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病     
910385 上海地区不同月龄婴幼儿麻疹母传抗体的测定/杨玉生…∥临床儿科杂志.-1990,8(5).-326~327 检测0~18月龄婴幼儿493名麻疹抗体的结果示,3月龄以下抗体阳性率为50%,从4月龄开始母传抗体明显下降,至6月龄降至最低限度。母婴配对比较结果示婴幼儿抗体水平与母体抗体水平密切相关。鉴于我国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认为现定的8月龄以上儿童进行初免是合适的。由于母传抗体的降低,且4月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地区已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得抗体的母亲,经胎传给婴儿的麻疹抗体在0~8月龄的滴度水平检测,找出其抗体衰减规律,预测其抗体消失时间,探讨适宜的初次免疫月龄.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对65例婴儿胎传抗体追踪观察发现,新生儿抗体水平83%,3月龄时降至46.15%;6月龄时降至10.77%;8月龄降至7.67%.6月龄后抗体水平极低,几乎无保护作用.结论 说明婴儿胎传抗体随月龄增长急剧下降;6月龄后婴儿易感率高达93.22%;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儿免患麻疹,可考虑将现行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提前至出生5~6月龄.  相似文献   

3.
地区性麻疹流行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自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以来,发病率有下降,但仍有局部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情况。该文探讨其流行特点并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45例住院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岁者15例(33.3%),母亲未患麻疹者42例(93.3%),不典型皮疹20例(44.4%)。结论:婴儿麻疹及不典型病例增多是该次麻疹流行的特点;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母亲孕前复种麻疹疫苗,以提高母传麻疹抗体,建议对麻疹疫苗初免月龄提前,以预防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4.
传染病     
003963 1998一1999年420例麻疹住院患儿分析/田玉翠…刀实用预防医学一200。,7〔3)一1叭 近些年1周岁以下婴儿麻疹发病率日趋增高,为减少1岁内婴儿发生麻疹,应将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并加强城市流动儿童及超生儿童和边远山区的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和  相似文献   

5.
86例母婴血清麻疹抗体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检测86例母亲和其所生配对婴儿以及56例8个月龄疹疫苗免前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发现母婴抗体无关 低免疫水平,尤其是在60、70年代出生曾接受麻苗接种的母亲和其配以新生儿抗体水平更低。提示当有麻疹疫情时应特别加强对目前育龄妇女及8个月前的婴儿抗体水平的监测和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出生至7月龄儿麻疹抗体水平的母婴配对检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ELISA方法,检测232对出生~7月龄儿母婴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揭示被检测母亲91.38%血清麻疹抗体水平为1:800或以下,脐血血清中母源性麻疹抗体55.00%为1:200或低于1:200,而5月龄婴儿98.28%为1:200或以下。证明了孕龄妇女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大多不高,而出生~7个月龄婴儿的母源性抗体不足以保护婴儿不受麻疹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     
981148先天感染性疾病的现代诊断策略/徐德川…//新生儿科杂志一1997,12(3)一136一139 981149北京市宣武区广外社区儿童6年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郑秀瑾…//中国治金工业医学杂志一1997,14(3),一164 98115086例母婴血清麻疹抗体的监测/赵妮…//临床儿科杂志,一1997,15(4).-222一223 通过检测86例母亲和其所生配对婴儿以及56例8个月龄麻疹疫苗免前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发现母婴抗体均在低免疫水平,尤其是在60、70年代出生曾接受麻苗接种的母亲和其配对新生儿抗体水平更低。在婴儿期其抗体水平下降也较快,4一5个月龄的已处于临界水平。8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麻疹防治新思路。方法用Excel数据库对2005年4~9月间,连续在沈阳市传染病院住院的65例1岁以内麻疹婴儿各项资料进行录入,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分析,在性别、发病地区、接种疫苗、并发症方面采用χ2检验。结果65例患儿中男婴多于女婴,农村患儿多于城市,未接种疫苗者多于接种疫苗者,有并发症者多于无并发症者,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发现了这次流行高峰季节明显后移。结论65例患儿这次发病高峰在夏季,以农民工男婴为主,未到初次免疫接种(初免)月龄者多,流动人口漏种麻疹疫苗者多和各种并发症者多等特点,提出防治婴儿麻疹应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前初免,孕前再次疫苗接种,“前疫苗”的研制,以及流行期间婴儿的被动免疫等方面入手,控制该病在婴儿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麻疹防治新思路。 方法用Excel数据库对2005年4~9月间,连续在沈阳市传染病院住院的65例1岁以内麻疹婴儿各项资料进行录入,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分析,在性别、发病地区、接种疫苗、并发症方面采用χ2检验。 结果65例患儿中男婴多于女婴,农村患儿多于城市,未接种疫苗者多于接种疫苗者,有并发症者多于无并发症者,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发现了这次流行高峰季节明显后移。 结论65例患儿这次发病高峰在夏季,以农民工男婴为主,未到初次免疫接种(初免)月龄者多,流动人口漏种麻疹疫苗者多和各种并发症者多等特点,提出防治婴儿麻疹应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前初免,孕前再次疫苗接种,“前疫苗”的研制,以及流行期间婴儿的被动免疫等方面入手,控制该病在婴儿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8个月内婴儿麻疹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如何提高 8个月内婴儿体内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 2例 8个月内婴儿麻疹临床资料 ,其中新生儿麻疹 1例。结果  2 2例中住院 <7d出院 13例 ,7~ 14d出院 9例 ;2 2例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结论 育龄妇女普遍接种麻疹疫苗 ,适当提前婴儿麻疹初免年龄和预防婴儿感染为降低婴幼儿麻疹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度免疫人群中麻疹流行的原因,了解麻疹再免前后麻疹IgG抗体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在麻疹流行时群体抽样,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验麻疹IgG抗体,并在麻疹流行后9个月及再免后6周行随访检测。结果麻疹流行时70.4%(107/152)的患儿IgG抗体滴度≤1:200。流行后再免前仍有41.7%(60/144)滴度≤1:200。再免后6周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抗体滴度为1:200者仅为9.2%(12/130)。结论麻疹流行前3个月强化免疫失败,造成麻疹流行;流行后再免成功。  相似文献   

