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输液微粒污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军  付敏 《医疗装备》2009,22(10):51-53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隘床实际,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找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如:药物因素、输液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以减少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输液中微粒的临床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输液微粒是在输液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所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其直径大多在1~25μm 之间。有关人员通过测试发现1μm 以下的小微粒,主要为橡皮塞脱落物。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肉芽肿、动脉炎和静脉炎。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广泛,但也是微粒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其来源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述。静脉输液微粒是来源于输液器具引起的微粒污染;配液操作药物引起微粒污染。针对其来源提出5点防范措施: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加强病区管理;输液准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适应证;采用输液终端滤器。  相似文献   

4.
微粒的控制作为输液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引起生产中的重视。本文就输液生产各环节中可能引起微粒污染的原因作一简单分析 ,为输液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1 不溶性微粒的组成和危害1.1 组成 不溶性微粒多为不能代谢物质 ,当其自径压 50 μm以下时 ,人眼不能发现 ,澄明度合格的产品也有可能受到微粒污染。已经证实的微粒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真菌、真菌芽胞、细晶体等【1】。1.2 危害 不溶性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反应 ,如 :肺肾等组织微血管栓塞、肉芽肿的重要原因。由于这种危害是慢性不良…  相似文献   

5.
输液液体中微粒对患者的危害,越来越引起重视,对其危害程度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微粒是不溶性的,并且不能被机体代谢和消除。常见输液液体微粒有纤维素、橡皮屑、玻璃屑、药物结晶体、微生物等,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内常会引起热源样反应或末梢循环血管阻塞,组织肉芽肿、静脉炎、肺动脉炎、肿瘤、癌症等医源性疾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影响输液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广泛,但微粒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不其来源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述。讹诈同粒是来源于输液品具引起的微粒污染,配液操作药物引起微粒污染。针对其来源提出5点防范措施;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加强病区管理,输液准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适应证;采用输液终端滤器。  相似文献   

7.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输液过程中非代谢性颗粒杂质较为严重,导致人体血管堵塞、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症、肉芽肿,还可造成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血管内皮的损伤,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微粒污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微粒来源做出分析,以更好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微粒污染,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韩丽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7):882-883
<正>静脉输液治疗作为一项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及现代医学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静脉炎、发热反应外,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就如何防范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污染以减少对病人的危害,广大护理同仁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输液微粒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157例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静脉输液微粒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6例出现输液微粒反应,发生率为0.28%均得到及时治疗好转,主要表现为热原样反应、血管栓塞、过敏反应、静脉炎等.结论:静脉输液微粒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产生原因有多种,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危害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混合药物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实验研究湖北省荆沙市第三人民医院王顺华,刘想虎,李上游输液中存在肉眼检查无法见到的微粒对临床的潜在危害。长期以来未被重视,直到50年代始有报道,认为由于输液中的纤维杂员进入肺微血管而引起肺肉芽肿,1967年以后,有关输液中微...  相似文献   

11.
卓仪  陈怡禄 《现代医院》2002,2(6):17-18
目的监控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在三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混合液的不溶性微粒。结果混合液中四个通道(≥25um、≥10um、≥5um、≥2um)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性增多(P<0.01),且随加入的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的药量增大而增多。结论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三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建议一次性输液器应加装终端滤器。  相似文献   

12.
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来源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慧琳 《工企医刊》2002,15(4):75-76
现代临床治疗中,随着大量静脉药物的应用,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越发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注。输液反应、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但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危害,许多护理人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微粒污染是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直径一般在1~300um或更大,50u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以见到。静脉给药时,带入人体内的微粒,作为异物,既不能被机体代谢吸收,也不受体内抗凝血系统的影响,所以其危害是严重和持久的;阻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和水肿;滞留在肺部被巨噬细胞包围和增殖形成肉芽肿;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碰撞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引起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Sleffens等人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污染对临床产生的影响不容置疑,进入体内的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严重。我国药典规定:静脉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毫升中含10um以上的微粒不能越过20粒。但实际的输液中微粒个数远远超此数。研究结果显出,在输入的符合标准的溶液中,每毫升可以含有至少150个20um以下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且小于2um大小的微粒尚未计算在内。临床操作中,微粒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输液是基层医院门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时时有微粒污染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做好有效微粒污染控制非常必要.1微粒污染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割下的橡胶屑;无菌操作不规范污染注射器内栓;环境中的空气污染;药液制剂不纯;注射器、输液器质量不合格等是微粒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蔡典  陈容  李新玥 《中国校医》2010,24(3):231-231,233
输液微粒是指输人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15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9~300μm。输液微粒污染是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在日常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配液与输液技术欠缺、环境不沽等,均可产生微粒污染。  相似文献   

15.
杜礼义  瞿月英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76-176
目前,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输液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也被世界医药界人士所重视,世界大多数国家药典都对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及粒径大小做了限量要求。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经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右心窍,随之进入右心室,由肺动脉进入肺部微循环,在肺部进行微循环交换时,一部分微粒可通过微循环中间微动脉直接进入静脉,再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并由主动脉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的栓塞,不溶性微粒进入体内后,还可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少输液反应,确保输液安全.方法对输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结论减少输液过程微粒污染的环节,建立输液全程监护是保证安全输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于注射剂的微粒污染及静脉回血形成栓塞已引起普遍的重视。现就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静脉回血形成栓塞所致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作一些探讨。1 微粒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 微粒是指药物在制备时,输液器具准备及临床操作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所污染的微粒杂质,它多为尘块、瓶塞橡胶  相似文献   

18.
浅谈输液微粒的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量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心肺功能损害、静脉炎、局部渗漏及组织坏死等,而输液微粒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也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输液治疗是临床医疗上必不可少的抢救和治疗手段。由于输液使得静脉与外界形成了通路,所以,会使因输液制作、临床操作污染以及药液配伍产生的非代谢性微粒异物直接注入人体,从而引起静脉炎、肺肉芽肿、血管堵塞、肿瘤等医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蓝宇萍 《中国保健》2007,15(17):102-102
本文通过对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液体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和污染的途径的综述,提出在临床静脉输液中解决微粒污染的实用方法,减少对病人的身体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