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大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3726例阑尾炎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按切口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中等组切口的术后并发症(P<0.05)。结论 成年人阑尾手术切口大小与术后并发症有一定关系,而盲目追求小切口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多,提倡中等切口。  相似文献   

2.
阑尾切除手术方法改进(附2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切除手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阑尾切除手术后切口感染,亦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切口感染,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近年来,由于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阑尾切口感染率已较前大大降低,据报道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仍为10%左右,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可达20%以上。我院自2000年以来,利用经半月线小切口,切口一层缝合及一次性荷包内翻缝合行阑尾切除298例,均未发生切口化脓性感染,仅10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线角炎,亦未出现阑尾切除后其他并发症,现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彤  王庆申 《河北医药》1991,13(2):104-105
为了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我们术中应用灭滴灵腹腔内灌洗,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减低。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分组情况:1988年1月~1988年6月经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4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刘长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02-203
目的分析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80例阑尾炎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引流量以及合并其他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80例患者发病后手术时机,病例分型,平均术后引流量,其他合并症与同期43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然而80例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与同期43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虽有所差异,但P>0.05,说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病理类型、发病后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引流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其他合并症也高于同期切口非感染阑尾炎患者,临床治疗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观察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为预防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随机选取150例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性分析。将发生切口感染的1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列为观察组,将另外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39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在相同的手术环境中使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和相同的手术器械消毒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感染率为7.33%(11/150),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伴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肥胖,>60岁,非主刀手术缝合,阑尾坏疽,阑尾化脓等相关因素方面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操作时间,伴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肥胖,>60岁,非主刀手术缝合,阑尾坏疽,阑尾化脓等相关因素可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控制好以上因素有助于减少和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并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592例急性阑尾炎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是否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59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28例(4.73%),未发生切口感染564例(95.27%),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年龄、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留置引流、切除方法及病理类型。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是因多种因素综合而致,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需做好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比小切口手术在临床治疗阑尾炎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案,对照组仍采取传统手术方式。结果术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对比,治疗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8.
易春生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9):100-101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阑尾炎包括急性和慢性阑尾炎,多数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阑尾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1]。为降低阑尾切除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析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1临床资料1.1资料本组172例,男101例,女71例,年龄5~82岁。阑尾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1年就诊的阑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78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传统阑尾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手术的指标,包括手术切口大小、手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遗留瘢痕率。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为(3.2±0.2)cm,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6.5±0.3)cm,二者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手术后恢复时间为(4.0±1.0)d,对照组手术后恢复时间为(6.0±1.0)d,二者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手术后感染率为1.28%,对照组手术后感染率为9.0%,治疗组手术后遗留瘢痕率为3.8%,对照组手术后遗留瘢痕率14.1%,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切口小,手术治疗效果好,无复发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大医护工作者采用。  相似文献   

10.
甲硝唑(灭滴灵)已较为广泛地用于阑尾炎治疗,对预防阑尾切口感染起了较大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0年1月,应用甲硝唑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7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居小儿急腹症的首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手术切口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院应用右下腹小直切口积极作小儿疑似阑尾炎的手术,达到及时手术而损伤少,又可在术中延长切口探查,处理其他可能病变,效果可靠,患者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阑尾炎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阑尾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合并切口感染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25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引发感染的因素。①患者因素:年龄>60岁;体温>38℃;病程时间>24 h;伴有腹膜炎体征或是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属于穿孔性阑尾炎。②处置方式:术者年资<3年;采取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时间>60 min,手术过程中腹腔积液超过50 mL;术中对切口保护不当;采取阑尾逆行切除术;切口污染没有及时用药液冲洗;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在术后切口处理不当。对比以上因素,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因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应从多方面考虑加以防治。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以利于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多发病,居各类急腹症首位.切口感染为阑尾炎手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未穿孔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穿孔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20%以上.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有多方面,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阑尾病理改变及医师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直接相关.手术操作时间越长,切口暴露时间越久,对切口挤压、牵拉越重,切口组织越易水肿,修复能力越差,致使切口感染机率越高.笔者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经验做出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阑尾切除术的18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8例,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观察,通过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研究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研究预防措施。结果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及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在手术前重视术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在手术中加强无菌操作和注意手术细节,术后做好可能情况的及时控制,可有效控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26例体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洪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76-17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以降低切口感染。方法:通过对2006年2月~2010年11月126例急性阑尾炎的小切口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总结其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126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结论:采用小切口及其他综合措施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刘红卫  王梅  张翠欣  扬颉  唐英  郭红 《河北医药》2008,30(10):1615-1615
阑尾炎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应用抗生素已成为临床医生预防细菌感染的常规手段.为了解近期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本院2007年115例阑尾炎手术病案室归档病历进行凋查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41例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治疗体会,认为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合理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后的小儿阑尾炎选择小切口手术治疗,结合有效地抗生素应用,可提高基层小儿阑尾炎的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切口进行阑尾炎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将123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进行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进行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小切口手术平均时间为29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d,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4mL,其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15.6h,并发症有1例;对照组的传统阑尾手术时间为5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d,平均出血量为56mL,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28h,并发症为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炎的切除手术相比,小切口切除手术效果更好,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37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包括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切口保护及局部应用甲硝唑液冲洗等,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共有1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3%。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39例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185例,有3例出现切口轻度红肿,经对症处理后Ⅰ期愈合;阑尾穿孔并腹膜炎5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3例,经对症治疗后Ⅱ期愈合5例,Ⅲ期愈合8例。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阑尾炎病程与病理类型、切口选择与切口保护、手术时间、局部用药与留置引流等。结论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手术技巧娴熟、采取切口保护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田伦  田文  胡真忠  林榕  王耀东 《河北医药》2002,24(12):968-968
我院自 1966年 10月至今 ,经手术切除阑尾 3 72 6例 ,,经过分析手术切口大小与术后并发腹腔脓肿有一定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72 6例中 ,男 2 63 2例 ,女 10 94例 ;年龄 16~86岁 ,平均年龄 5 1岁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862例 ( 2 3 .1%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1989例 ( 5 3 .3 % ) ,坏疽性阑尾炎 796例 ( 2 1.1% ) ,阑尾周围脓肿 79例 ( 2 .5 % ) ,选用MC Burney切口有 3 671例( 98.5 % ) ,右下腹直肌旁切口 5 5例 ( 1.5 % )。1 2 本组病例按切口大小分成三组 Ⅰ组 :小切口组 ,切口长度 <4cm ,Ⅱ组 :中等切口组 ,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