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鼻底裂缘黏膜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既能减低鼻底缝合张力,成功封闭鼻底,又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在完全性唇裂患儿鼻底裂隙两侧设计蒂在下及内侧的翻转黏膜瓣,充分松解后,两瓣缘间断缝合闭合鼻底。口轮匝肌及皮肤的缝合,红唇的修复均按常规手术完成。结果用本方法治疗338例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鼻底封闭良好、平整饱满,鼻外形改善满意,伤口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以鼻底裂隙两侧黏膜瓣封闭鼻底,简单有效、张力较低,是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封闭鼻底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时一期行硬腭裂隙封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年龄为4.0~6.0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时一期行硬腭裂隙犁骨瓣封闭,后期观察硬腭创面愈合及口鼻瘘存在与否。结果: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硬腭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12~18个月龄二期腭裂手术时见硬腭部裂隙已完全关闭,无口鼻瘘存在。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安全、可行,利于腭裂手术时的软腭后退,使患儿有更好的腭咽闭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应用皮肤红唇复合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裂侧唇缘设计一皮肤红唇三角瓣,内旋推向健侧,再造唇珠;口轮匝肌、鼻小柱和鼻翼外侧角的松解、复位固定;鼻底构建与鼻堤形成等多种方法,于2008年4~12月,对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45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双侧唇高、鼻翼和唇红对称,鼻堤和唇珠明显,无鼻底凹陷,效果满意.结论 皮肤红唇复合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具有设计简单易行,切除组织量较少,瘢痕小,唇珠外形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单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临床分型,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修复术式,评价手术效果。方法:50例单侧上唇裂患者,平均年龄4.8个月,包括单侧完全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根据唇高分为4型,分别对各型应用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法、制定术后效果评定方法,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近期唇弓、唇红、唇珠恢复好,鼻畸形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唇裂修复根据临床分型应用个体化唇裂修复设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式及人中嵴形态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两侧唇峰高度差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术式,对31例单倒不完全性唇裂患者进行恢复唇峰高度、修复口轮匝肌、重建人中嵴、矫治鼻畸形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术式中的一种修复的31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上唇、人中嵴形态满意,部分接受鼻畸形矫治的患者,鼻畸形基本矫正,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唇裂修复术式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既能减小鼻底张力,又简单易行,且能确保鼻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在唇缘设计两片黏膜瓣,以减小鼻底张力,同时闭合鼻底、口鼻前庭瘘。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37例患儿,伤口均Ⅰ期愈合,瘢痕增生不明显,鼻底闭合良好,鼻底、鼻槛丰满。结论应用唇缘黏膜瓣修复鼻底,能有效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的鼻底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理想修复术式。方法:对Mi1lardⅡ法进行了改进,C瓣向上旋转修复鼻底,A、C两瓣的间隙则由B瓣尖端的小矩形瓣插入修复;增加了环鼻翼切口,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口轮匝肌重建;采用交叉“Z”形瓣插入法修复红唇。结果:自1997年始共修复286例,随访214例,除7例鼻底糜烂和口腔洞穿,最后以瘢痕愈合,4例出现患侧唇峰下降不彻底外,其余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Mi1lardⅡ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使唇部和鼻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正。  相似文献   

8.
