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99 mTc-MDP(99 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采用99 mTC-MDP为显像剂,对临床诊断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230例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230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6例,阳性率58.3%,其中肺癌100例,骨转移68例,阳性率68%;乳腺癌100例,骨转移49例,阳性率49%;前列腺癌30例,骨转移19例,阳性率63%.结论 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m↑Tc-MDP(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采用99 m↑TC-MDP为显像剂,对临床诊断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230例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230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6例,阳性率58.3%,其中肺癌100例,骨转移68例,阳性率68%;乳腺癌100例,骨转移49例,阳性率49%;前列腺癌30例,骨转移19例,阳性率63%。结论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陶绪长  鄢文静  方颖慧 《江西医药》2021,56(7):1017-1019,1025
目的 探讨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睾酮(T)对前列腺癌(P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7月PC患者87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确诊前患者均行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SA水平,采用免疫组电化学发光仪测定T水平.比较骨转移与非骨转移患者PSA及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及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87例PC患者病理检查骨转移68例,转移率为78.16%;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诊50例,诊断准确率为83.82%(P<0.05);诊断灵敏度为80.88%,特异度为84.21%;骨转移患者PSA水平高于非骨转移者(P<0.05);骨转移患者T水平低于非骨转移者(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PSA和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49%、85.45%,特异度分别为69.31和60.22%;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T在PC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为82.5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24%,阴性预测值为60.00%.结论 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PSA和T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及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与X线、CT、MR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结果。方法 :把 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者分为全身骨显像、X线、CT、CT +X线、MRI 5组进行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当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 ,全身骨显像、X线、CT、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97.3%、6 3.8%、83.0 %、46 .7%。全身骨显像、X线、CT、MRI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98.0 %、2 4.3 %、14 .7%、2 7.0 %。结论 :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时无创伤、无痛苦、灵敏度高、不易漏诊 ,可早期全面检出肿瘤骨转移灶。因此 ,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中 ,全身骨显像比X线、CT、MRI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Tcm-MDP全身骨显像(ECT)与PSA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9例可疑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ECT和血清PSA测定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二者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和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89例中ECT与病理一致者79例(88.76%),敏感性87.72%.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均值显著增高(P<0.05).二者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正相关关系.结论 PSA和ECT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峰 《江西医药》2021,56(5):581-583,589
目的 探究99mTc-MDP SPECT/CT断层骨显像联合血清学指标诊断前列腺癌(PC)骨转移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79例确诊的PC患者,行全身骨平面显像为对照组,诊断不确切患者加做SPECT/CT骨断层显像为观察组,显像剂均采用99mTc-MDP,比较两组骨显像方法对诊断结果的诊断效能;检测PC骨转移、PC无骨转移、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结果 观察组显像诊断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CT/CT骨显像诊断,共发现性质待定病灶128例,诊断准确骨转移病灶75例.骨转移主要为骨盆病灶(占49.04%);PC骨转移患者PSA、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PC无骨转移、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 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加做SPECT/CT断层骨显像诊断可有效提升PC骨转移诊断准确率,联合参考PSA、FPSA水平,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殷健 《江西医药》2013,48(5):445-446
目的探讨SPECT骨显像联合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0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核素骨显像和血清PSA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至脊柱最为多见,其次为盆骨、颅骨和四肢骨。骨显像检查发现50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382例出现骨转移,发生率为76.4%。3种不同血清PSA浓度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SA水平对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价值,当患者PSA水平>20μg/L时,应行核素骨显像以明确是否发生骨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方法 收集200例病例分为3组,第1组:100例经确诊为前列腺癌;第2组:50例经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与肥大;第3组:50例正常人为阴性对照。然后,分别对它们采取血液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酸性磷酸酶水平的定量检测,研究其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阳性率:TPSA为97%,ACP为12%;敏感性:TPSA为100%,ACP为10%;特异性:TPSA为97%,ACP为12%。结论 TPSA阳性结果可以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与肥大,TPSA的阴性结果可排除前列腺癌。因此,当前列腺发生癌变时,TPSA可作为一种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液标记物,TPSA可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与肥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V)-DMSA肿瘤显像在鉴别肿瘤患者骨骼良、恶性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疑骨转移患者进行^99mTc(V)-DMSA(二巯基丁二酸钠)全身显像,并与^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作对比。结果;8例疑骨转移肿瘤患者,先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共检查14个阳性病灶(放射性异常浓聚)。而后,^99mTc(V)-DMSA显像表现为相同部位相似放射性浓聚有5例8个阳性灶,上述病灶经随访并结合临床均证实为骨转移瘤;另有3例^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示共6个阳性病灶,而^99mTc(V)-DMSA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改变,其中2例5个病灶为骨骼良性病变,1例单个病灶为骨转移瘤。本组^99mTc(V)-DMSA显像诊断骨骼良、恶性病变总符合率为87.5%。