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垂体腺瘤MRI强化特征与VEGF、bFGF mR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T1W I动态增强及常规MR I表现与VEGF和bF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urbo-FLASH)T1W I动态增强和常规MR I,术后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 I表现与VEGF和bFGF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VEGF、bFGF mRNA值有显著性差异(Ρ<0.05)。VEGF和bFGF与SSm ax呈显著正相关(Ρ<0.05)。肿瘤强化率不同程度间的VEGF、bFGF值有显著性差异(Ρ<0.05)。结论垂体腺瘤MR I强化特征可一定程度反映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星形细胞瘤动态增强MRI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动态增强MR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对33例星形细胞瘤术前采用TurboFLASH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获得对比剂首过期曲线的最大斜率(SSmax)和Tm1两参数.术后取病检分别进行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每一标本的VEGF表达程度及MVD.将VEGF表达与SSmax、Tm1分别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VEGF不同表达程度的星形细胞瘤之间的SSmax或T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的SSmax与VEGF表达程度成正相关,rs值为0.68;Tm1与VEGF表达程度成负相关,rs值为-0.697,P值均<0.001.VEGF表达程度与MVD存在相关性. 结论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程度与SSmax、Tm1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VEGF促进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对星形细胞瘤动态增强MRI曲线分析有助于预测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点与动态增强CT表现的相关性,以阐述其动态增强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46个肾上腺肿块(腺瘤23个、非腺瘤18个、增生结节5个)均行动态增强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首先评价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表现,而后分析肾上腺肿块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时间-密度(T-D)曲线、廓清率(Wash)]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腺瘤与非腺瘤间T—D曲线类型和7min延时点相对廓清率(Washr)和绝对廓清率(Washa)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肾上腺肿块T—D曲线廓清迅速组(A、C型)与廓清缓慢组(B、D、E型)间、7min延时点Washr≥34%组与〈34%组间、Washai≥43%组与〈43%组间MVD、VEGF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廓清曲线为A、C型,和(或)Washr≥34HU,和(或)Washai≥43%组均提示为腺瘤,反之提示为非腺瘤。T—D曲线廓清迅速组、7min延时点Washri≥34%组和Washa≥143%组MVD、VEGF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廓清缓慢组、〈34%组和〈43%组;由此提示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与MVD、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腺瘤和非腺瘤间MVD和VEGF表达存在显著不同。结论MVD和VEGF可能是导致腺瘤和非腺瘤具有不同的T—D曲线类型和廓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态增强磁共振在评价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将肝细胞癌(HCC)的动态增强MRI与组织学微血管密度(MVD)这一肿瘤预后的可靠指标进行对照性研究。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经MR检查、治疗性肝癌切除术和病理证实的HCC,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数肿瘤微血管,以其均值分高、低MVD两组。在MRI上测量肿瘤T1WI、SPGR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度,计算对比增强率(CER),并将动态增强曲线分成四型。结果:47例的MVD值与MR的对比增强率呈正相关,高MVD和低MVD两组的CER值和增强曲线构成具有显著的不同。结论:肝细胞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和对比增强率能够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和谐,从而有助于判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目的研究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技术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骨骼-软组织肿瘤39例41个病灶进行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计算肿瘤最高灌注区域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max)和肿瘤边缘-中心灌注差异率(Rrim-cen)。对肿瘤作病理学检查,确定其良恶性,并计数肿瘤最高灌注区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Smax和MVD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MVD和SSmax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良、恶性肿瘤Rrim-cen的中位数分别为0.000和0.278,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z=-4.175,P<0.01),恶性肿瘤的Rrim-cen值大于良性肿瘤。以0.115作为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阈值,则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可达82.6%、100%和90.2%。结论Rrim-cen对鉴别良恶性骨骼-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用于鉴别较大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SI-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的血管化情况,但SSmax在良恶性骨软组织肿瘤之间存在较多重叠,还不能用作鉴别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转移(16例)组、病灶内胆管扩张(8例)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病灶内胆管扩张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强化形式组间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SI(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有相关性.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的MRI特点。患者均行蝶鞍区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薄层增强和平扫,39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显示未见异常41例(15.4%),微腺瘤179例(67.3%),大腺瘤42例(15.8%),巨大腺瘤4例(1.5%);垂体卒中13例(4.19%)。MRI对垂体ACTH腺瘤的阳性发现率为84.6%(225/266);动态增强的阳性发现率为87.2%(34/39)。本组MRI未见异常和明确微腺瘤的术后内分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87.8%,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蝶鞍区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助于垂体ACTH微腺瘤的术前定位,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微小腺瘤的术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MRI表现及最佳检查序列。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胰岛素瘤的MRI表现,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常规增强和动态增强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比较增强前后MRI不同序列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并与CT检查进行对照。结果:MRI检出了所有6例胰岛素瘤,其中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的检出率最高(6/6),其次是常规SE T1WI(5/6),而FSE T2WI(2/6)、常规增强T1WI(2/5)和动态增强检查(2/3)的显示率较低,但增强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显示肿瘤的富血供特征。CT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平扫1/4,双期增强2/3)要低于MRI。结论:对于胰岛素瘤,MRI是一种较佳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检出双期增强CT检查漏诊的肿瘤。MR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是最佳检查序列,增强尤其是动态增强则能反映肿瘤的富血供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观察患者动态增强MRI检查参数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IR表现、MVD和VEGF表达差异,分析乳腺动态增强MIR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16例,乳腺恶性病变18例,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动态增强MIR表现、MVD和VEGF表达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早期增强率(EER)、时间-信号增强曲线(TIC)类型、MVD及VEGF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增强峰值(SImax)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动态增强MIR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MVD和VEGF与TIC类型显著相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EER显著相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可反映乳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血管生成差异,对于乳腺病变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