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双钢板固定术后感染病原学特点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512例实施双钢板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骨折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6.25%;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59.5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7株占40.4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侵入性操作、遗留死腔、基础疾病、抗菌药物联用、手术时间是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高龄、遗留死腔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阳性菌是胫骨骨折双钢板固定术后主要感染病原菌类型,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高龄、遗留死腔是感染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7例于医院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收集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方式、手术时机、合并糖尿病、骨折分型、麻醉方式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67例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61%;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有较强的耐药性;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占65.85%、革兰阴性菌13株占31.71%、真菌1株占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积极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开放性胫骨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及骨折愈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5月开放性胫骨骨折创面感染患者87例,取所有患者切口渗出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并根据患者状况给予对应内固定术治疗,于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并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87例骨折创面感染患者切口渗出物共检出病原菌127株,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8.35%(36/127)、15.75%(20/127)、14.17%(18/127);87例患者术后6个月共愈合64例,愈合率为73.56%(64/87),单因素分析结果: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治疗时间、软组织修复时机、是否应用VSD为骨折愈合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软组织二期修复、高能量致伤、骨折分型较高及受伤至治疗时间>6h为影响开放性胫骨骨折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影响开放性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为软组织二期修复、高能量致伤、骨折分型较高及受伤至治疗时间>6h,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及早实施对应干预措施,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发生风险,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及其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创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 2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创口感染率及其病原菌分布,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数据统计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共166例发生创口感染,感染率为13.8%;不同Gustilo分型骨折患者Ⅰ型感染率为2.1%、Ⅱ型感染率为12.9%、Ⅲ型感染率为18.4%,创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58,P<0.01);上肢骨折感染率为9.4%、下肢骨折感染率为17.3%、颈肩骨折感染率为10.9%、腰髋骨折感染率为13.4%,不同骨折部位患者创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2,P<0.05);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占40.0%,革兰阴性菌69株占55.2%,真菌6株占4.8%。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创口感染与骨折Gustilo分型和骨折部位明显相关,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内侧锁定板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5例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列为感染组,随机选取40例同期接受治疗但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纳入50例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35例感染组患者中分离致病菌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68.63%,革兰阴性菌13株,占25.49%;感染组患者中位感染时间为2周,其中有28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及开放性骨折是导致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约80%患者再手术,同时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患者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 89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归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感染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 893例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患者95例,感染率为5.0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59.81%,革兰阳性菌39株占36.45%,真菌4株占3.74%;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6.6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及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行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及骨质疏松性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0%;1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76.9%;患者术后两周内发生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术后引流、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等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共1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0%;13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76.9%;患者术后两周内发生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术后>2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机、术后处理、术后引流、骨折类型、抗菌药物等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00例行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耐药特征;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00例患者中2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9%;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40.7%,呼吸系统感染7例占26.0%,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占22.2%;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74.3%,革兰阴性菌7株20.0%,真菌2株占5.7%;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87.5%,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为66.7%~10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开放性骨折、遗留死腔是导致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临床上需要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为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医院行内固定术的1 50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医院感染率,并对病原菌种类、耐药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5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3.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36.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占30.0%;45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2株占74.2%,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8.4%,革兰阴性菌20株占20.6%,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14.4%,真菌5株占5.2%;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G、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美罗培南;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有基础疾病是导致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住院时间长、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有基础疾病是导致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