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归纳总结,介绍了抗癌靶点分子PI3K及靶向药物PI3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I3K在肿瘤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已成为当前抗癌新药开发的热点。迄今为止,已有包括ZSTK474在内的近20种新型PI3K抑制剂因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低的毒性而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PI3K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试验也已取得较好效果。PI3K抑制剂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类新型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执业药师》2013,(7):10-10
美国吉利德(Gilead)公司于2013年5月15日宣布,其在研药物Idelalisib(曾用名:GS-1101)与利妥昔单抗联合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Ⅱ期临床试验总反应率达到目标。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传递在B细胞型白血病、淋巴瘤中高度活跃并可促进细胞增殖、存活以及向淋巴组织转移。Idelalisib是一种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的PI3Kδ抑制药,其分子靶点对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存活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淋巴瘤是来源于成熟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在B细胞的发育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恶性B细胞的生长和存活由BCR及其信号通路介导。目前,已相继研发了针对通路的各种靶酶如Syk、Btk及PI3K的抑制剂。该文对BCR信号通路及其靶向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PI3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在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PI3K是PI3K/AKT/mT0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节点蛋白,调控着重要的生命活动。现已证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是潜力巨大的药物治疗靶点,特别是PI3Kα现己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目前己有多种针对PI3Ks的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然而现有抑制剂的化学类型不多且选择性不高、临床应用受局限。因此积极研究和开发结构新颖的PI3K选择性抑制剂对于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选择性PI3K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3Kδ)主要分布在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对于B细胞的活化、增殖非常重要。PI3Kδ抑制剂可用于免疫相关的疾病与血液肿瘤的治疗。PI3Kδ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其中喹唑啉酮类选择性PI3Kδ抑制剂能诱导PI3Kδ构象的改变,是螺旋桨型PI3Kδ抑制剂的代表。本文基于喹唑啉酮类选择性PI3Kδ抑制剂与铰链区结合的结构不同(分为嘌呤类、吡唑并嘧啶类、嘧啶类),对近年来喹唑啉酮类选择性PI3Kδ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8,(3):376-38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尽管CD20单抗的使用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发展为难治性疾病。近年来,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抗体-药物耦合物(ADC)等靶向药物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抗体、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等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中取得了瞩目效果,有望在复发/难治性(R/R)DLBCL的治疗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选取的15例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DLBCL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8.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吉利德正在开发的血癌新药idelalisib是首个选择性口服PI3K抑制剂,与α、β、γ亚基相比,其可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δ亚基。idelalisib可阻滞PI3Kδ-Akt信号通路并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治疗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研究表明idelalisib能够显著增加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系的凋亡,同时没有显著增加正常T细胞的凋亡。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文章介绍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以及靶向放射免疫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B-NHL具有增效或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美罗华(Rituximah)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R-CHOP组和CHOP组各30例。R-CHOP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CHOP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完全缓解率达80%,总有效率90%;CHOP组完全缓解率为60%,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文章介绍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以及靶向放射免疫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B-NHL具有增效或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亚洲人最常见的淋巴肿瘤亚型,经过R-CHOP方案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难治或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常见致病信号通路有B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4/髓样分子因子88/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包括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凋亡蛋白抑制剂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蛋白激酶B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阐述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常见致病信号通路及其遗传学改变,并总结了相关通路常见的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与姜黄素联合对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EJ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单独或联合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人膀胱癌EJ细胞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比较CVP序贯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根据临床评估情况分为A组(化疗风险大)10例,B组15例。A组给予CVP序贯CHOP方案治疗,B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共6~8周期。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A、B两组总缓解分别为7,11例,缓解状况相似;B组中有2例发生Ⅳ级白细胞减少,并因此调整药物剂量及延长治疗周期,两组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相似;随访1年后,两组生存状况相似。结论对化疗风险大的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采用CVP序贯CHOP方案治疗,疗效与CHOP方案相当,化疗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最差特征,没有惰性淋巴瘤的惰性病程,但具有侵袭性淋巴瘤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期,以CHOP方案为主的传统化疗不能治愈。硼替佐米是一种新型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已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应用于淋巴瘤经验有限。最近我科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1例套细胞淋巴瘤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化学治疗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治愈性手段,但传统的标准化疗方案治愈率不到40%,在化疗无效的难治性复发性NHL中,15~50%使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遣血干细胞移植(ASCT)可达长期无瘤生存。新的化疗药物和新的生物治疗模式的出现如单克隆抗体(McAb)及放免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对进一步提高NHL的治疗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2004年NCCN在淋巴瘤的治疗指引中,将氟达拉滨和Rituximab作为治疗中低度恶性淋巴瘤的一线药物,把放免靶向治疗Bexxar和Zevalin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介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SCLC的一线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NSCLC一线化疗方案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两药联用,根据患者基因型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其有效率。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血管生成和多靶点的新型靶向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c-Met基因、环氧化酶-2、核转录因子-κB和生存素等肺癌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发现将进一步扩大靶向治疗的获益人群及提高NSCLC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唐豪  周明 《肿瘤药学》2024,14(1):22-2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属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目前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碱类+糖皮质激素(R-CHOP方案)已成为治疗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存在复发或疾病进展情况,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目前针对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有望为患者的疾病预后带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12例和CHOP组11例。联合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HOP组单用CHOP方案治疗。2组均每3周为1个循环周期,6个周期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略高于CHOP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联合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略优于CHOP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所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总体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略优于CHOP方案,且与CHOP方案不良反应相当,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蕾  张瑾 《天津医药》2018,46(12):1363-1368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一种预后较差的亚型,在出现化疗药物抵抗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疾病往往易快速复发转移。因此针对TNBC新治疗靶点及靶向药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目前TNBC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ADP合同聚合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靶向药物、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以期从中找出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