后患者痛经评分降低[7(6,7)和1(0,2), P < 0.01]。患者发生曼月乐脱落18例(24.0%),放置曼月乐无效9例(12.0%),发生月经模式改变28例(37.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发现治疗后痛经评分、治疗前后月经量评分和月经稳定时间与曼月乐环脱落相关(均 P>0.05)。 结论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的长期保守治疗中总体安全有效,约1/3的患者可能因曼月乐脱落或治疗无效接受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SH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中发生的不对称强直或复杂的过度运动发作,且具有短暂、频繁、丛集发作的特点,其发病率约为1.8/100 000。由于SHE在睡眠中多发,易误诊为异态睡眠,临床上应注意鉴别。绝大多数SHE患者病因不明,可能的病因包括基因突变及结构异常,不同的病因可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SHE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经选择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本文就SHE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12只小鼠分为3组: 治疗组、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4只/组,重复实验2次。治疗组通过对脊髓损伤半切模型小鼠进行腹腔注射TGF-β中和抗体(1D11)来抑制TGF-β的表达量;对照组小鼠注射载体抗体(13C4)作为对照,损伤后3次/周,每次25 μL/只;阴性对照组未做半切损伤,4周后心脏灌注取材,选取损伤部位上下1~2 cm脊髓进行包埋,损伤区域的免疫荧光染色通过FSP1观察成纤维细胞募集,通过Fibronectin来观察纤连蛋白沉积以及通过PGP9.5来观察神经学恢复情况。最后选择脊髓损伤钳夹模型来进一步验证,使用免疫荧光染色通过5-HT来观察轴突存活情况以及通过GFAP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在脊髓损伤半切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损伤区域中成纤维细胞募集减少(P < 0.05),纤连蛋白沉积减少(P < 0.05),神经学功能PGP9.5染色有所恢复(P < 0.05)。在脊髓损伤钳夹模型中,1D11组与13C4组相比,5-HT阳性的轴突存活增加且下行距离延伸,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区域内分布数量增加(P < 0.05)。结论抑制脊髓损伤后TGF-β的表达量可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募集和纤连蛋白的沉淀,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学功能恢复来修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是因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患者体内酪氨酸分解代谢受阻,毒性代谢物蓄积,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肾小管功能障碍及神经危象,患肝细胞癌风险加大。本病多于婴儿期起病,未获得及时诊治者总体预后不佳。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无症状患儿,以琥珀酰丙酮作为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依据典型生化指标改变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可帮助明确诊断。尼替西农联合低酪氨酸饮食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没有条件使用尼替西农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酶替代疗法、肝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有望日后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x;   ­         ì 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0):1448
目的评价潜伏表达癌调蛋白OCM的HSV-1减毒型载体(1716-OCM)在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体外细胞感染模型中检测重组病毒增殖特性及OCM表达。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716-OCM注射组和野生型病毒角膜感染组),每时间点3只/组,于感染后7、14、30、60 d免疫荧光法检测OCM基因及病毒蛋白gB在大鼠视网膜和下丘脑中的表达。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中,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治疗对照组,1716-OCM感染组及1716-OCM感染加cAMP增敏组),5只/组。治疗45 d后,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视觉电生理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RGCs数量及神经髓鞘蛋白表达。结果重组减毒型1716-OCM在体外细胞感染中病毒增殖远低于野生型病毒,其能够介导OCM有效表达。重组病毒能够介导OCM在大鼠眼部RGC层及脉络膜层表达。相比于野生型病毒,1716-OCM未引发显著的眼部组织结构破坏。在视神经损伤模型中,相比于未治疗组,1716-OCM联合cAMP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视网膜RGC存活(P=0.007)并抑制视神经脱髓鞘(P=0.03)。FVEP分析显示1716-OCM联合cAMP显著促进大鼠ΔN1-P1峰振幅恢复(P<0.001)。结论减毒型重组1716-OCM能够介导OCM在大鼠视网膜表达,玻璃体腔注射1716-OCM重组病毒和cAMP能够有效治疗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52例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 h之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固斑、神经保护及活血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 h、1周和1月后的NIHSS评分;治疗3月后的mRS评分;治疗1周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例数。依据治疗3月后m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0例)、预后不良组(46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1周及1月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24.684,P < 0.001)。治疗3月后,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396,P < 0.001),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636,P < 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和2例,无明显差异(χ2=0.694,P=0.405)。