13.
传染病     
01了O婴儿期麻疹免疫失败原因的探讨吴绍源等中华医学杂志61(2):102,1981 本文通过耳血麻疹抗体测定和微量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对麻疹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婴儿胎传抗体共测定854例,4一5月龄约1/3测出胎传抗体;6一7个月抗体阳性率16.5%,8个月以上已<10%。胎传抗体水平(GMT  相似文献   

14.
麻疹暴发流行126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麻疹暴发流行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26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接种情况,并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 复种麻疹疫苗的比例低造成体内抗体水平下降、隔离不及时是此次麻疹出现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 及时接种及复种麻疹疫苗是防止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前县乡级防疫医疗逐渐完善条件下,8个月内婴儿麻疹的发病特点、趋势,规范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07-0625例8个月内婴儿麻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结果近年来8个月内婴儿麻疹发病率较文献报道增多,且并发症较常见。结论为了降低8月内婴儿对麻疹的易感性,减少发病率,可考虑将麻疹疫苗初免年龄由8个月提前至6个月。  相似文献   

16.
从麻疹减毒活疫苗(下简称麻苗)问世,至各国广泛应用,已有近20年历史,但有关麻苗的初次免疫接种(下简称初免)年龄一直成为国际上讨论的问题。本文则选择了本市杨浦区90名婴儿,动态观察其体内麻疹血凝抑制(下简称HI)抗体的滴度,及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西非某些地区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的数量很大 ,但是麻疹仍随着已接种疫苗的年龄较长儿童的增长率的严重下降而传播 ,作者观察了已接种疫苗儿童在暴露于自然麻疹时免疫力方面的效应。对象和方法 该研究是 1992年在塞内加尔的一个农村地区麻疹流行期间进行的。该地区有 2 70 0 0名居民 ,他们大多数几个家庭居住在一起 ,每个家庭的成员住在不同的小屋内。研究时该地区的麻疹接种率是81% ,测定了 36名已接种麻疹疫苗和 87名未接种麻疹疫苗儿童暴露状态时的血凝抑制抗体 ,4~ 5周后及第6个月时检测两次 ,感染麻疹或亚临床麻疹 (抗体滴度增长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宝鸡市0~4岁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失败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追溯与收治患儿同期的我市三级预防保健机构登记在册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流行病学史、家族史;同时整合不典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抗体产生的效价比,综合分析接种疫苗后再患不典型麻疹的发病原因、患病率。结果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调查了与收治的24例临床病例同期的麻疹疫苗接种儿童9846人,接种疫苗后仍发病的有16例,占临床病例的67%(16/24),接种疫苗后麻疹的近五年再发率为1.63%(16/9846)。结论(1)预防接种麻疹疫苗仍不失为防治麻疹有效措施,规范预防接种是提高接种成功率的关键;(2)麻疹抗体效价的检测是衡量接种成败的有效指标;(3)根据麻疹抗体效价检测结果,针对不同的特殊人群制定出相应的接种方案,是对传统预防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主要侵袭婴幼儿。随着麻疹疫苗的应用,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减低,但是近年来,麻疹在我国某些地区仍有流行,而且在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及时了解现阶段麻疹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监测人群中麻疹抗体水平,对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近期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有效开展预防接种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需要了解有关疾病各年龄抗体的存在情况。在采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之前,作者对这三种疾病病毒抗体各年龄的普遍情况进行了研究。1986~1987年,在英国不同地区的五个公共卫生实验室共收集血清标本8716份,人群的年龄范围在1≥65岁。结果在398份2岁以内儿童的血清标本中,60%(237份)无麻疹抗体。到3岁时降至30%。与之相比,在同龄儿童中,89%(354份)无流行性腮腺炎抗体,87%(347份)无风疹抗体,3~<5岁组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性急剧下降,对风疹的易感性下降则较晚。3~4岁组17%的儿童对麻疹易感,55%对流行性腮腺炎易感,73%对风疹易感。12岁以后,无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