徐海荣  张敬德  吕川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77-1779
目的:介绍一种综合术式一次性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一针法鼻小柱鼻翼脚复位固定,以缩窄和平齐鼻底;利用埋没导引针修复鼻翼软骨复位,改善鼻孔形状;带侧翼鼻假体隆鼻突出鼻部和加高鼻翼;上唇M瓣成形修整唇红缘重建唇弓;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32例,随访20例6个月~2年,外观和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埋线法修复鼻小柱、鼻翼脚、鼻翼软骨复位,M成形术和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术式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一次性整体修复继发鼻唇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综合术式一次性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方法。方法:采用一针法鼻小柱鼻翼脚复位固定,以缩窄和平齐鼻底;利用埋没导引针修复鼻翼软骨复位,改善鼻孔形状;带侧翼鼻假体隆鼻突出鼻部和加高鼻翼;上唇M瓣成形修整唇红缘重建唇弓;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32例,随访20例6个月~2年,外观和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埋线法修复鼻小柱、鼻翼脚、鼻翼软骨复位,M成形术和两红唇瓣覆盖修复红唇部等术式是值得推荐的一次性整体修复继发鼻唇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单侧完全性唇裂一期修复手术的前鼻底重建技术来减少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的方法。方法:2008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102例,前鼻底重建技术未改进组49例,改进组53例,技术改进在于利用Cm瓣和L瓣双层关闭前鼻底直达切牙孔部位,在随访期间观察患侧前鼻底凹陷以及前部口鼻腔瘘的发生率。结果:未改进组的前鼻底和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为30.6%和91.8%,改进组分别为9.4%和26.4%,统计学检测证实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Cm瓣和L瓣严密关闭前鼻底可以有效地减少前鼻底凹陷以及前部口鼻腔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转移健侧粘膜肌瓣加深前庭沟减少皮肤切口的术式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裂隙健侧粘膜肌瓣加深前颌部前庭沟,达到延长健侧唇高恢复唇珠外形的目的,解剖复位口轮匝肌,矫正鼻唇畸形,减少皮肤切口及瘢痕。结果:采用该术式修复单侧唇裂44例,经1~2年随诊,患者唇部皮肤瘢痕不明显,唇弓唇珠外形满意,鼻小柱偏斜鼻翼外侧脚移位得到矫正,前颌部前庭沟深度增加。结论:该手术设计在单侧唇裂修复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整复术的术式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术式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几线与口鼻轮廓线相一致,片使鼻翼外侧脚整体旋转复位,重建鼻槛及鼻底,通过鼻腔的V-Y黏软骨瓣使鼻翼软骨上推,矫正鼻畸形.结果 自2000年以来,应用此方法对69例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进行了修复,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术后瘢痕线不明显.结论 轮廓线切口以及鼻翼软骨上推复位的方法符合唇、鼻的解剖特征,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余波  张萍  罗锐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212-213
探讨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袋26例,阐明该术式的方法、优点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唇上部紧张度较大,鼻小柱居中,惠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人中嵴形态良好,直线状癜痕模拟人中嵴。结论:该方法集Millard法及下三角瓣法之优点,相互弥补其缺点,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是活性及难度较大,主要靠目测及临床经验.应在熟练掌握两种常用术式后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UCCP)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或鼻模(Nasal Split,NS)矫形的临床效果,为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可行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72例,根据有无同期进行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分为实验组(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及对照组(未行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每组36例,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nsing System,3DSS),对每组患儿进行面部可见光三维扫描采集鼻部形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尖偏斜度方面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而在鼻偏曲度、鼻翼口角距、鼻翼唇峰距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尖偏斜度方面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方法能够减轻继发鼻畸形的程度,为鼻畸形二期整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单侧完全性唇裂解剖功能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同期矫正鼻、牙槽嵴裂畸形的方法.方法 运用唇裂胚胎发育理论与Carstens的手术设计方法.唇裂修复同时行鼻翼软骨畸形的矫正,并运用基因重组成骨蛋白(rhBMP-2)修复牙槽嵴裂.结果 2004至2008年在美国完成唇裂手术45例,随访3~5年;2007年至今在国内完成单侧唇裂手术10例,随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运用Carstens技术能够早期矫正完全性唇裂鼻畸形与牙槽嵴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歪鼻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单侧唇裂术后继发歪鼻畸形的20例患者,联合应用整形外科鼻骨整形与耳鼻喉科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歪鼻改善明显。结论:整形外科鼻骨整形与耳鼻喉科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歪鼻畸形。  相似文献   

17.
改良Millard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Millard术式进行改进以常规用于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方法:在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时,常规应用仿Millard术式,并结合上唇瘢痕组织瓣,对所有唇、鼻畸形进行解剖复位。结果:应用本法共矫治单侧唇裂继发畸形58例,皮瓣全部成活,矫治畸形效果良好。结论:根据唇裂继发畸形的特点改进Millard术式,形成了与唇裂修复术不同的唇裂继发畸形矫治术专用术式。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new technique for repair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used in 230 patients. This is a modification of Reichert's technique for un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 It is based in three concepts: form, severity, and natural landmarks of the lip. All the incisions are placed on natural landmarks, between the aesthetic subunits of the upper lip. The incision for rotation of the philtrum is designed to imitate the column of the philtrum on the normal side with good aesthetic result. We do not use a subnasal incision on the lateral side. Since 1996, we have used this technique in 230 un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s. We obtained a good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result in the nose and upper lip. Our failure rate was 14%. We describe Reichert's modified technique, named the Reichert-Millard's technique, with good aesthetic results (fewer scars and more individual designs than traditional techniques) for repair of the lip and nose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left l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