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样本人群的胃部病变情况的变化及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调查胃癌的发生情况,结果:943例患者中,Hp阳性率为61.4%,随访期为5-10年,平均5.5年,失访率为18.98%,其中阳性队列中发现胃癌23例(胃癌的发生率为5.7,23/403),而阴性组确诊胃癌7例(2.2%,7/3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7),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内镜检查正常者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比较,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Barrett食管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至2008年2月,纳入比较Barrett食管患者和内镜检查正常者及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Hp感染率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统计分析采用RevMan4.2.8,计算比值比OR(95%CI)。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6篇病例对照研究和3篇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患者比内镜检查正常者Hp感染率低[OR0.56,95%CI(0.40,0.79)],与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74,1.00)]。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患者与内镜检查正常者及GERD患者相比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77,1.61);OR1.10,95%CI(0.32,3.83)]。cagA阳性Hp感染率较内镜正常者及GERD患者低[OR0.30,95%CI(0.12,0.74);OR0.55,95%CI(0.33,0.94)]。病例对照研究长节段较短节段Barrett食管Hp感染率低[OR0.32,95%CI(0.16,0.66)]。而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长节段较短节段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29,1.48)]。结论Barrett食管患者和GERD患者Hp感染率无差别,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特别是cagA阳性Hp菌株感染率较内镜检查正常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5a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p阳性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根除Hp治疗或采用对照治疗。全部病例跟踪随访5a。采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Hp阳性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在5a中加重的比例高达43%,显著高于Hp根除观察组及Hp阴性对照组(13%和20%,P〈0.05)。Hp根除观察组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的病人比率为29%,显著高于Hp阳性观察组(9%,P〈0.01)。Hp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指数(12.7%,14.6%)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2.9%,8.0%,P〈0.01),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指数和凋亡指数(14.3%,12.9%)均显著下降(9.2%,3.6%,P〈0.01),而Hp未根除者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调节紊乱,促进胃窦黏膜萎缩的形成与发展。根除Hp治疗可以使胃寞黏膜萎缩程度减轻和逆转。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疾病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通过TRAP-银染法和幽门螺杆菌培养法检测21例胃癌(GC),35例萎缩性胃炎(AG)和38例良性胃溃疡(BGU)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Hp感染状况。结果胃癌、萎缩性胃炎、良性胃溃疡中端粒酶活性的分别为76.2%,48.6%,15.8%。端粒酶活性在胃癌、萎缩性胃炎标本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胃溃疡(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最高。Hp阳性组的端粒酶活性与Hp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的感染引起端粒酶的活性增高,加速病变组织损伤,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贲门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和小鼠双微体基因(MDM2)309基因多态性,探讨MDM2309基因多态性及Hp感染与责门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106例贲门癌患者和性别、年龄配对的106例正常对照的MDM2—309基因型及其与贲门癌风险的相关性,实验对象胃镜取材进行活组织快速尿激酶检测(RUT)、活检组织病理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选其中任两种方法检测Hp结果一致者入选。结果贲门癌患者MDM2309基因G/G、G/T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3.02(95% CI=1.38~6.59,P=0.009)、2.11(95%CI=1.07~4.15,P=0.031),在伴有Hp感染的贲门癌患者中,MDM2309基因G/6、G/T型与T/T型相比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R值分别为5.38(95%CI=1.90~15.20,P=0.001)、3.20(95%CI=1.36~7.50,P=0.008),而HP阴性组中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309G等位基因(G/G和G/T)可以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伴Hp感染后,MDM2309G等位基因携带者贲门癌发病风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I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标本选取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胃镜活检病例,胃癌病例61例,同病例癌旁黏膜同时取材,胃炎病例31例。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2.5%(32/61);正常黏膜组Hp感染率为54.8%(17/31),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APE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7%(48/61),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的37.7%(23/61)(P〈0.05)及正常黏膜组的32.3%(10/31)(P〈0.05),但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APE1蛋白在粘液癌、低分化腺癌及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AP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分别为62.5%(20/32)和96.6%(28/29),感染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d0.05)。【结论】胃癌和胃炎均有较高的Hp感染率。胃癌细胞的APE1蛋白表达呈上调状态,但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p感染可抑制APE1蛋白的表达,检测胃黏膜中APE1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胃癌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中杰  庞云龙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19-302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90例CI患者作为脑梗死组,9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耶特异性抗体(Hp—IgG)、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将Hp-IgG阳性的68例CI患者,分为抗Hp治疗组(A组)与非抗脚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降纤、溶检和神经细胞营养治疗,而A组再加用一共7d的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和甲硝唑的抗蛳治疗,两组于治疗后再分别检测CRP、血脂和Fbg.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Hp-IgG的阳性率(75.5%)明显高于对照组(42.4%),脑梗死组的Hp—IgG、 CRP、甘油三酯(TG)及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Hp-IgG阳性患者的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Fbg水平也高于Hp-IgG阴性患者(P〈0.05),A组抗Hp治疗后的CRP、TG、LDl.及Fbg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脚感染与CI相关。建议对Hp阳性的CI患者使用短期安全的抗Hp治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中的表达,并了解其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Survivin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Giemsa染色。结果 30例胃癌前病变中有10例Survivin呈阳性(33.3%),30例胃癌有22例Survivin呈阳性(73.3%),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Hp在两种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5)。38例Hp阳性中有25例Survivin表达阳性(65.8%),13例阴性:22例Hp阴性中只有7例阳性(31.9%),15例呈阴性反应;二者相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中均有表达,随着癌变加重.表达逐渐增加.Survivin表达与Hp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9.
崔振芹 《新医学》2009,40(4):239-24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IBS患者,检测其胃部Hp感染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比较;测定Hp阳性、Hp阴性IBS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IBS患者Hp感染率为41%(31/76),对照组为13%(4/30),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BS患者中,Hp阳性组血浆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组,而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于Hp阴性组(均为P〈0.05)。结论:IBS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阳性的IBS患者血浆胃泌素较高,胃动素较低,提示Hp感染可能影响IBS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而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AMI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p-IgG和Hp-IgM,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的含量。结果:AMI患者CRP,血清Hp-IgG和H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1.8%,61.9%和67.6%,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05);Hp抗体阳性者CRP含量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者及对照人群(P<0.001),其CRP与Hp抗体阳性的符合率为79%,并对Hp抗体阳性和Hp抗体阴性的AMI病人各10例,分别作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24h动态观察,发现随病程延长,其CRP呈峰值变化,与CK-MB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Hp抗体阳性者CRP水平升高幅度大于Hp抗体阴性者(P<0.001),结论:Hp感染和CRP含量的变化与AMI的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AMI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