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一类以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异常增多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临床上 OLP 患者伴发 AITD 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两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口腔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甲状腺自身抗原、辅助性 T 细胞(Th)1/Th2 和 Th17/调节性T 细胞亚群的失衡、滤泡 Th 细胞和趋化因子数量及功能异常以及 CD8 + T 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等有关。本文就 OLP 与 AITD 可能共存的免疫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从免疫学角度为两者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肺巨噬细胞是维持肺部稳态的一种天然免疫细胞,在RILI整个病理过程中均发挥关键作用。在RILI早期,肺巨噬细胞发生M1型活化,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炎症反应,同时通过促进活性氧诱导的活性氧级联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进一步损伤肺组织。在RILI中晚期,肺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分泌促纤维细胞因子,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肺巨噬细胞在RI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修饰对神经发育、神经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异常升高的DNA甲基化修饰抑制了一些修复基因的表达,影响亨廷顿病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H3K27ac和H3K9ac组蛋白修饰增加,影响神经变性;RNA甲基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两种疾病动物模型中呈现差异化的改变。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 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 GS)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PD)超声检查的RA患者,分析各关节部位压痛、肿胀的体征和超声病变的发生率,研究体征和超声下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或腱鞘炎三种炎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纳入113例RA患者,平均年龄(52.5±12.6)岁,中位病程60(13,129)个月,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DAS28(ESR)]为5.1±1.7,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C reactive protein, DAS28(CRP)]为4.6±1.5。查体发现在双踝和MTP 1~5关节中,踝关节压痛和肿胀最常见,分别为52.7%和31.9%;而超声发现GS阳性滑膜炎最多见于MTP2关节(34.1%),其次为踝关节(32.7%)和MTP1关节(27.9%);PD阳性滑膜炎最易出现在MTP1关节(14.2%),其次为踝关节(12.4%)和MTP2关节(10.6%)。腱鞘炎的总体发生率为41.1%,其中超过半数为胫骨后肌腱鞘炎,GS和PD的阳性率分别为22.1%和17.6%。关节腔积液最多见于踝关节(9.7%),骨侵蚀最多见于MTP5关节(19%)。踝和MTP关节的临床体征与超声下三种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均较差(κ<0.2,P<0.05)。一致性相对最好的是踝关节肿胀与超声下炎性病变(κ=0.225,P<0.05),其中与滑膜炎的一致性一般(κ=0.231,P<0.05),与腱鞘炎的一致性较差(κ<0.20,P<0.05)。关节腔积液与各关节的压痛或肿胀无一致性(P>0.05)。结论RA患者中足踝部体征与超声下所见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较差,体格检查发现踝关节压痛/肿胀最多见,然而超声下所见病变更多见于MTP关节;超声可以额外发现足踝部关节的异常病变,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疾病是除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外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其中糜烂溃疡类疾病约占儿童口腔黏膜疾病的 50%。儿童口腔糜烂溃疡类疾病多为急性发病,患儿疼痛明显,影响言语、饮食和吞咽,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可引起患儿群体性发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有一定的规律性,好发部位有一定的差异性,病损大小不一、数量不等,部分具有复发性。对于儿童患者,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部分疾病根据病史特点和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不能确诊者完善术前检查后考虑活体组织检查,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检测、基因诊断、结核菌素试验等;仍然不能确诊者,考虑进一步排查全身疾病,必要时寻求多学科会诊和帮助;仍无异常发现者,可试行治疗性诊断,必要时进行二次活检。根据儿童口腔黏膜疾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儿童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类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小体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作用,分析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炎症小体之间可能的上下游关系。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含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损伤组(HG):含35 mmol/L浓度的高糖完全培养基;高糖+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组(HG+MitoQ):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5 μmol/mL的MitoQ;高糖+ NLRP3抑制剂MCC950组(HG+MCC950):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高糖组+MCC950+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Rotenone(ROT)组(HG+MCC950+ROT):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和0.5 μmol/mL的ROT。各组心肌细胞干预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CellRox和MitoSox荧光探针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NLRP3、GSDMD和CleavedGSDMD(GSDMD-NT)等焦亡相关重要因子的蛋白表达和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 < 0.01),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 < 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 < 0.01)以及焦亡相关因子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P < 0.01)均明显升高,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下降(P < 0.01)。与HG组相比,HG+ MitoQ和HG+MCC950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 < 0.01),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 < 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 < 0.01)以及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5),GPX4蛋白表达增高(P < 0.01)。