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程度及生活行为能力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5例长期意识障碍患者实施温浴刺激、反射性诱发运动及用手背部轻微振动等综合康复护理方案,以意识障碍重轻度等级评分(NASVA)评价康复护理效果。结果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前比较,5例患者的NASVA 总值明显提高;上下肢关节挛缩有所改善,可经口摄食,可沟通等效果。结论实施康复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及生活行为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的催醒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67例。结果本组67例重型颅脑创伤长期昏迷患者,采用积极催醒法之后,39例患者意识恢复,其中,昏迷时间在3个月内通过该法恢复意识的有33例。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外伤的病人实行早期气管切开,辅助呼吸,输液扩容,稳定血压,避免早期低血压,低血氧与高碳酸血症,造成脑损害。综合催醒措施对长期昏迷患者有良好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昏迷患者促醒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脑外伤致长期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行头颅CT、MRI、脑干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检查后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并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整体护理,观察恢复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39例成功促醒,促醒率为81.3%;39例促醒患者随访意识恢复状态,11例恢复自主学习或工作,20例生活自理,8例仍需他人照料。结论:脑外伤长期昏迷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恢复意识,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整体护理对长期昏迷患者大脑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对近几年来本院应用纳洛酮治疗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患者全部治愈.其催醒时间为浅昏迷(1.74 0.44)h,中度昏迷(4.27 1.23)h,重度昏迷(28.56 12.08) h.结论纳洛酮对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疗效好、起效快、催醒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对近几年来本院应用纳洛酮治疗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患者全部治愈。其催醒时间为浅昏迷(1.74+0.44)h,中度昏迷(4.27+1.23)h,重度昏迷(28.56+12.08)h。结论:纳洛酮对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疗效好、起效快、催醒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脑昏迷的促醒作用。方法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兴奋性,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脑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7.
康复联合针灸治疗脑梗塞昏迷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脑昏迷的促醒作用.方法 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兴奋性,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脑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8.
李晓清  陈兵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66-196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清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8例严重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的植物状态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求情况,并据此采取心理护理。结果18例患者中,出现严重情绪波动,不同程度性格变化,角色认知冲突,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经积极治疗和心理护理,患者在昏迷40d~120d后意识逐渐恢复。结论心理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意识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文艳 《吉林医学》2014,(26):5963-5963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治疗组(给予舒适护理)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舒适护理对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儿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肢体障碍恢复、意识障碍恢复、颅神经恢复、惊厥恢复等体征恢复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复、智力障碍等伤残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肢体障碍恢复、意识障碍恢复、颅神经恢复、惊厥恢复等体征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复、智力障碍等伤残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1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起着优秀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昏迷、瘫痪及脑室外引流术等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昏迷、瘫痪及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护理治愈及好转101例,其中意识清楚、生活能自理者83例,瘫痪18例;死亡3例。结论有针对性地精心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昏迷、瘫痪及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途径。[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12月,对82例严重脑外伤病人进行综合治疗。[结果]76例在经过平均55天(30天~6个月)的昏迷期后恢复意识,其中52例(68.4%)恢复工作或学习,22例(28.9%)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结论]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其中大部分病人可恢复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疗效。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观察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观察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率提高,残余尿量减少,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8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在常规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包括早期康复运动功能护理、言语康复训练、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干预、高压氧治疗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35例(44.9%)重新获得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38例(48.7%)达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5例(6.4%)长期卧床和植物生存.结论:对重型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意识恢复后脑外伤昏迷患者吞咽困难吞咽训练以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患者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仅单纯进行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则在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过吞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后的残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入院后及出院前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残疾分级量表(DRS)和格拉斯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意识未恢复的患者应用促醒手段,意识恢复的患者强化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MMSE、Fugl-Meyer、FIM、DRS水平和康复治疗结局,并分析患者年龄、昏迷时间、病程和治疗时间对DRS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MMSE、Fugl-Meyer、FIM、DRS评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残疾水平明显下降。DRS评定结果与昏迷时间和程度及康复治疗时间有关,病程短、年龄轻、康复治疗时间长则功能恢复好,残疾水平低。结论: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后残疾水平明显降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康复治疗时间是决定残疾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般处于中、重度昏迷,且昏迷时间较长,怎样使昏迷病人尽快苏醒,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颅脑损伤发病机制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36例,经过综合催醒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71例)和康复护理组(71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康复护理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和颅神经障碍恢复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显著缩短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和颅神经障碍恢复时间,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春苏 《华夏医学》2007,20(5):920-92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并分析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41例意识恢复,1例死亡。结论:定期监测血糖,选用合适的降糖药,及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加强患者昏迷期间的护理,是确保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程春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976-97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脑出血患者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40例患者在发病早期给予肢体康复锻炼、语言训练、吞咽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36例患者仅给予综合治疗。对比2组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9%,其中出院时能恢复独立生活的占33%,生活还需要他人协助的占5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4%,其中出院时能恢复独立生活的占21%,生活还需要他人协助的占43%.2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