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1例作为A组,同期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8.0%、96.0%,前者略高于后者,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70±20)mL,明显多于B组的(290±25)mL,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势,但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出血量更少,安全性高。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使用不同方法处置股骨小转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小转子骨折的患者行DHS治疗,其中对股骨小转子行钢丝或螺钉固定31例(A组)、未行股骨小转子固定32例(B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随访时Sanders髋关节创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定标准评分结果,并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3个月),A、B2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93.5%和93.8%,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处置股骨小转子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其中4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4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1年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LCP组95.83%,DHS组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相对于DHS无论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均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解剖钢板与LISS在股骨远端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4例股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LISS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骼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对照组优良率为85.19%,治疗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率为7.4%,对照组术后并发率为29.63%,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解剖钢板与LISS治疗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疗效相似,但LISS钢板固定治疗伤口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功能好等优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LISS板组和解剖板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膝关节3、6和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LISS板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于解剖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板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解剖板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LISS板组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解剖板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和骨折愈合快的特点,并且有利于早期膝关节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操作简便,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孟氏架与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胫骨下段骨折66例,32例采用孟氏架固定,3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下地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25±1.32)个月。孟氏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下地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钢板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氏架外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86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双切口双钢板组86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双切口双钢板组(P均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2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当,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方案更具优势,故建议将锁定钢板内固定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和治疗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1例治疗效果差。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效果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2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4例,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56例给予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动力髋螺钉组58例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期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锁定钢板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2组均无死亡、钢板螺钉或钢板断裂情况,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锁定钢板组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骨折愈合及下地负重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劣性,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住院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稍优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助于减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从而选择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最佳内固定方式。方法:对95例患者分别采用髓外固定组(角钢板组、DHS组)、髓内固定组(Gamma钉组、PFN组)方式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各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与髓外固定组相比,髓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Gamma钉或PFN)具有损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治疗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信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1例,采取骨折切开复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2例,采取C臂透视下复位微创置入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切开复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转子间的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不但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负重早的优点,而且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3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选择髓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愈合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95-1197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ADHL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应用ADHLP治疗35例,PFNA治疗30例。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ADHLP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小于PFNA组(P<0.05);ADHLP组的下床时间比PFNA组要迟,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骨折全部骨性愈合,ADHLP组优良率为91.4%、PFNA组优良率为93.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DHLP和PFNA都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临床医生可依据个体化差异进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小切口微创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结果: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优:30例,良:15例,可:4例,占98%,差:1例,占2%。结论:小切口微创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09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39例,应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33例。分别对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瘢痕长度、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所有患儿随访6~34个月,平均24.8个月。2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瘢痕长度、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相比具有皮肤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拔除、术后瘢痕小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骨折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7年11月份到2008年12月份之间于我科治疗的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DHS组)62例和观察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61例,术后随访3年,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3.4±23.6)毫升、平均手术时间为(65.3±16.7)分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良率为8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DHS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均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总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