与HG组相比,HG+ MCC950+ROT组细胞活性和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HG+MCC950组相比,HG+MCC950+ ROT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0.01),ROS荧光强度、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以及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MitoQ直接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减少焦亡和铁死亡的发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少线粒体ROS的产生;线粒体ROS和NLRP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异常的母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是病理妊娠的两大致病机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脱酰基酶,通过调控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广泛参与包括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与病理妊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下降可通过促进子宫收缩及胎膜破裂引起自发性早产、通过干扰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促进氧化应激诱发妊娠糖尿病、通过降低滋养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导致子痫前期、通过促进辅助性T细胞1型细胞因子及胆汁酸的生成引起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也可通过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此外,sirtuin的表达及活化可通过饮食调节,故未来有望成为妊娠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回顾了sirtuin家族在病理妊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此类患者子代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原纤毛是一个突出于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的感觉细胞器,其重要功能是接收和转导细胞内外各种关键信号,从而在机体的正常发育和稳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原纤毛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会导致一系列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原纤毛与细胞周期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可能可以作为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查点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自噬相互调控,可能通过调控自噬活性从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作用;与 Shh、Wnt、Notch 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多个致癌性信号通路相互调控,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综述总结了纤毛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宁地区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特征,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采集2014年7月14日—2019年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血样,用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筛查脂肪酸氧化代谢病。提取筛查阳性新生儿外周血DNA,用MassARRAY和高通量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用桑格–库森法验证。对确诊患儿早期干预治疗并随访。结果:从608 818名新生儿中筛查出脂肪酸氧化代谢病患儿42例,总发病率为1/14 496。以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6例,38.10%)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6例,38.10%)多见,其次为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6例,14.29%)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9.53%)。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 SLC22A5突变以c.1400C>G(p.S467C)和c.51C>G(p.F17L)常见,新发现c.278C>T(p.S93L)、c.1049T>C(p.L350P)、c.572A>G(p.K191R)、c.431T>C(p.L144P)突变。随访期内,肉碱替代治疗10例患儿发育正常;未用肉碱替代治疗6例患儿中5例发育正常,另1例新生儿期出现低血糖,肌酸激酶增高,后期出现智力和语言发育落后。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 ACADS基因突变以c.1031A>G(p.E344G)和c.164C>T(p.P55L)常见,随访期内发育正常。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 ACADVL基因突变以c.1349G>A(p.R450H)常见,新发现c.488T>A(p.L163*)、c.1228G>T(p.D410Y)、c.1276G>A(p.A426T)、c.1522C>T(p.Q508*)、c.1226C>T(p.T409M)突变。3例使用中链脂肪酸奶粉患儿随访期内发育正常;3例合并肉碱降低患儿使用左卡尼汀和中链脂肪酸奶粉治疗,其中1例患儿随访期内发育正常,1例患儿3月龄时急性发病死亡,1例患儿8月龄时曾急性发病,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期内发育正常。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 ACADM基因突变以c.449_452del(p.T150Rfs*4)常见,新发现c.718A>G(p.M240V)突变。所有患儿确诊后进行低脂肪饮食并避免饥饿和疲劳,1例患儿补充左卡尼汀,其余3例患儿未使用药物治疗,随访期内发育均正常。 结论:济宁地区脂肪酸氧化代谢病以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常见,存在基因热点突变或新发现的基因突变,通过新生儿筛查早期诊治,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PARylation,在药物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Ⅰ期都展现了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寻找作用更特异的、符合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治疗药动学特点的新型PARP抑制剂,将是抗神经退行性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就PARylation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重塑。以往哮喘被认为主要由2型炎症因子驱动,Th2细胞分泌IL-4、IL-5和IL-13,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与哮喘炎症过程也存在密切关系。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增加的同时凋亡下降,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更早到达,通过产生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针对这些效应分子的拮抗剂如抗IL-8受体抗体、抗IL-17抗体,DNA酶显示出对中性粒细胞哮喘的治疗作用,但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就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凋亡、焦亡、坏死、自噬),其特征是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物堆积。铁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天然药物成分可通过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途径、铁代谢、脂质代谢等调控机制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研究发现了30多种天然药物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且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天然药物成分通过干预铁死亡抑制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瞬时受体电位 M2 型(TRPM2)离子通道是可渗透钙离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神经炎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病理性疼痛、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TRPM2 通过调节谷氨酸离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不同亚基、响应钙离子/锌离子信号,介导神经元死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TRPM2 被β-淀粉样肽生成的活性氧激活形成恶性正反馈循环诱导神经元死亡,并在胶质细胞中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参与其病理过程。