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59例(180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1例(90眼)行白体角膜移植,B组78例(90眼)行羊膜移植。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自体结膜移植组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为3~8d,平均(5.50±1.27)d;羊膜移植组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为6~12d,平均(8,70±1.4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结膜移植组痊愈87只眼,复发3只眼,复发率3.33%;羊膜移植组痊愈74只眼,复发16只眼,复发率1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自体角膜移植术后创面修复时间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0):3088-3091
目的研究并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和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对青光眼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类型、处理方法和时间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的160眼中,有1度浅前房29眼,2度浅前房22眼,3度浅前房6眼,共浅前房57眼。术后1~3d即出现浅前房的有51眼,占89.5%;术后4d即出现浅前房的有6眼,占10.5%。57浅前房眼中,40眼房水滤过过强型,9例结膜瓣渗漏,8例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的患眼。57眼经保守治疗,在1周内恢复的前房眼有40眼,在7~12d恢复的前房眼有12眼,有2例3度浅前房眼患者在15d仍无好转迹象,3眼发生结膜瓣渗漏。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患者在滤过术后较为多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水的滤过性过强,其次是结膜瓣发生渗漏,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进行治疗,尤其是3度浅前房最应进行及早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弱视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2~16岁弱视患者100例(120只眼),采用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加遮盖疗法联合红光闪烁等综合治疗,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120只眼弱视眼治愈54只眼占45%,进步36只眼占30%,无效30只眼占25%;其疗效与注视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有关。结论红光闪烁治疗青少年弱视结合综合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16-17
目的 对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CC)及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翼状胬肉89例102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组,45例,56只眼;B组为结膜瓣转位移植术,44例,46只眼.结果 术后随访6~12月,平均7月.A组复发2眼,占3.57%;B组复发8眼,占17.39%,均在术后2~3月内复发.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组复发率低于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与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治疗方法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进行自体结膜瓣移植的眼表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翼状胬肉181例(234眼)、睑球粘连8例(8)眼、结膜乳头状瘤5例(5眼)。术后观察指标: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结膜瓣愈合情况、结膜瓣创面修复时间、自然睁眼时间、翼状胬肉复发率。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自体结膜瓣移植成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自然睁眼时间平均为(2.13±1.05)d,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3.37±1.29)d,结膜瓣创面修复时间平均为(4.72±1.43)d,结膜瓣愈合时间平均为(9.90±3.23)d。翼状胬肉复发15例(15眼),复发率为6.4%,睑球粘连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眼球运动,结膜乳头状瘤术后未复发。结论:显微镜下自体结膜瓣移植提高了眼表疾病的治愈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低;自体结膜瓣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经我院临床检查确诊为 AZOOR 的病例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眼底自发荧光照相(FA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随访3个月~2年,观察他们的预后及转归。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为近视眼。就诊时主诉视物模糊12例,其中伴闪光幻觉5例、伴视物变色3例;眼前暗点或黑影遮挡3例。眼底无明显改变者10只眼(占66.67%),黄斑区有小片状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分布者2只眼(占13.33%),黄斑区色素紊乱者3只眼(占20%)。11只眼表现为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占73.33%;4只眼表现为生理盲点明显扩大累及中心凹旁,占26.67%。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均表现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杆体反应、最大反应、椎体反应、闪烁反应中 a、b 波幅值不同程度下降。5只眼行 P-VEP 检查显示 P100波峰幅值不同程度下降。 FD-OCT 检查所有患眼的眼底后极部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反光带紊乱,变薄或局部缺失,这些异常改变与视野缺损区相对应;在 FAF、FFA、ICGA 检查中无明显异常改变。随访3月~2年,15只眼的 BCVA 及视野缺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OCT 检查也显示 IS/OS 层反光带逐渐恢复,其中有8只眼(占53.33%)的 BCVA 恢复到发病前水平,5只眼的视野及 OCT 检查完全恢复正常(占33.33%)。结论AZOOR 以青年女性、近视眼发病为多见;早期眼底无明显改变。视野、电生理及 OCT 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对诊断有临床意义。但是 AZOOR 的诊断需要综合其临床特点、视野、电生理及 OCT 检查,逐一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确诊。 OCT 检查由于能够动态监测 IS/OS 层的改变状况,而且方便、经济、直观、无创,还非常适合于随访。 FAF、FFA、ICGA 对其诊断无明显帮助,但在鉴别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颖  鲍震  阎筠  翟成 《天津医药》2001,29(11):687-688
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首选术式,但是由于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常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如何减少术后瘢痕组织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问题。笔者于1993年9月~1998年10月用以角膜缘切口,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行深层巩膜咬切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经临床确诊的青光眼患者47例66只眼。单眼28例,双眼19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26~78岁,平均58.9岁。青光眼病史为5个月~12年。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7只眼。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3.25 kPa以下后,行深层巩膜咬切术。32只眼作以角膜缘切口,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34只眼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疱疹性角膜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病是我国一种主要致盲眼病,感染性角膜炎又居角膜病首位,其中单疱病毒感染占63.2%。单一用抗病毒药物对正常细胞有一定毒性,易产生耐药性。我们采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病毒唑)联合治疗,既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又有效地防治了病毒感染,提高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年来门诊和住院的疱疹性角膜炎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浅层型35例,深层型21例;初发者38例,复发者18例。发病时间3d~2a,年龄3岁~60岁。 1.2 治疗方法 常规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巴韦林100mg(小儿酌减),行下方结膜下注射,qod。配合点0.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眼水,1/2000干扰素眼水辅以0.25%氯霉素眼水,qid.部分严重病例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对于复发重症病例行局麻后用干扰素20万U溶于0.5ml生理盐水中作结膜下注射,每周2次。  相似文献   

