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CB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Con组),细胞未做特殊处理。CoCl_2组:300μM CoCl_2预处理4 h后,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然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AM1241 1μmol/L组、AM1241 3μmol/L组、AM1241 5μmol/L组、AM1241 10μmol/L组:培养孔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3、5、10μM AM1241处理2 h后,加入300μM的Co Cl2处理4 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技术检测bcl-2、caspase-3、iNOS mRNA的表达。结果与AM1241 1μmol/L组和AM12413μmol/L比较,AM1241 5μmol/L组和AM1241 10μmol/L组预处理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caspase-3和iNOS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5μM和10μM AM1241预处理通过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对缺氧/复氧后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作用。方法取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on组);CoC l2组(CoC l2组):加入300μM CoC l2处理1 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脂肪乳剂组(Intralipid,Intra组):加入10%脂肪乳剂90μL预处理1 h后加入300μM CoC l2;异丙酚组(prop组)培养孔中加入10、20、50、100μM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1 h后,同CoC l2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对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C l2组,10、20、50、100μM浓度异丙酚组,用RT-PCR检测NGF mRNA和TrkA mRNA表达。为探讨NGF/TrkA的作用,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C l2组,50μM异丙酚组,1.0μmol/L K252a组。结果脂肪乳剂组与CoC l2组比较,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μM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P<0.01),50μM异丙酚预处理上调NGF mRNA和TrkA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10、20、100μM异丙酚组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K252a抑制(P<0.01)。结论 50μM异丙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NGF及其受体TrkA在异丙酚的预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氯胺酮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氯胺酮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培养7 d,或加入氯胺酮50~3000μmol·L-1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0μmol·L-1培养7 d后,或加入氯胺酮100和1200μmol·L-1培养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合成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同时设齐多夫定1000μmol·L-1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可以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00μmol·L-1;氯胺酮1000~3000μmol·L-1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200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0μmol·L-1组线粒体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5),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ΔΨm显著下降(P<0.05),而1000μmol·L-1可以明显干扰mt DNA表达水平(P<0.05)。氯胺酮1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氯胺酮12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1),活性氧水平和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ΔΨm显著下降(P<0.05),mt DNA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氯胺酮可以通过干扰线粒体代谢功能而诱导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成活48h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氰化钠造成心肌细胞细胞内缺氧模型),氯胺酮1组(缺氧+10μmol/L氯胺酮),氯胺酮2组(缺氧+100μmol/L氯胺酮)。比较3组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及吸光度(A)值的改变。结果缺氧12h后,对照组细胞搏动功能变化明显,呈散在细胞簇状搏动,而实验组搏动频率减慢。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学变化逐渐明显,对照组较实验组变化更显著。结论氯胺酮对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海君  张园  高玲玲  高超  崔毓桂  刘嘉茵 《江苏医药》2012,38(19):2236-2239
目的 观察缺氧时滋养层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胎盘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株(BeWo细胞),二氯化钴(CoCl2)处理模拟化学缺氧.噻唑蓝法测定不同浓度(0、125、250、500μmol/L)CoCl2作用不同时相(6、12、24 h)后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250 μmol/L CoCl2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后细胞周期和凋亡改变.结果 125 μmol/L CoCl2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250μmol/L CoCl2作用时细胞活力呈下降趋势(P>0.05);500μmol/L CoCl2处理6、12、24 h后细胞活力均有明显下降(P<0.01).250 μmol/L CoCl2诱导构建滋养层细胞缺氧模型.250μmol/L CoCl2作用12、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增多(分别为0.24±0.13和0.31±0.01)(P<0.05或P<0.01).250 μmol/L CoCl2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滋养层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缺氧诱导滋养层细胞周期向G2/M期进展,增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徐兴华  董福强  田轶魁  魏民新 《天津医药》2012,40(7):692-694,753
