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抑郁症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在服药依从性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71.88%和93.7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是96.88%和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在护理抑郁症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同时也可以促进护理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维持原抗抑郁剂种类及剂量不变,观察组在原有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联合CB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末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门诊随访,治疗后3、6、12个月末,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0%、96.77%、93.55%,均高于对照组的81.25%、71.88%、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末,两组患者复发率、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末,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0、3.23%,低于对照组的15.63%、28.13%,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6.75±1.92)、(6.86±1.73)分,低于对照组的(12.02±2.84)、(13.1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能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出院随访护理在结核病患者督导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9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仅在患者出院前予以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出院随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服药依从率为86.7%低于研究组服药依从率97.8%,组间比较(χ~2=3.873,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53.4±2.2)分低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56.7±1.3)分,组间比较(t=8.663,P<0.05)。结论出院随访护理应用于结核病患者督导治疗中,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医疗服务,研究组患者予临床药师主导药学路径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用药医嘱不合理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P<0.05);研究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合理用药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用药服务的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金晶  何萍 《贵州医药》2023,(1):137-138
目的 探讨格林护理模型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格林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Champiom健康信念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用药3个月降脂药和阿司匹林的用药依从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降脂药和阿司匹林用药6、12个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药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Champiom健康信念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应用格林护理模型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升患者对疾病的健康信念,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7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56.16±2.45)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6±1.3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3.17±2.08)、(1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情绪状态、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饮食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2,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临床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理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入院顺序编号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TAQ评分(18.32±2.64)分、Morisky评分(7.28±0.49)分高于对照组的(15.04±3.42)、(6.35±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首发青少年(11~18岁)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念认知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消极应对方式、SCSQ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HAMD-24、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HAMD-24评分(10.47±1.54)分、SCSQ消极应对方式评分(8.57±1.94)分低于对照组的(15.35±2.12)、(15.71±2.06)分, SCSQ积极应对方式评分(26.33±3.42)分高于对照组的(18.01±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SLE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消极情绪、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遵医服药(85.57±3.43)分、合理锻炼(84.49±4.30)分、科学意识(84.49±4.13)分和按时复查(85.95±3.57)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7.78±1.61)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65±1.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34±2.09)分、(11.97±1.63)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0.65±4.33)分,高于对照组(25.47±4.31)分(P<0.05);观察组护理后SLE患者专属生活质量量表(SLEQOL)中情绪管理(38.41±3.25)分、治疗效果(37.29±3.28)分、临床症状(38.97±3.36)分、躯体功能(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4S卧位肺康复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280例AE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4S卧位肺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指尖血氧饱和度、Borg量表评分、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及随访3个月急性加重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指尖血氧饱和度、Borg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指尖血氧饱和度、6MWT均大于本组干预前, Borg量表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指尖血氧饱和度(98.31±1.07)%、6MWT(456.51±72.48)m均大于对照组的(95.16±1.86)%、(394.42±52.06)m, Borg量表评分(0.92±0.38)分低于对照组的(1.51±0.41)分,生活质量评分(35.58±2.73)分高于对照组的(31.42±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药师通过家庭用药指导参与糖尿病慢病干预的效果。方法10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社区药师家庭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血糖检测依从性,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用药指导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血糖检测依从性分别为96.00%、96.00%、98.00%、94.00%,均高于对照组的84.00%、82.00%、86.00%、8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88.97±4.16)分、满意度评分为(90.86±3.5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12±4.11)、(83.50±3.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药师参与糖尿病慢病干预,提供家庭用药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干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干预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6.8±9.2)、(47.8±8.1)、(46.2±9.6)、(45.2±11.4)分,对照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6.7±8.9)、(48.1±9.3)、(49.1±8.1)、(45.4±9.