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线发现100多年以来,医学影像不断地发展,成为医学诊断和科研的主要手段。综合来说,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人体器官解剖结构成像(形态学影像),二是器官或组织功能影像(功能影像)、三是细胞和分子代谢水平成像(分子影像学)。目前可借助高档的MR、红外线成像技术和正电子断层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影像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常见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影像技术有X射线、CT、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影像技术在肿瘤治疗的前期诊断、引导放疗、后期的疗效评价、复发检测等方面都有应用。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将成为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多模态成像设备的发展是影像学发展的里程碑,继SPECT-CT和PET-CT后,人们开始致力于MR-PET的研究。MRI的多参数解剖成像、功能成像与PET的分子成像结合,对促进神经、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小动物、脑部及全身MR-PET成像3个方面对MR-PET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并探讨MR-PET在生物医学中的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在医用物理、技术与临床应用方面又有新进展.进入数字化时代,医学影像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进行数字化远程诊疗.由于数字化成像设备的普及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进入实用阶段,软阅读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应用于影像科室与临床医师的工作中,PACS系统是以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为要求,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贮存、传输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医院影像科室的具体应用,是整个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分子(或靶向)诊断成像已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核医学(PET和SPECT)。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用超声的分子成像做了大量的研究。超声的靶向成像之所以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是因为作为诊断成像技术,超声比磁共振、CT和核医学成像更普及,更方便并且更安全——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伤害性。由于超声对超声微泡造影剂高度的敏感性使其成为继核医学之后最有发展前途的分子成像技术。本篇综述将介绍一些有关超声分子成像的基础知识、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子影像技术与传统影像设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影像学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因此,在阐述分子影像成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分子影像与传统医学影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分子影像是医学影像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病,可继发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引起早期死亡。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被公认为是评估神经系统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但MRI常规序列对新生儿HIE超早期病变敏感性低,MRI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动脉自旋标记(ASL)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这些技术可将人体不同的功能指标反映在解剖图像上,更早期从微观结构及分子学上反映HIE的病理变化过程。本文综述了MRI新技术对新生儿HIE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新飞跃。 MRI是使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引起氢原子磁共振,利用T_1、T_2及质子密度的不同成像来诊断疾病。和CT检查相比,MRI不产生X射线,使用得当对人体无任何损害。但其检查费用昂贵,成像时间较长,故需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在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6例经手术、活检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MRI检查,部分行CT和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各种骶骨肿瘤有不同发病年龄及MRI征象.结论 MRI在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多方位、多序列的成像特点及对周围软组织改变的高度敏感,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范围、提示肿瘤组成成份,在骶骨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期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获取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我院或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证实的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对其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线、CT、MRI、ECT由于各自成像的特点不同,对获取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诊断信息也不尽相同。结论X线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检查,CT、MRI及ECT是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