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重视颅外段颈动脉的病变情况。国内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已有不少报道。本文旨在对老年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像图改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516人,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踝臂指数的测量,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踝臂指数明显减低,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结论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踝臂指数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伴与不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用HDI 3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 36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和 36例伴有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并与 2 8名健康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 :1 3组间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及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P <0 0 1) ,且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且伴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 ,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125例患者40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1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患者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P<0.05),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逄涛 《山东医药》2006,46(1):32-33
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及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64.2%,以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9.2%,以中、重度为主。非脑血管病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11.7%,以等回声、强回声斑块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颈动脉狭窄可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运用高分辨率3.0T磁共振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成分,包括纤维帽、脂质核心、出血和钙化等,有助于评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指导治疗.文章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结果两组血糖、血脂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结论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尿酸血症,为预防脑卒中,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抗动脉硬化和降低尿酸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脑卒中为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颈动脉是脑供血的主要通路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对及时有效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刘宏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89-3090
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形成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因此,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动脉病变尤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颈动脉病变的好发部位与警声分型,对它的诊断及评价方法,以及它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与关系,还有它的临床表现和新近的治疗方法,在近些年的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2007年我院7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组)、83例非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减轻症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引起血小板活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近来发现除免疫性反应外,血小板在形成及发展中也起一定作用。我们通过B超检查颈动脉血管内壁粥样硬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程度,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可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引起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颈动脉闭塞、粥样斑块或血栓的脱落则可引起脑梗死.约68%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1].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约70%~80%[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性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密切关系.颈内动脉狭窄越显著,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越高,重度狭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0%~90%[1-2].粥样斑块的性质、状态和动脉内膜表面的情况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通常认为当纤维帽很薄、不完整,有溃疡或炎性细胞浸润,坏死脂核较大或有斑块内血肿时,病灶易发生碎裂,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3].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除管腔狭窄外,还应关注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影像学,尤其是近年来CT和MRI技术的进展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讲述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2DS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2DS2-VASc评分。结论 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黄红  周燕  李惠仙  李燕  张静  马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885-4887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血压晨峰组(136例),非血压晨峰组(124例),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缺血性脑卒中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压晨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