在癫痫中,TRPM2 基因敲除通过抑制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减轻癫痫引起的神经元变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 TRPM2 通道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并导致腺体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缺陷和病毒感染等导致外分泌腺慢性炎症反应有关。长期炎症使颌下腺上皮细胞凋亡加快,腺体结构紊乱,趋化因子CXC亚家族配体(CXCL)12和CXCL13、B细胞活化因子(BAF)、白介素-6、 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在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下,诱导以B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在次级淋巴器官中成熟并迁徙至颌下腺,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和自身抗体的合成。同时,先天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也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参与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颌下腺的炎症反应。这个过程涉及JAK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BAF/BAF受体以及干扰素等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这些信号通路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导致淋巴细胞不断活化并侵袭颌下腺。本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阐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颌下腺炎症反应的机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 &#x;         &#x;ß      ì    &#x;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2):1899
目的对一例因不明原因胎儿期水肿的流产组织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该家系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孕妇外周血进行血常规、Rh血型和TORCH检测。采集羊水细胞用于细胞培养和G显带核型分析。提取胎儿引产组织基因组DNA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采用Agilent''s SureSelect XT Human All Exon V6进行文库制备和外显子捕获, 并使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对胎儿及其家系成员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s-WES),并利用SIFT、I-mutant2、PolyPhen-2及PROVEAN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蛋白功能预测。利用Alpha Fold 2和PyMOL软件对CDAN1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可视化分析; 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和验证。结果胎儿17周超声提示胎儿全身皮下广泛水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肝脾增大,胎盘增厚,心包缺损。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均正常; 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CDAN1基因:c.2140C>T(p.Arg714Trp)和c.1264_1265delCT(p.Leu422Glyfs*16)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先证者父亲和母亲,生物信息学预测为可能致病性突变,对应的疾病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1型。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该胎儿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CDAN1基因突变)导致的胎儿期非免疫性水肿,其中CDAN1基因c.1264_1265delCT为首次报道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高活性、低毒性的新型抗菌肽,对其抗变异链球菌及其他口腔致病菌的活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防治龋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以天然抗菌肽Histatins5的类似物Dhvar4为模版合成新型抗菌肽KR-1、KR-2。通过所设计抗菌肽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兔血红细胞溶血试验以及CCK-8法,筛选出高活性、低毒性的目标抗菌肽;使用96孔板培养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分为实验组(用浓度梯度为0.6×、0.8×、1×、2×MICs的KR-1进行处理)与阳性对照组(用浓度梯度为0.6×、0.8×、1×、2×MICs的洗必泰进行处理),通过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观察生物膜量的改变;使用10×MIC浓度KR-1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构的改变;通过KR-1作用口腔链球菌后杀菌所需的时间探讨目标抗菌肽对口腔链球菌的抗菌效率。结果实验测得KR-1及KR-2的MIC分别为3.2 μmol/L和12.8 μmol/L,有效浓度下,兔血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0.35%和48.8%,24 h牙龈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96 %和21.94 %,将活性较高、生物相容性较好的KR-1作为目标抗菌肽;经结晶紫染色后测定KR-1的50%生物膜最小抑制浓度(MBIC50)低于1.92 μmol/L,且浓度为2.56 μmol/L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洗必泰(P=0.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经KR-1处理后生物膜结构疏松;KR-1在5 min内可杀灭约90%细菌。结论KR-1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性,且有良好的抗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HSV,包括HSV-1和HSV-2)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通常这些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无法根治的特点。HSV在外周黏膜组织表面进行增殖式感染后,可进入感觉神经元并建立无复制的潜伏感染。潜伏的病毒还可以通过激活的方式重新进入复制周期,并回到外周组织进行复发感染。这种既能通过潜伏逃避宿主免疫攻击又能在激活过程中传播的能力是该病毒高超的生存策略,也是当前任何药物无法彻底消灭该病毒的根本原因。虽然HSV潜伏与激活的研究众多,且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但由于潜伏和激活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模型的局限性,其中很多具体过程相关机制依然不明确,甚至常有争议。本文重点梳理HSV-1潜伏和激活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缰核是位于丘脑背侧的一个体积较小的双侧核团,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与前额叶、隔核、中脑和脑干的单胺类核团有广泛的纤维联系。缰核是一个"反奖赏"核团,能被厌恶刺激和奖赏缺失激活,在多种对生存至关重要的行为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缰核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缰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症、药物成瘾和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及其环路机制,并讨论了缰核作为临床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的由DNA骨架及多种镶嵌于其上的活性蛋白组成的细胞外纤维网状结构。NET除了发挥杀菌作用,与免疫性疾病、血栓、肿瘤等多种疾病都有密切关联。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NET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肿瘤及其微环境可以促进NET的产生,而NET也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增殖、转移及相关血栓形成均密切相关,这也为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阐述NET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