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按需排尿对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4例。两组患者术后行膀胱功能锻炼,同时对照组实行间断夹闭尿管定时放尿方法,研究组实行按需排尿。了解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的同时实施按需排尿,可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尿管拔出后残余尿量(100ml)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外,均在术后第3天给予定时开放尿管、膀胱冲洗,观察组术后第7天在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0 mg进行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术后10 d拔尿管后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 ml 31例,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8.8%;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 ml 20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41.2%;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穆圆  田洁 《天津护理》2010,18(1):36-37
目的: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7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执行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包括腹肌、缩肛运动锻炼和排尿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进行积极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膀胱功能锻炼、监测尿量和护患共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因素,旨在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将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的6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患者年龄,尿路感染,放疗、化疗,临床分期,手术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坐浴、膀胱功能锻炼等指标。结果63例患者,其中26例术后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1.3%;年龄大、术前尿路感染、广泛切除术者和缺乏膀胱功能锻炼者易发生尿潴留,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膀胱炎症和膀胱功能强化锻炼是影响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诸多影响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因素中,高龄和膀胱炎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而膀胱功能锻炼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文芳  曹文学  史甜   《护理与康复》2018,17(8):67-69
目的探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照手术时间顺序,2016年7月至12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6月行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进行膀胱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膀胱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尿路感染率、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及拔管后残余尿量、第1次排尿成功率、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率14.9%,留置导尿管的时间(11.98±1.215)d,残余尿量(84.00±67.492)ml,第1次排尿成功率68.1%,尿潴留发生率17.0%;观察组尿路感染率2.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9.58±0.839)d,残余尿量(56.78±38.438)ml,第1次排尿成功率91.1%,尿潴留发生率4.4%,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Kegel运动联合膀胱容量测定进行膀胱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而且为导尿管拔除提供客观依据,有效减少了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邱锡坚  黄亦武 《护理研究》2006,20(24):2210-2211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对宫颈癌(Ⅰb期~Ⅱa期)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病人85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对照组定时放尿。[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尿潴留3例,需重置尿管5例;对照组出现排尿困难10例、尿潴留10例,需重置尿管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中较定时放尿方法更能锻炼膀胱功能,更能减少或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护理,减少尿潴留发生。方法指导患者提升与收缩骨盆底肌肉,尽可能坚持10s,然后放松4s,重复进行,每次坚持5min,并配合耐力练习和速度练习,加强括约肌功能对膀胱、尿道提供支持。结果115例宫颈癌术后38例出现不同程度尿潴留,通过再次留置导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均恢复健康,3例出现顽固性尿潴留,其中1例保留尿管达50天并进行中医、物理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加强膀胱功能锻炼是改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主要包括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预防性护理,认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尿路感染的预防、膀胱功能的锻炼、盆底肌功能训练、早期夹闭镇痛泵等可以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引入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序及数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拔除尿管6~7h,2组患者行残余尿测定,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进而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促使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患协同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的10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保留尿管、定时放尿、膀胱冲洗等常规处理后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性导尿,并于术后10d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相应需求,采用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者分工配合的护患协同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总尿管留置天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和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方的护患协同模式助于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和训练间歇性导尿的效果,减轻尿潴留程度,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膀胱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32):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及干预组50例,干预组除行宫颈癌术后常规尿管的护理外,同时给盆底肌、腹肌训练,个性化夹尿管训练、膀胱区频谱治疗等护理措施;常规组则行宫颈癌术后常规尿管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7天开始白天夹尿管2h开放一次,夜间持续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4 d按期拔尿管的人数多,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对宫颈癌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林仲秋  张丙忠  陈勍 《新医学》2007,38(11):735-737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的应用价值. 方法:91例宫颈癌根治患者,术后分别行膀胱造瘘带管法(研究组,45例)导尿和经尿道留置尿管法(对照组,46例)导尿,观察研究组膀胱造瘘管的手术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留置瘘管(对照组为尿管)的时间、术后由于排尿困难重插尿管次数及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拔除造瘘管后伤口自行愈合、无明显渗液44例(98%),拔除造瘘管后造瘘口有少许渗液1例(2%),予伤口换药、抗生素局部喷涂,8日后愈合;对照组术后24例(52%)需重插尿管.研究组尿潴留率、术后留置瘘管(对照组为尿管)的时间、重插尿管次数及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00%、22(16~34)日、0及37%,对照组则分别为51%、15(10~38)日、1(0~4)次及36%,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留置瘘管或尿管的时间及重插尿管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造瘘带管法简便、易行,不增加术后尿路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前拔除留置的尿管,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80例宫颈癌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中断训练、腹肌训练、Valsalva屏气法及Crede手压法、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放尿、热滚动按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为(9.65±1.49)d.对照组的时间为(15.88±4.03)d,有显著差异,术后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尿功能锻炼配合温针灸促进宫颈癌术后排尿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妇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控尿功能锻炼配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干预组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4,P=0.039);干预组留置尿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6.381,P=0.000),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7.610,P=0.000);干预组自主排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Z=-4.496,P=0.000)。结论采用控尿功能锻炼配合温针灸可以有效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11):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