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粘膜病变出血31例分析吴萍(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221009)关键词食管胃粘膜病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图法分类号R575.2多年以来,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现食管胃粘膜病变也是另一个常见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探讨肝硬化与胃部病变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原因。结果表明肝硬化合并出血以胃粘膜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梁健  黄志清 《广东医学》1997,18(12):819-820
对86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胃病(PHG)患者的肝功能改变与PHC病变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按Child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及并发胃粘膜出血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病变也逐渐加重,并发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增多。PHG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胃粘膜病变临床探讨张磊随着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人们注意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近半数来自胃粘膜病变所致的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本文通过对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文献,临床探讨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指导转归及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急诊胃镜检查确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8例,胃粘膜病变出血22例,胃溃疡出血4例,且年龄越大,合并胃粘膜糜烂出血者越多。经针对性治疗64例中60例恢复,4例死亡。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机率较高,故在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的同时,使用抑酸剂及粘膜保护剂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的病因诊断。对37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出血后行胃镜检查,并在镜下分析出血原因。结果:59.7%患者出血是单纯由于食管静脉曲张所致,40.3%是由于单纯胃、肠道病变或食管静脉曲张与胃肠病变双因素所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线破裂所致。现发现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合并胃部病变引起,出血程度轻,预后差。现将收治的30例老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丽颖  何伟力 《吉林医学》1996,17(6):338-339
本文对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在发病48h内做胃镜检查。结果:食管静脉曲张为唯一出血原因者52例,占68.4%;其他出血原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76例中48例合并胃粘膜病变,占63.2%。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高,在治疗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外,还应对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朱松华  钟柏蒿 《重庆医学》1995,24(4):200-201
血吸虫病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较少引起注意,本文对20例血吸虫病硬化所致的消化道粘膜病变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下称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资料分析,发现上消化道粘膜病变18例(占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消化性溃疡2例(占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提出引起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上消化道粘膜组织慢性缺氧微小循环障碍等5项因素有关,并对临床诊断和防治提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胃粘膜病变及上消化道出血乔美玲,朱希芳(包钢三医院内科,包头014010)随着消化道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胃粘膜改变消化道出血有了较多的了解,国内外已有报道[1-4]。本文对5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所致的胃粘膜病变...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2年1月─1993年12月对10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资料本组103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化验、B超、CT等检查,全部符合肝硬化标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其中男89例,女14例,肝炎后肝硬化99例,酒精中毒肝硬化4例,用电子胃镜观察出血原因,食管静脉曲张(EV)按palnet分I、互、正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消化道出血原因。全组103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呕血88例,单纯便血15例,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41例(39.8%),EVB38例(36.9…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食管、胃黏膜病变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这些病变都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1].现将我院收治的29例中年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7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胃镜诊断的胃粘膜病变进行了分析,72例均有不同程度食道和(或)胃底静脉曲张。72例中,食道静脉曲张伴胃粘膜病变44例;伴胃溃疡6例;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72例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其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胃粘膜病变出血14例。本文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肝硬化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部位、致病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原因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出血为主,少数是由于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导致的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治疗,对症给药,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我们应用甘氨酸加压素静脉注射,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了例,疗效满意,现梅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约占60%;以及由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出血(即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约占30%~40%,后者主要包括溃疡病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以及少见的胃底血管瘤破裂出血、异位血管扩张症出血等。所以,药物治疗一是要降低门脉压(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对6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肝功能改变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门脉搏高压性胃病(PHG)的病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呈正相关。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也逐渐加重,并发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其临床预测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在出血后的48h内等待其病情稳定,并及时给予胃镜检查,观察出血部位,分析出血原因。结果:镜下发现出血灶的患者共174例,达到87.0%的阳性率,出血灶主要表现为血痂、白色血栓或新鲜出血。32.0%的患者为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包括消化性溃疡出血2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9例,出血部位不明者25例,其余68.0%的患者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中比较重要的还包括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在临床上应尽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海南地区老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本文对海南地区89例肝硬化进行分析,结果,肝炎后性肝硬化63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临床表现中发热48.31%,黄疸55.05%,腹泻30.33%,消瘦65.16%,并发胆道病变68.53%,上消化道出血20.22%,原发性肝癌17.97%,病死率34.8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部分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抗Hp-IgG、IgM,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44例肝硬化中,2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占54.5%),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5.8%(11/24),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5.0%(6/24)。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占29.2%(7/24);血清抗Hp-IgG、IgM的阳性率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胃粘膜病变(包括粘膜糜烂、溃疡)占一半以上,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Hp感染不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