9.
刘克军  张晓峰 《安徽医药》2014,(9):1664-1667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并对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病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首诊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182例(184只眼)的中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45~60岁为中年组( A组),≥60岁为老年组( B组), A组97例97只眼,B组85例87只眼,对比分析两个年龄段的病因构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玻璃体积血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79例80只眼,占43.48%;第二位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共78例79只眼,占42.93%,视网膜裂孔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RD)导致的玻璃体积血14例14只眼,占7.61%,是第三大原因。三者之和共171例173只眼,占所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94.02%。 A组与B组之间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589, P=0.001)。 A组97只眼中,RVO 34只眼、PDR 55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只眼、共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7.94%;其中PDR患者比例最多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6.70%。 B组87只眼中,RVO 45只眼、PDR 25只眼、RH/RD 8只眼、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只眼,共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8.85%;其中RVO患者比例最多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1.7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中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为:RVO、PDR、RH/RD、EAMD;不同年龄段构成比不同,45~60岁人群中PDR多见;60岁以上人群中RVO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患者38例39眼。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在36~67 mmHg,术前做前房穿刺,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眼压,2%利多卡因2.5 mL进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做以上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4 mm ×3 mm大小,继续放出一点房水,然后在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9眼经过手术治疗及6~20个月的回访,眼压控制正常稳定30眼,占84.6%;37眼视力明显提高,占94.9%。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光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50-1051
2003年起,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2月至2010年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30例155只眼,男60例,女70例,年龄35~80岁,平均53.3岁,分两组,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55例67眼患者,其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35~72岁,平均50.4岁;治疗组,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转移术的75例88眼患者,其中男34例,女41例,年龄36~80岁,平均54.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5-Fu),为一种抗肿瘤药,具有抑制纤维母细胞增生的作用,使滤过术的巩膜瘘道保持开放,出现滤泡,眼压降低。我科自1989年以来,对8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患者采用结膜下注射5-Fu获得良好降低眼压的效果,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施行小梁切除术后8只眼,男4只眼、女4只眼,年龄最大68岁,最小56岁,均为住院病人。方法:8只眼均在施行小梁切除术后2~3周内眼压又复升高者。采取小梁切除区对侧结膜下注射,每次0.1ml(5mg),注毕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隔日1次,共3~4次。  相似文献   

13.
肖向前 《江苏医药》1997,23(3):223-223
我院自1992年~1995年以醋酸确炎舒松A结膜下注射治疗难治性滤泡性结膜炎5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SO例均为门诊病人,双眼患病;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龄Ic~34岁,平均2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治前均经中、西药多种方法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异物感、痒、灼热、干涩,多数病例眼睑X重.眼疲劳,晚间或用眼过多后上述症状加重。体征:脸结膜慢性充血,血管纹理欠情,F睑及下穹窿部结膜见大小一致、均匀,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滤泡,18例上穹隆部亦见类似滤泡,40例结膜囊见粘液丝样分泌物,12例睑裂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自体带蒂结膜移植术与异体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以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132例(146只眼)分成三组,分别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人羊膜移植术治疗,随诊观察6~32个月。结果干细胞移植组治愈47只眼(97.92%),复发1只眼(2.08%);自体带蒂结膜移植术组治愈51只眼(98.07%),复发1例(1.93%);羊膜移植组治愈44只眼(95.65%),复发2只眼(4.35%)。三种方法对手术复发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人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及降低术后复发率较好的方法,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最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常结膜囊有细菌寄生。我们选择了门诊100例屈光不正的患者,在验光前正常情况下作结膜囊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病例选择:选择100例100只眼、外眼正常者,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男44例,女56例。采取标本:以蘸湿血清的无菌棉拭子涂擦  相似文献   

16.
眼外伤常可导致前房出血,国内统计发生率占眼挫伤的24~70%。我院1979年~1989年间共收治各种眼外伤981例,其中外伤性前房出血141例,占眼外伤的14.37%,占钝挫伤的68.11%。严重的外伤前房出血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41例,149眼,男123人,女18人,双眼者8例,占4.97%,单眼133例占95.03%,单眼明显多于双眼,与国内文献报告相同。其中右眼73只,左眼76只。最大年龄67岁,最小1岁,平均23.5岁。职  相似文献   

17.
谭永和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73-1273
我科于2003~2004年应用聚肌胞和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深层角膜炎18例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 (18只眼 ) ,男11例 ,女7例。年龄22~67岁。初发病10例 ,复发8例。治疗方法 :抽取聚肌胞针剂0.4mg和地塞米松针剂2mg、2%利多卡因0.2ml结膜下注射 ,隔日1次  相似文献   

18.
殷义平  陈新  汪鸿 《安徽医药》2010,14(1):73-7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的疗效。方法对126例(14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常规进行前房重建,术后观察前房深度、眼压、结膜滤泡与并发症。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5.6%,术后随访眼压3~6个月,144只眼中137只眼压控制在10—21mmHg之间,手术成功率为95.8%。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方法简单,可有效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18例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蕾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41-142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8例,所有患者早期均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生理盐水冲洗后,给予氟康唑1ml作结膜下注射;同时口服伊曲康唑0.2g,1次/d,并辅助给予贝复舒眼液,口服多种维生素治疗,疗程14~42d。结果本组18例中治愈17例,占94.4%;好转1例,总有效率达100%。1例出现一过性刺激症状,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性较高的眼病,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是保护眼球、抢救视力的关键,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绝大多数轻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岛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十分严峻,视力不良率已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而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近视为主,小学生近视应以预防为主,预防近视是保护小学生视力的主要措施。1 对象与方法 本文报告200例小学生400只眼均为眼科门诊的小学生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均在0.6以下,年龄6~9岁24例,占12%,10~11岁47例,占23.5%,12~13岁129例,占64.5%,均以阿托品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