摘要 目的 探讨H2O2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引起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经体外培养扩增,使用对数生长期细胞做实验处理。分别使用0、5、10、20、50、100μmol/L浓度 H2O2处理H9C2细胞,流式细胞仪(FCM)、MTT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H9C2细胞凋亡率、增殖活性和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确定最佳H2O2预处理浓度。观察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所引起细胞损伤的影响,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常规培养;②缺氧/复氧组:预先在 5%CO2,95%N2培养箱中培养 120min,复氧30min ;③H2O2预处理组:给予H2O2处理90min换液,24h后缺氧/复氧处理;④AG490+ H202组:在H2O2预处理前10min给予10μmol/L AG490处理,其余处理同H2O2预处理组。AnnexinV-FITC/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H9C2细胞增殖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20μmol/L组的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浓度组(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亦明显低于50μmol/L及100μmol/L浓度组(P<0.01),而其心肌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率与5μmol/L及10μmol/L浓度组无明显差异; H2O2预处理能降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增加心肌细胞活性(P<0.05)上调P- STAT3水平(P<0.05)。缺氧损伤后给予AG490处理可使H2O2预处理保护作用消失。结论20μmol/L H2O2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可能机制是激活 JAK2-STAT3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代娟  张敏 《安徽医药》2021,25(11):2170-217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减弱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损伤对照组(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D1,D2,D3组加入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利用1 mmol/L的过氧化氢(H2O2)处理原代海马神经元1 h,制作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按照以上分组情况加入右美托咪定,37℃、5%二氧化碳孵箱孵育6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确定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右美托咪定的适宜浓度.并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量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mRNA表达量.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0.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13±2.45)%、(89.34±2.56)%、(78.40±2.60)%,均高于损伤组的(51.04±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活性显著低于损伤对照组;0.1μmol/L右美托咪定组对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好.0.1μmol/L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损伤对照组,SOD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RT-PCR法检测结果提示0.1μmol/L右美托咪定组ERK1/2和BNDF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结论 适宜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氧化应激损伤的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提升海马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有关,这种功能可能与ERK1/2和BND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4):499-506
目的:观察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Ibr-7[依鲁替尼(Ibr)衍生物]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apan-2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1、2、4、8μmol/L Ibr、Ibr-7作用48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存活率;同法检测1μmol/L Ibr、Ibr-7对不同剂量吉西他滨/紫杉醇(均分别为0.062 5、0.125、0.25、0.5、1μmol/L)的增敏作用。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1、2、4μmol/L Ibr、Ibr-7作用48 h后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并记录细胞集落形成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或JC-1法检测2、4、8μmol/L Ibr-7作用24或16 h后细胞凋亡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并计算总凋亡率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比例。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Noxa、Bcl-2、Bax、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B淋巴细胞瘤x L(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1、2、4、8μmol/L Ibr、Ibr-7作用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各剂量Ibr-7组均显著低于同剂量Ibr组,且Ibr-7的半数抑制浓度显著低于Ibr(P<0.05或P<0.01)。联用Ibr、Ibr-7后,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同剂量吉西他滨/紫杉醇单用组,且Ibr-7联用组显著低于同剂量Ibr联用组(P<0.05或P<0.01)。经2、4μmol/L Ibr以及1、2、4μmol/L Ibr-7作用48 h后,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均显著减少,且各剂量Ibr-7组均显著低于同剂量Ibr组(P<0.01)。经不同剂量Ibr-7作用24或16h后,Capan-2细胞的总凋亡率(2、4、8μmol/L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比例(8μmol/L组)以及Noxa(2、4、8μmol/L组)、Bax(8μmol/L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ARP(8μmol/L组)、Bcl-2(4μmol/L组)、Mcl-1(2、4、8μmol/L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8μmol/L Ibr-7组上述指标(PARP、Bcl-2相对表达量除外)均显著优于同剂量Ibr组(P<0.05或P<0.01)。而各组细胞Bcl-x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br相比,Ibr-7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且具有更强的化疗药物增敏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调细胞中PARP、Bcl-2、Mcl-1蛋白的表达,上调Noxa、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对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NF)-κB的活化,进一步探讨氯胺酮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前景。方法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PAM)培养液中加入脂多糖(LPS)10μg/ml得到内毒素肺损伤细胞模型。实验分为LPS刺激组(加LPS10μg/ml)、氯胺酮干预组1(同时加入LPS10μg/ml和氯胺酮10μmol/L)、氯胺酮干预组2(同时加入LPS10μg/ml和氯胺酮100μmol/L)、氯胺酮干预组3(同时加入LPS10μg/ml和氯胺酮1000μmol/L)4组。分别于刺激后0.5,1,4,6h留取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法检测细胞核中NF-κB活性。结果①LPS+不同浓度的氯胺酮(10,100,1000μmol/L)后,NF-κBp50活性与LPS组相比在1h和4h处有明显的下降(P<0.05),且有剂量依赖性,氯胺酮浓度越大,NF-κBp50活性下降越明显,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F-κBp65活性的检测与NF-κBp50的检测结果相似。