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OR=0.173,P=0.035)、溶栓前收缩压(OR=0.869,P=0.019)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0.466,P=0.011)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重度脑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溶栓前收缩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改善大骨龄(≥13岁)男性身材矮小症青少年成年身高的有效性,同时监测药物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预测成年身高受损的骨龄为13~15岁的青春期男性患儿151例,经充分告知AI的潜在风险后,由患儿及其家长选择入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用AI组108例(联用AI组),单用rhGH组43例(rhGH单用组)。治疗时间12月以上,每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rhGH单用组比较,联用AI组骨龄差值与时序年龄差值的比值(ΔBA/ΔCA)、骨龄别身高标准差分值的差值(ΔHtSDS BA)以及预测成年身高的差值(ΔPAH)改善更加明显( P < 0.05或 P < 0.01)。随访期间,联用AI组尿酸升高69例(63.9%),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56例(51.9%),严重痤疮、兴奋多动、性格暴躁28例(25.9%),膝关节疼痛12例(11.1%),骨折5例(4.6%),轻度肾功能异常3例(2.8%),精神不振、嗜睡、记忆力减退和成绩下降2例(1.9%),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1.9%),空腹血糖受损1例(0.9%),粒细胞减少1例(0.9%),停药后监测指标逐渐恢复正常。rhGH单用组出现膝关节疼痛5例(11.6%),空腹血糖受损1例(2.3%)。 结论长疗程的AI联合rhGH治疗可以延缓骨龄增长,有效改善青春期大骨龄矮小男性患儿的成年终身高,但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AI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梅–罗综合征(MRS)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神经、皮肤、黏膜的综合征,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和裂纹舌三联征为特征,好发于青壮年。MRS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微生物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近年关于遗传因素致病的研究较受关注。MRS 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具体用法用量、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唇部肿胀较严重者可行唇成形手术改善唇部外观。本文就 MRS 流行病学现状、病因、组织病理学表现、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发一种共表达PD-L1高亲和受体PD-1(HAPD1)和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新型双效CBNK(HAPD1-CARCBNK)细胞,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方法首先构建可同时表达高亲和PD-1(HAPD1)的靶向CD19的CAR的双效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感染从脐血中分离扩增的单个核细胞获得双效脐血CAR-NK细胞。检测分析感染效率、细胞扩增能力、表面标志物表达率; 然后通过体外共培养检测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对靶细胞杀伤效率以及不同扩增时期细胞的杀伤效率。最后在免疫缺陷小鼠(24只)体内验证双效CBNK细胞在体内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结果HAPD1和CAR基因利用慢病毒载体可高效转导至CBNK细胞([18.63±1.88)%],病毒感染对细胞扩增倍数有一定影响(10.97±2.77 vs 24.84±3.17,P < 0.05),但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 双效NK细胞在效靶比为5:1和10:1时的靶细胞杀伤效力高于普通CARCBNK细胞([68.38±8.08)%, (79.11±7.42)% vs(49.65±13.60)%,(59.78±9.32)%,P < 0.05)。病毒感染后第9~12天双效NK细胞具有最强靶细胞杀伤能力。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双效NK细胞移植28 d后动物白细胞中肿瘤细胞比例低于普通CAR-CBNK细胞移植组([19.21±3.07)% vs(29.08±3.15)%,P < 0.05]。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共表达HAPD1和CAR双效CBNK细胞,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其高效的靶细胞杀伤能力,为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TRPC)相关蛋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大鼠心脏和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大鼠在间歇性低氧舱中,每天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8 h(10:00—18:00)。此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心脏和肾脏组织中TRPC mRNA和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心脏组织中TRPC3、TRPC4、TRPC5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均 P < 0.05),而肾脏组织TRPC1、TRPC3、TRPC4、TRPC5、TRPC6、TRPC7的mRNA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肾脏组织中TRPC4、TRPC5、TRPC6的mRNA表达低于心脏组织(均 P < 0.05),对照组肾脏组织TRPC7的mRNA表达高于心脏组织( P < 0.05)。实验组心脏组织中的TRPC5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P < 0.05),而肾脏组织TRPC5、TRPC6、TRPC7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RPC5可能参与OSAHS心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治疗OSAHS所致心脏损害的药物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性别发育异常(DSD)是指由于先天性的染色体、性腺或性别解剖结构发育出现异常,导致疾病谱广泛、有不同病理生理改变且临床表现各异的一组疾病,新生儿常表现为生殖器异常,而青少年则表现为青春发育期异常的性发育。随着对DSD的深入研究,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即DSD的基本临床评估(内外生殖器及内分泌激素)、诊断建立(包括染色体、基因诊断)、患儿及家庭的心理评估、治疗(包括性别分配、激素的替代及外科手术选择)、潜在的生育能力保护及长期的追踪随访等一系列工作已非小儿泌尿外科单一学科能承担,需要小儿内分泌科,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心理科、遗传学科、影像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本文就近年来DSD的评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