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采用Seldinger’ 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腺肌病供血情况 ,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 ,至子宫动脉主干栓塞为止。结果 :治疗后 6个月随访 ,病灶体积缩小 82 .6± 2 .3% (P<0 .0 1) ,子宫体积缩小 6 5 .3± 3.8% (P<0 .0 1) ,痛经及性交疼痛消失、月经量减少到原来的 5 0 %~ 6 0 % ,贫血及下腹坠胀感明显改善。性欲及性激素水平无改变。全部临床症状缓解率达 10 0 %以上。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明显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用4~5 F脾管或肝管或Cobra管成3 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混有抗生素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 mm)栓塞。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平均观察12±2个月经周期,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3.3%。其中,月经量减至术前(83.4±11.4)%,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25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2例复发;术后疼痛评分及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1.7%。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坑艳  王琳  阿米娜  赵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65-3766
目的:采用血清CA125、FSH、LH、E2动态监测,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56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UAE术前及术后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A125、FSH、LH、E2的变化。结果:血清CA125水平在UAE后第4周开始下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CA125稳定下降,至18个月降至正常水平;血清FSH、LH、E2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可通过动态监测血清CA125水平,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4.
子宫切除对卵巢血供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子宫切除前后卵巢血供的变化,在血液动力学水平上了解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全切35例,子宫次全切1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2年测定子宫动脉卵巢支及卵巢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根据E2术后2年变化情况,将其作为卵巢功能是否减退的依据。将50例病人分为2组:卵巢功能无减退组(Ⅰ组)16人,卵巢功能减退组(Ⅱ组)34人。结果:对手术前两组子宫动脉卵巢支及卵巢动脉的各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仅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Ⅰ组(0·55±0·14)m/s,Ⅱ组(0·45±0·12)m/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的卵巢动脉Vmax、Vmin值下降,RI、PI值升高,两组间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内手术前后卵巢动脉各参数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两组间E2[Ⅰ组(75·43±37·11)pg/ml,Ⅱ组(197·85±112·46)pg/ml]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对子宫全切及子宫次全切不同手术方式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卵巢动脉的各血流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切除可导致术后卵巢动脉Vmax、Vmin值下降,RI、PI值升高;术前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低、E2水平高的患者(Ⅱ组)术后卵巢功能明显下降;术前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高、E2水平低的患者(Ⅰ组)术后2年内卵巢功能不受影响。故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动脉卵巢支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并参考血清雌二醇水平对预测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影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福霞  沙玉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99-5201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患者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血清CA125、月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置LNG-IUS3个月后,患者痛经程度明显减轻,痛经评分由放置前的(2.50±0.41)分降为(1.30±0.16)分(P<0.01),放置6个月后,患者的痛经症状消失;放置LNG-IUS前子宫体积为(160.15±35.05)cm3,放置6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152.26±13.24)cm3(P>0.05);血清CA125放置前为(67.32±16.84)U/ml,放置3个月后明显降低(25.36±11.27)U/ml(P<0.01);放置LNG-IUS后,患者月经量显著减少,放置后3个月经量为原来的(28.00±8.00)%(P<0.01);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痛经程度、月经定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3个月痛经评分由放置前6.57±2.56下降为2.38±2.39(P<0.05),6个月下降为2.17±2.53(P<0.05)。放置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经血失血评分由放置前154±56分减至放置3个月48±17分(P<0.05),6个月26±15分(P<0.05)。放置前子宫体积171.76±48.07cm3,放置3个月163.2±21.5cm3(P>0.05),放置6个月124.80±18.07cm3(P<0.05);CA125放置前69.18±20.05μg/L,放置3个月降至24.63±9.31μg/L(P<0.05)。放置3个月患者满意率为78.6%,6个月为85.4%。结论:放置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TUEA)后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子宫的影响。方法:对67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TUAE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的水平变化,并采用磁共振加权成像对治疗前后子宫肌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E2、LH、FS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69、15.54、20.89,P<0.001),治疗后各个时期的E2、LH、FSH均显著的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MRI检测发现肌瘤部位的ADC值在b=0、350 s/mm2和b=0、700 s/mm2分别为(1.84±0.13)×10-3mm2/s和(1.72±0.15)×10-3mm2/s,与周围正常肌层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9、18.92,P<0.001);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3.60、16.49,P<0.001);治疗后各个时期的AD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01)。