结论氯胺酮通过对PAM内NF-κB活化的抑制,可阻止和延缓LPS诱发的ALI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H102对Aβ42致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102在细胞水平上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佳药物浓度及对Aβ42所致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102作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制定浓度-药效曲线得出最佳药物浓度;将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细胞接种后分为对照组、Aβ42损伤模型组及Aβ42损伤加H102保护组,观察各组的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形态。结果:H102在10~160μmol/L浓度范围内均可增加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1),20μmol/L是增加细胞活性的最适浓度;与对照组相比,Aβ42损伤模型组MTT代谢率下降(P<0.05)、LDH漏出率增高(P<0.01),细胞突起损伤、死细胞增多,加入H102保护后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H102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由Aβ42所致的神经元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10):1342-1345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变化,并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阴性对照;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48 h后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以DMSO为阴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0、12、24、36 h后细胞中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均可抑制细胞的增殖,IC_(50)为5.834μmol/L。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均可诱导细胞凋亡。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可阻滞细胞于G_0/G_1、S期,并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较阴性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上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12、24、36 h后可上调细胞中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较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抑制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通透性、促使凋亡诱导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13):1744-1747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人卵巢癌细胞(SKOV3)对顺铂耐药与Toll样受体9(TLR9)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破膜和未破膜SKOV3中TLR9的表达。取SKOV3,加入TLR9特异性激动剂Cp G-ODN 2006(A组)及其同型对照Cp G-ODN 2006control(B组)作用6、12、24 h后,加入顺铂,以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取SKOV3或经0(未加)、1、10、102、103μmol/L TLR9特异性拮抗剂氯喹预处理3 h后的SKOV3,加入SKOV3常氧(21%O2)、缺氧(1%O2)孵育6、12、24 h的细胞上清作用24 h后,加入顺铂,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预处理细胞缺氧时药物抑制率的降低倍数(HICR);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常氧24 h细胞上清(C组)、缺氧24 h细胞上清(D组)、缺氧24 h细胞上清+10μmol/L氯喹(E组)条件下SKOV3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TLR9在SKOV3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与A组比较,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P<0.01)。与常氧细胞上清比较,缺氧细胞上清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P<0.05)。与未加氯喹比较,加入10、102μmol/L氯喹能明显降低HICR(P<0.01),其中缺氧24 h细胞上清+10μmol/L氯喹降低最明显。与C组比较,D组细胞中MRP表达增强(P<0.01);与D组比较,E组细胞中MRP表达减弱(P<0.01)。结论:TLR9受体在缺氧下可被激活,并可导致SKOV3对顺铂耐药,该作用可能与上调MR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9,(21):2963-2967
目的:研究白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力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以0(空白对照)、50、100、150μmol/L白鲜碱作用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LDH释放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坏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剪切体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彗星试验法检测细胞DNA损伤(以DNA拖尾区域比例反映)。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100、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细胞LDH的释放(P<0.05),释放率达到79.37%;50、100、150μmol/L白鲜碱均可提高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细胞坏死率(P<0.05),坏死率达到78.64%;50、100、150μmol/L白鲜碱均可升高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50、10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提高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P<0.05);白鲜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引起DNA损伤,其中100、150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DNA拖尾区域比例(P<0.01)。结论:白鲜碱可以抑制脾淋巴细胞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脾淋巴细胞坏死和造成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于梦  宋欣丽  孙丽  梁芳  鲁卫星 《安徽医药》2021,25(12):2355-2359