结论:^99mTc(V)-DMSA全身显像表现为骨骼恶性病灶阳性,良性病变阴性;其诊断骨转移瘤的特异性比^99mTc-MDP骨显像高,在骨骼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与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联合检测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分为发生骨转移组和未发生骨转移组,并对两组的血ALP、血钙检测,比较检测水平。结果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ALP、血钙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检测对肺癌骨患者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及筛查肺癌骨转移的一种手段,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王雪芹  吴建国  陈志军 《江西医药》2007,42(10):940-941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与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动态观察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4次骨显像及同期血清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例乳腺癌骨显像中,40例诊断骨转移(74.1%),病情进展19例(67.8%).血清CEA或CA15-3升高29例(53.7%).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明显升高(P<0.005),骨转移病情进展组同期血清CEA/CA15-3亦明显升高(P<0.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骨转移可疑者)定期复查骨显像并作动态观察,同时行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骨转移的预测、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PSA、ALP检测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全身核素骨显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23例PCa(其中58例发生骨转移和65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 骨转移PCa组患者血清PSA、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骨转移PCa组(P〈0.05).血清PSA≥20 μ g/L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45.5%)明显高于PSA〈20μg/L的患者(1.63%);血清ALP≥90 U/L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39.02%)也明显高于ALP〈90 U/L的患者(8.13%).结论 对于新诊断而未治疗的PCa患者,PSA≥20 μg/L和(或)ALP≥90 U/L时,应常规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以早期诊断PCa骨转移.  相似文献   

13.
胡生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22-52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内分泌治疗诊断意义。方法对62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PSA检测及SPECT骨显像。结果①内分泌治疗后核素显像为C型PSA平均值远高于核素骨显像为A、B型患者的PSA平均值(P<0.01);②经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核素骨显像的A、B型患者血清PSA平均值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明显下降(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协同血清PSA共同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与X线,CT,MR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结果。方法:把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者分为全身骨显像,X线,CT,CT+X线,MRI 5组进行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当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全身骨显像,X线,CT,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7.3%,63.8%,83.0%,46.7%,全身骨显像,X线,CT,MRI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8.0%,24.3%,27.0%,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时无创伤,无痛苦,灵敏度高,不易漏诊,可早期全面检出肿瘤骨转移灶,因此,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中,全身骨显像比X线,CT,MRI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例,在其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后,采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探测患者全身骨及骨转移灶的情况,同时展开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检测。结果以内分泌治疗前后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为依据,可将患者骨转移灶的状态分为A、B、C三种类型,并且,血清PSA还会发生相应变化。结论通过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对患者骨转移灶的变化情况进行直观监测,因而在对前列腺癌患者展开内分泌治疗时,可将核素骨显像表现与血清PSA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沈达炜  王强 《云南医药》1993,14(3):166-167
用全身骨r显像方法对确诊为肺癌的64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检查,31例显示有明确骨转移灶(48.3%),15例为转移可疑(23.5%),仅18例骨显像完全正常(28.2%),表明肺癌的骨转移率相当高,骨r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方法,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是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方法,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显像可显示具有葡萄糖高代谢水平的骨骼转移病灶。本研究目的是比较18F-FDG hPET(hybird PET)/CT显像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测恶性肿瘤骨骼病灶的异同点,探讨18F-FDG hPET/C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07-909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的有效诊断方式。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9月接受诊治的30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及放射核素显像(ECT)检查,并应用89Sr Cl2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早期骨转移癌进行检查时,放射核素显像检查的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采用89Sr Cl2对304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后,骨转移癌的治疗有效率为30.56%,骨疼痛缓解率为75.00%。结论:在骨转移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放射核素显像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的阳性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式;采用89Sr Cl2治疗骨转移癌,可有效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显像在下肢骨痛全身骨显像阳性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骨痛患者常规行核素骨显像,结合病史、MRI、CT、X线、骨穿刺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有11例为良性病变,15为恶性病变。良性率为42.3%,恶性率57.6%。引起骨痛的良性疾病主要有骨样骨瘤、骨软骨瘤、慢性骨髓炎、类风关、结核、退行性病等,恶性疾病有肿瘤骨转移、骨肉瘤、软骨肉瘤。且骨转移瘤患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瘤患者存在多发病灶例数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痛骨显像阳性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资料,尤其是骨显像阳性且伴多发病灶者,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对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核素全身骨显像为标准,分析了47例前列腺癌患的血清PSA水平(其中骨转移32例、非骨转移15例)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PSA≥20ng/ml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PSA≥30ng/ml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最佳临界值。结论:血清PSA水平对于预测列腺癌患骨转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