结论:TUEA治疗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的卵巢及子宫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患者月经量、痛经、子宫体积及Hb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月经量评分、痛经评分、子宫体积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分别为(100.0±0.0)分、(7.6±1.2)分、(157.8±75.6)cm3与(3.3±2.1)分、(1.4±0.5)分、(120.9±40.4)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可选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效果好,安全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经双侧子宫动脉注入聚乙烯醇(PVA)进行栓塞。PVA用量80~200 mg(平均100 mg),颗粒直径350~500μm。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一年,治疗后痛经缓解率100%,完全消失的占96%。月经改善率达100%,月经量减少35%~68%,平均(52.3±8.7)%,P<0.01。栓塞后6个月子宫及病灶体积分别缩小43%和59%,P<0.01。结论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联合曼月乐(LNG-IUS,IUS)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AMS)的近期效果。方法:观察分析45例行MURU+IUS治疗的中、重度AMS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痛经、经量、子宫体积、CA125以及IUS位置。结果:术前患者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子宫体积分别为:(6.31±3.33)分、(4.15±0.44)分、(76.51±44.62)U/ml、(273.73±109.69)cm3,术后3个月以上指标分别为:0.00分、(0.70±0.60)分、(10.12±4.03)U/ml、(58.80±23.17)cm3(P<0.01);IUS无脱落、嵌顿或异位发生。结论:MURU联合IUS治疗中、重度AMS的近期疗效非常显著,无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期的第5~7天放置LNG-IUS,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大小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降低为治疗前的(28±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治疗前的(85±24)g/L恢复至(118±7)g/L;子宫大小均较前缩小,由治疗前的(17.8±1.8)cm减小为(17.5±1.6)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LNG-IUS后12个月,52例患者中49例患者痛经完全消失,3例患者痛经评级降低≥2个级别,但疼痛未完全消失。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患者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血清CA125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置LNG-IUS后,患者月经量显著减少,第1个月经量为原来的(35±11)%(P0.01),12个月后为(6±2)%(P0.01),26例贫血患者于放置3个月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放置1个月后患者痛经程度明显减轻,痛经评分由放置前的(2.3±0.37)分降为(1.2±0.14)分(P0.01),放置6个月后,患者的痛经症状均消失;放置LNG-IUS前子宫体积为(232.43±71.14)cm3,放置6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187.74±54.07)cm3(P0.01);血清CA125于放置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且降至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子宫腺肌病不孕症患者应用4.0~5.0 F Cobra导管或3.0 F微导管完成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混有抗生素及博莱霉素的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颗粒(直径300~500 um)进行UAE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受孕情况。结果:术后10例患者月经量均明显减少,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8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2例明显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及评级,比术前明显降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彩超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明显减少;卵巢内分泌功能无异常改变。栓塞后怀孕6例,2例已顺产。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不孕患者微创、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黄石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80例,采用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大部切除术、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病灶剔除术等其他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全切组。观察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12月的相关临床症状(痛经程度及性生活质量)与相关生化指标[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及抑制素(Inlibin B,INHB)]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12月痛经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性生活质量术后6月改变不明显(P0.05),术后12月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月、12月相关生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痛经程度、性生活质量、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RI及IN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全切组术后6月、12月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采用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与全子宫切除术及其他保守手术方式相比,该术式最大的优点是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韩丽萍  何援利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04-3506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其放置前后月经量、痛经程度、血红蛋白水平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放置LNG-IUS1个月后月经量减少至放置前的(32±11)%,3月后减少至放置前的(24±8)%,12个月后减少至放置前的(6±3)%,各月月经量放置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37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89±12)g/L恢复至治疗后的(126±10)g/L。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不同栓塞水平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雌激素(E2)、促卵泡成熟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其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8例,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3例;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GF)14例,PVA颗粒4例,超液态碘化油(lipodol)3例。结果:不同栓塞水平之间术后3个月血清三种性激素无明显差别,同一种栓塞水平于手术前后三种性激素无明显差别;不同栓塞剂之间术后3个月血清三种性激素无明显差别,同一种栓塞剂手术前后三种性激素无明显差别。结论:栓塞部位在高位的髂内动脉或是低位的子宫动脉,选用颗粒较粗的GF颗粒还是更加细小的PVA颗粒,对卵巢分泌功能影响小,不会对血清性激素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