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要通知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降低医药费。进行肠内营养基本采用2种途径,一种为胃或空肠造口置管,另一种为专用鼻肠管空肠置入。目前所用鼻肠管外管直径约3mm,由于管径较细,黏稠的营养液易粘附堵塞管壁,造成肠内营养实施困难。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对需行肠内营养的3例患者采用外管径6mm的硅胶胃管代替鼻肠管置入空肠上段,有效解决了营养管堵塞的问题,保证了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自制膳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其中术中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未置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比较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指标.结果 两组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在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自制膳食营养支持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息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P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1d、术后8d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氨酶下降幅度少于PN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息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8%,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5.7%,肺部感染发生率28.3%,胸腔积液发生率15.1%,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6%;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胃管置入空肠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观察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单导丝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即单导丝鼻胃管入胃内后再放入第2根导丝,盲插通过幽门后抽出第2根导丝,再用单导丝鼻胃管送入至85~95cm,结束送管。结果两组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置管并发症,均未出现堵管现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患者采用改进法双导丝鼻胃管置入空肠,有利于提高置管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12):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d体重与术前1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EN)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手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90例患者随机进入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均高于PN组(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血中谷氨酰胺的下降较EN组明显,P=0.02和0.00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8.9%(4/45例),PN组26.7%(12/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死亡4例,其中PN组3例,EN组1例。结论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病人,16例术后肠外营养(PN)(对照组),16例术后行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治疗(实验组)。结果术后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升高,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结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比肠外营养(PN)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随着对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长期肠外营养(TPN)可致很多胃肠道并发症,甚至引起肠源性败血症。而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维持消化道形态和功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对肠道黏膜的更新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EN的应用与研究日渐增多,EN的制剂与输注方法亦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现对肠黏膜屏障和肠道通透性、肠道细菌易位的关系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型EN———生态免疫EN其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一、肠黏膜屏障和肠道通透性及…  相似文献   

10.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和肠内营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粘膜有500万个绒毛,总面积约10m。在创伤、手术、放疗、化疗、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表现为肠粘膜萎缩、通透性增高。在创伤及重度感染的患者,因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的介导及细菌内毒素的作用,肠粘膜水肿,肠绒毛高度降低,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并加速细胞凋亡,导致肠功能障碍[1,2]。 肠功能障碍后,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丧失,肠液大量排出,造成脱水,进一步加重时,肠液进入第三间隙及腹腔,造成体液丢失,细菌和毒素移位,可发展成为肠…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方法术前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患病前体重20%的食管癌患者56例,按所给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n=30)和肠外营养组(n=26),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分别于术后第1、4和8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胃泌素和谷氨酰胺水平. 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较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较少(P<0.01,0.05).术后第4天和8天,肠内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血浆内毒素和TNF较肠外营养组低(P<0.01),胃泌素、谷氨酰胺较肠外营养组高(P<0.01). 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biliary pancreatitis,SBP)手术中,将鼻饲管从T管内经胆总管下端壶腹末端开口引入十二指肠至屈氏韧带以远10 cm,替代空肠造瘘,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手术后营养支持是外科尤其是消化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营养支持的途径是近年来研究和争论的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胃、小肠、结肠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麻痹,在胃肠蠕动未恢复前,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对肠黏膜屏障和内源性感染关系的认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业已取得共识。本文对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肠吻合术中空肠盲襻造瘘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肠内营养的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实施胆肠吻合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复发性胆管结石4例,胆管癌3例,胆总管囊肿3例,壶腹癌(不能根治)5例;平均年龄75.5岁;在行胆肠Roux—en—Y吻合时,利用空肠盲襻实施空肠造瘘,术后第12h开始肠内营养。统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4.6h,平均住院时间为12d,平均营养管拔除时间为20d;发生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无一例因造瘘而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论胆肠吻合利用空肠盲襻实施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是肠内营养一种方便、可行的途径,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传统的方法比较,不会引起咽部不适及肺部感染,患者依从性好;不会导致机械性肠梗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武华  张永忠 《消化外科》2003,2(2):132-13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12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例食管贲门癌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后12h予以等氮和等热卡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持续8d。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支持前后白蛋白较对照组(肠外营养)明显升高,且于术后第5天即可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12h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李肠黏膜结构变化与肠内营养(EN)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瘵患者30例.65岁以上的16例为高龄组.14例40岁以下者为低龄组。术中取全层空肠黏膜标本行光镜、电镜检查,测量空肠黏膜的厚度、绒毛的高度、宽度,观察空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术后行早期EN治疗,观察患者EN相关并发症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倾倒综合征等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苦术后早期EN时腹胀、腹泻发生比例明显高于低龄组(P〈O.01),且空肠绒毛短而宽.空肠黏膜薄(P〈0.05):电镜结果显示,低龄组患者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致密.长短一致;而高龄组微绒毛排列不整齐、稀疏,长短不一.、低龄组空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正常,高龄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甚至出现空泡化的结构改变。高龄组EN治疗发生腹胀腹泻患者与低龄组比较,其空肠黏膜薄,空肠绒毛短而粗(P〈0.05)。结论高龄患者空肠黏膜呈萎缩性改变可导致术后EN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比例增加.致EN耐受性差;EN腹胀腹泻的发生可能与空肠黏膜萎缩及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等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24):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 d体重与术前1 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支持手段应用在胃癌术后患者已得到广泛认可。术中安置鼻空肠营养管是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方法。但要将鼻空肠营养管有效安置到屈氏韧带以下30 cm有一定难度。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共实施术中同时安置  相似文献   

19.
营养不良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可导致术后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肝癌切除术后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5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 8天维持目标量,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手术前1 d和术后第9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ALT、AST、总胆红素(TB)、CD3、CD4、CD8和CD4/CD8,记录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E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ALB、TF、PA)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高于PN组(P〈0.05)。EEN组和PN组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1)。EEN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N组(P〈0.05),E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PN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EN比PN更为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