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严  杨志宏  叶宁 《江西医药》2009,44(2):105-10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例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塞患者DSA检查后1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溶栓后再通,1例截肢。7例非外伤性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放射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1例,未开通截肢2例。结论介入放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肺疾病的高龄患者,见效快,效果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姚声涛  贾建平  刘丽旭  唐文渊 《贵州医药》2007,31(12):1092-1094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及早使用溶栓药物,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将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但目前有关动脉内接触性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极少.  相似文献   

3.
张宏光  杜玲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85+89-85,89
目的探讨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5月-2010年6月对本院20例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DSA造影清晰显示肢体动脉闭塞段部位、范围及程度。20例均为急性病例,其中溶栓后16例闭塞血管完全再通,溶栓成功率为100.0%,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2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开通程度〉85.0%,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通过介入溶栓治疗,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段.同时为外科手术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华  张中秋  郧立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75-1176
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急性脑梗死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50%~70%,是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可以使高浓度的溶栓剂直接用于血栓,加速溶解过程,缩短血管闭塞到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脑血流的恢复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以来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药物溶栓治疗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祖文 《河北医药》2003,25(3):221-222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或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的脑缺血性疾病 ,理想的治疗应当是尽快使堵塞的脑动脉再通 ,恢复脑内供应 ,改善神经功能 ,溶栓治疗恰好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带来了希望。研究证明 ,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 ,迅速恢复血流 ,可缩小梗死体积 ,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方法。溶栓疗法包括药物溶栓、超声溶栓、激光溶栓、机械溶栓等 ,且以药物溶栓应用得最广 ,效果最为肯定 ,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溶栓药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溶栓剂有 :链激酶 (SK)、尿激酶 (UK)、单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溶栓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介入溶栓后其治疗效果更好,发生急性再狭窄比例更高,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给予介入溶栓的效果更好,可以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5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15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1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8例。并有4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39例。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脑保护剂,延长溶栓时间窗,新型溶栓药的开发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4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行rt-pt动脉溶栓后未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实验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rt-pt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溶栓后1d,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溶栓效果及血管再发闭塞情况。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立即行DSA造影,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9例,2例无再通,术后6个月中随访观察显示7例患者出现血管再发闭塞,并2例因再栓塞死亡。实验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示血管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2例,1例无再通,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示2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再发闭塞,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提高动脉溶栓的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动脉取栓术组30例和介入溶栓组30例。结果动脉取栓术组和介入溶栓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4h完全复通、部分复通比例、D二聚体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取栓术组和介入溶栓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疗效明显,无明显差异,提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3~6 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应用尿激酶动脉介入溶栓,辅以其他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5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42例,无变化12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90%,血管再通率为75.46%,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预后及转归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半暗带理论的提出及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急性脑梗塞超早期动脉内溶栓在临床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是目前认为脑梗塞早期获得再灌注、抢救濒临坏死的脑组织的有效方法[1~3].本文对10例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与脑保护剂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3例有溶栓适应证且发病6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静脉滴注。两组在溶栓后24h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用7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川芎嗪80ra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5%。对照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4h、7d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21d更加明显(P〈O.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法从溶栓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及溶栓药物几个方面加以阐述。结果溶栓治疗的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rt-PA和UK。结论通过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是溶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区域性和接触性溶栓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溶栓的临床资料。治疗时间为起病1~24h。DSA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根据闭塞的血管的情况选择区域性动脉溶栓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入,过程中经造影管或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8例,血管再通5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58例,血管再通38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90例、占总病例60%,再次闭塞5例,脑出血5例,其中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70-27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其中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并将治疗后两组的动脉再通率和溶栓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动脉再通率23.21%,溶栓达标率17.86%;观察组动脉再通率80.36%,溶栓达标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小沙 《上海医药》2013,(17):29-31
近年来,溶栓疗法已经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动脉内介入溶栓以其较高的再通率和良好的疗效,已越来越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同,并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1-2]。在动脉介入溶栓的同时合并运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不仅能提高疗效并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本文总结了30例局部动脉介入溶栓合并丹参酮IIA磺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介入溶栓对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老年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3.2%;对照组复发率16.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李妙娥  刘晶晶 《北方药学》2011,8(11):108-109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65例经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51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后近期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13例患者经介入溶栓后疼痛缓解、肢体皮肤温度升高好转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术前护理重在消除病人的焦虑,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对出血、尿量观察、凝血功能监测等方面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检查证实未见明显低密度灶且无出血病灶,在全脑血管造影基础上应用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其中6 h以内溶栓者21例,6~20 h溶栓者7例。术后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和14 d后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1.4%,显效率为71.4%和42.8%,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和57.1%。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动脉内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