目的 探讨大血藤总酚酸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细胞活性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缺氧复氧组(缺氧4 h,复氧12 h)、大血藤总酚酸低、中、高浓度组(造模前分别用12.5、25.0、50.0 mg/L大血藤总酚酸培养2 h,然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大血藤总酚酸-H+NC组(将miR-155模拟物阴性对照转染至H9C2中再用50.0 mg/L大血藤总酚酸培养,最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大血藤总酚酸-H+miR-155 mimic组(将miR-155模拟物转染至H9C2中再用50.0 mg/L大血藤总酚酸培养,最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微小RNA-155(miR-155)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处理的心肌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吸光度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胱天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心肌细胞中肌酸激酶、LDH、丙二醛含量升高(P<0.05).大血藤总酚酸中、高浓度处理后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吸光度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ro-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心肌细胞中肌酸激酶、LDH、丙二醛含量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大血藤总酚酸低浓度组各数据无显著变化.过表达miR-155可逆转大血藤总酚酸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活性、凋亡[(22.73±0.58)%比(13.55±0.33)%,P<0.05]和肌酸激酶[(79.19±2.78)U/L比(41.22±2.31)U/L,P<0.05]、LDH[(44.20±2.80)U/L比(24.77±2.46)U/L,P<0.05]、丙二醛[(24.05±1.28)μmol/L比(12.73±0.59)μmol/L,P<0.05]含量的影响.结论 大血藤总酚酸可能通过下调miR-155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凋亡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8,(5):629-633
目的:研究野黄芩苷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的增殖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s,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白培养基)、AngⅡ组(10~(-7)μmol/L)、50μmol/L野黄芩苷组和AngⅡ(10~(-7)μmol/L)+5、10、20、50μmol/L野黄芩苷组,培养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另取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白培养基)、AngⅡ组(10~(-7)μmol/L)和AngⅡ(10~(-7)μmol/L)+5、10、20、50μmol/L野黄芩苷组,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ColⅠ)、ColⅢ、α-平滑肌肌蛋白(α-SMA)m RNA表达和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细胞中ERK1/2、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5、10、20、50μmol/L的野黄芩苷均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s的增殖(P<0.05),显著下调AngⅡ刺激的CFs中ColⅠ、ColⅢ和α-SMA m RNA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Ang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中HYP含量的增加和细胞中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P<0.05),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野黄芩苷对AngⅡ诱导的CFs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凋亡的变化情况及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体外培养7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模型组、缺氧/缺糖加100μmol/L浓度阿司匹林组。缺氧/缺糖2 h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双染法检测不同组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缺氧/缺糖损伤2 h后,模型组的线粒体活性和MM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阿司匹林组能显著提高神经元线粒体活性、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神经元线粒体活性和膜电位的降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神经元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染铅的原代培养大鼠脑神经元细胞膜蛋白液酶(PKC)活力的影响,探讨aFGF在铅中毒时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细胞培养7d后,用0.6μg/L aFGF及不同浓度铅处理细胞,用改良的Takai法测定PKC活力。结果 神经元染铅30min,在0.1~5.0μmol/L铅浓度范围内,胞膜PKC比活性明显升高,尤其1.0μmol/L时最高。用aFGF预处理后再染铅时,铅浓度0~0.1μmol/L时胞膜PKC比活性升高,在1.0~5.0μ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细胞膜PKC比活性可随着染铅浓度不同而发生改变。aFGF可保护神经元避免铅对胞膜PKC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Aβ25-35对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谷氨酸(glutamate,Glu)组及3个浓度的Aβ25-35组,每组各6孔.观察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并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lu组可造成大鼠皮质神经元明显损伤,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存活率为(53.1±5.5)%(P<0.01),并且培养液中LDH漏出显著增多,LDH的活力值为(39.9 4±2.9)U/g Prot (P<0.01);Aβ25-35三个剂量组神经元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69.3±5.9)%(P<0.01)、(52.7±3.0)%(P<0.01)和(33.2±1.8)%(P<0.01),Aβ25-35低、中剂量组培养液中LDH漏出未见明显改变,LDH活力值分别为(23.5±1.4)U/g Prot和(24.7±1.3)U/g Prot(P>0.05),Aβ25-35高剂量组培养液中LDH漏出显著升高,LDH活力值为(38.8±2.0)U/g Prot(P<0.01),与Glu组相当(P>0.05).结论 Aβ25-35能剂量依赖性地损伤皮质神经元,1 μmol/L Aβ25-35剂量组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可降低50%左右,可用于Aβ25-35体外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耙明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HepG2.2.15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HepG2.2.15,用5μmol/L、15μmol/L、25μmol/L环耙明处理HepG2.2.15细胞24h、48h、72h,采用MTT检测环耙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EDU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情况;Real-timePCR法检测细胞Gli1的表达情况。结果用5μmol/L、15μmol/L、25μmol/L浓度的环耙明处理HepG2.2.15细胞24h、48h、72h后,MT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活力降低,较空白组差异明显(P<0.05);EDU法检测结果显示25μmol/L的环耙明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后,HepG2.2.15细胞的DNA合成率下降,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法实验结果显示5μmol/L、15μmol/L、25μmol/L浓度的环耙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Gli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浓度环耙明能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减少HepG2.2.15细胞的DNA合成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epG2.2.15细胞中Gli1、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