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5.1±11.8)、(57.4±7.9)、(55.8±6.2)、(52.8±8.6)分,对照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50.6±9.3)、(52.6±11.3)、(52.3±6.3)、(49.2±7.3)分,两组患者干预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疾病的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慢性病规范性治疗的研究与应用。方法200例慢性病患者,按照入住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的临床用药不予以任何干预,干预组的临床用药则按照方案药师进行患教、监测(短信群发、微信群等手段)、定期随访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和用药费用。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用药依从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用药费用为(683.52±36.84)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12.24±58.6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参与慢性病规范性治疗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依从性,并降低患者用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的药学服务方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研究,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签约社区筛查出有高血压疾病的90例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接受MTM相关服务,对照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在比伐芦定预防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试验组75例。两组患者静脉应用比伐芦定均按标准执行,其中试验组围术期额外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院内出血事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院外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末TIMI≤2级0例,而对照组为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97.4%vs.80.0%,P<0.05)、术后服药情况(96.27%±4.63%vs.73.24%±3.75%,P<0.05)、生活方式改善情况(95.15%±4.12%vs.70.19%±3.67%,P<0.05)、门诊随访情况(93.64%±4.55%vs.75.36%±5.26%,P<0.05)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无BARC定义2级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EMI患者常规给予比伐芦定预防无复流的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及院外依从性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师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6月放疗科患者330例为对照组,PIVAS药师采用传统沟通模式;选取2019年8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患者321例为观察组,PIVAS药师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模式下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护结果、医生用药咨询数、药师用药干预采纳数、患者满意度。结果: 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临床实践后,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护中紫杉醇脂质体预处理时机达标率由46.73%提高到76.55%,奈达铂水化达标率由48.67%提高到97.25%,联合化疗给药顺序总体达标率由71.53%提高至96.78%,稳定性总体达标率由81.91%提高至99.12%,滴注时间总体达标率由72.69%提高至88.26%;医生用药咨询数由(25±3)例/月提高至(53±4)例/月、药师用药干预采纳数由(23±5)例/月提高至(67±9)例/月;与患者沟通时,用药教育完整性由66.67%提升至93.15%、用药咨询回答准确性由53.33%提升至86.60%、不良事件记录及时性由60.00%提升至93.46%(均P<0.05)。结论: 基于SBAR沟通模式,提升了PIVAS药师在临床实践中与护士、医生、患者沟通过程的专业性及满意度,在医、药、护多学科协作的建设中体现出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延续护理在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出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自愿分为对照组37例,干预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制定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登记表,建立出院指导规范化健康教育体系(对基于二级预防密切相关5个方面),于患者出院前3~7天进行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制作患者访视记录手册,于出院后1周末、4周末、12周末进行规范出院访视,并记录.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周末的单项依从性及依从性总分,结果显示:依从性总分干预组为(9.71±1.637)分,对照组为(7.22±1.873)分(t=6.011,P<0.05);单项依从性中,康复训练(t=5.255,P<0.05)、规范用药(t=5.516,P<0.05)、复诊随访(t=3.476,P<0.05)三项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的依从性,研究中建立了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体系,减少宣教的个体差异,提高护士理论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日常工作中对常见的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的观察来探讨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的患者共有100名,将这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干预和对照两组。每组50人。其中,干预组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教育和跟踪观察。对照组成员仅由医师单独指导用药,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并记录每个人用药信息,不良反应以及有关的医疗信息。并在3个月之后进行统一的随访调查。结果失访干预组2人,失访对照组12人。干预组服药依从率86.9%,就诊依从率92.5%而对照组服药依从率67.6%,就诊依从率57.9%。所以,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1年的综合干预,采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NSS-EC、N-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PANSS-EC评分为(6.70±1.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0±2.30)分;研究组N-BPRS评分为(48.21±11.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87±1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35.6%,低于对照组的75.6%;研究组家属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危机应对能力,可缓解精神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对促进其回归社会有较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成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被心血管科收治,且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临床药师管理的干预组86例和传统抗凝管理的对照组94例,进行抗凝管理的评价分析。结果患者首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干预组为89.5%,对照组为86.2%,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末次INR达标率分别为68.6%和52.1%,人均达标次数分别为9.97±3.02和6.05±4.02,治疗窗内时间(TTR)分别为(68.47±11.66)%和(55.82±17.60)%,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发生栓塞事件分别有11例与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的出血事件分别为4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INR≥5的例数为3例,对照组12例,P<0.05。干预组依从性低的患者比例为0,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52.32%;对照组依从性低的患者比例为9.57%,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26.60%。干预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后期INR达标率、达标次数及TTR,改善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提升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