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得到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共232首,包含228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4味,使用药物多为寒、温、平性,苦、甘、辛味,主归肺、胃、脾、心、肝经,功效多为清热、补虚、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7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4条,以及3类新处方。结论 以清解卫气营血热邪为核心,辅以活血、燥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等治法是《中华医典》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郁证的古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郁证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治疗郁证的古代文献数据库,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古代文献治疗郁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95首,涉及中药128味,古代文献中治疗郁证的药物使用频次的前十名依次为甘草、茯苓、陈皮、半夏、生姜、人参、香附、当归、川芎、酸枣仁。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半夏,演化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9个。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时以调理气机为主,辅以化痰、活血、清热、补虚之法,可以为现代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古籍治疗近视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在《中华医典》(第5版)和《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以“近视”“不能远视”“能近怯远”“近觑”为检索词。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化方药数据库,运用Origin 2022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运用Python 3.8.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分析、k-modes聚类分析。 结果 纳入45首方剂,包含85味中药。方剂功效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微寒、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肺、心经为主。高频药物共计18味,依次为茯苓、人参、远志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组药物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将18味高频药物分为3类。 结论 中医古籍治疗近视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用药甘温平和,补而不滞,可为近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贾春华  高黎 《西部医学》2018,49(2):47-49;52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医案》(第五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和营卫的用药规律。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中华医典·医案》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6首方剂,合计301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3 787次。对核心药物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中华医典·医案》收录的用于调和营卫的前4位高频药物分别为茯苓、当归、甘草、陈皮。结论历代医家在调和营卫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脾经,功效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元时期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搜集金元时期代表文献中治疗消渴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用药频次、关联度、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其核心组合,并形成新处方。结果共搜集处方156首,共含中药176味,药物频次1 188次。分析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57个,形成新处方6首。金元时期治疗消渴用药以甘寒、苦寒为主,核心组合和新处方中均有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透热的特点。结论金元时期治疗消渴方剂配伍规律有一定时代特色,与其对消渴的认识有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古代消渴方剂治疗规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癫痫临证方剂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处方遣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癫痫的古籍文献534条,收录有效方剂532条,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数据表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统计核心药物34味,将其按功效分为12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依次为朱砂、甘草、人参、牛黄、麝香、胆南星、远志、黄芩、半夏、大黄;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结论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镇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朱砂是癫痫临证用药中最常用的药物;补虚类药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药类;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是中医治疗癫痫的重要增效配伍药类.此规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基本与临床实际用药一致,故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癫痫选方用药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对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的中药处方的方药进行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 Modeler 14.1平台,对高频药物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崩漏的方剂42首,涉及中药64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10次的前11味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柴胡、白术、牡丹皮、川芎、茯苓、生地黄、香附、栀子;有强关联的5组核心药对组合分别为白芍与当归、白芍与柴胡、当归与柴胡、白芍与白术、当归与川芎。结果提示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时,注重采用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药以疏肝、养肝、柔肝,同时不忘行气活血、养阴生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选药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刊载的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统计处方中出现的各类中药的用药频次。结果:筛选有效文献80篇,录入95首方剂,包括127味中药,主要分4类,祛风湿药36味,总用药频次386次,活血化瘀药22味,总用药频次333次,解表药13味,总用药频次142次,补虚药14味,总用药频次120次。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兼顾补血活血、温肾固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整理古代医籍《中华医典》中治疗乳蛾的相关文献,探究治疗乳蛾的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中华医典》中治疗乳蛾的处方140首,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6.0和IBM 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处方中所有中药进行性味归经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对纳入的140首处方中的171味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得出甘草、硼砂、冰片、白矾、薄荷、青黛、芒硝、桔梗、皂荚、雄黄等出现频次较高。四气中寒性药物最多;五味中甘味药物最多;归经主要归肺经,其次是肝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荆芥-薄荷-桔梗、儿茶-青黛-冰片、儿茶-硼砂-冰片、防风-荆芥-甘草、玄参-牛蒡子-桔梗等核心药对为治疗乳蛾的常用药对。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4类;提取出8个有效公因子,即为治疗乳蛾的新方组合。结论 《中华医典》中治疗乳蛾的药物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化痰利咽为主,挖掘出的新方组合可供临床化裁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总结方文岩治疗乳腺癌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方文岩主任治疗女性乳腺癌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治疗乳腺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184首,涉及中药200味,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常用药对、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其中,频次≥35的高频药物有32味,排名前5位中药为柴胡、半夏、牡蛎、黄芪、当归;设置支持度个数50,置信度0.97,频率≥50的药对109个,排名前3位高频药对为半夏-黄芩、半夏-甘草、半夏-当归,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经居多,最终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 方文岩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疏肝健脾、通络为主,体现其"扶正祛邪通络"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业界将《大学语文》定位为人文素质教育课,这是语文教研的一大进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过分强调人文性,忽视语言性的现象。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学科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必须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没有语言教学,语文学科即丧失了工具性。文学离不开语言,...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层面讨论中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入门难的问题。作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中国哲学知识的欠缺。而中国哲学不仅是中医学入门之砖,更是晋阶之法。因此要突破入门的障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中国哲学知识的熏陶,这其中应该首重道家思想。同时为了避免中医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和悲观思想,还应站在哲学高度进行中西医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已有五十余年,迄今仍遭质疑。中医、西医究竟该怎样结合?文中提出必须立足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淌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概念特点与教学方法湖南省衡阳卫生学校王津生,李开生DiscussontheConceptofChineseMedicineandTeachingMethods¥WangJin-sheng;Likai-sheng(HengyangHealthSc...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医人物研究的特点,探讨了数字技术时代中医历史人物的标引方式,按照“确定人物范围—获取资料-确定知识点-建立关联-构建知识地图”的步骤,利用知识图谱、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人文的方法构建了中国历代中医医家知识库,实现了中医历史人物信息整合、关联知识分析、地理位置标注等功能,丰富了中医人物的资源建设,为中医人物研究、医家学术传承流派与时间空间的关系研究等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冬青 《医学与社会》2008,21(11):12-14
中医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因此,传统中医学与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整体观、辨证论治、平衡观和恒动观等特点。但这些独特的思维模式却受到现代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饮片识记课是中药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认药和辨识饮片是学生学习中药学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通过近几年学校内设置中药饮片识记课的教学方式,总结并分析了中药饮片识记教学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需要;是丰富学生课余学习中医中药文化的重要手段;是锻炼和培养中药教学、科研人才的平台;并起着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的窗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要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上发挥积极向导作用。新的考核机制必须将学生一系列的活动集中到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来,改变现在传统“应试教育”、“验证式实验课”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起促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的新型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国民卫生保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家对中医药的法律保护还存在缺陷和不足?文章在介绍古代?民国时期以及当前的中医药法制的基础上,剖析中医药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医药立法难点进行分析,为国家出台中医药基本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