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7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同时辅以认知训练。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简化的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 结果2组患者认知功能LOTCA各项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早期脑卒中患者不同的发病部位和性质,研究患者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特点,以便在临床采取相应的认知康复治疗而提高疗效。 方法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19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比较不同发病性质的大脑左、右侧半球损伤患者的VCI特点。 结果左大脑半球梗死组与出血组比较,LOTC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梗死组知觉分组总分高于出血组(P<0.05)。右大脑半球梗死组和出血组比较,LOTCA总分和分项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比较左、右大脑半球脑梗死组,LOTCA总分左侧低于右侧(P<0.05),其中定向、思维运作分组总分左侧低于右侧(P<0.01或<0.05);比较左、右大脑半球脑出血组,LOTC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定向、知觉分组项左侧低于右侧(P<0.01或0.05)。 结论左大脑出血和梗死者相比,出血者更要注重知觉功能的康复;左和右侧大脑梗死者相比,左大脑梗死者更要注重对定向、思维运作训练;左和右侧大脑出血者相比,左大脑出血者更要注重对定向、知觉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均未使用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观察组同时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LOT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常规运动、作业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干预,疗程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LOTCA、Brunel平衡量表(BBA)、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发现其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平衡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认知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 方法根据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选取98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 结果入选时2组患者LOTCA评分、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以观察组患者LOTCA评分[(99.4±8.4)分]、MBI评分[(80.7±5.9)分]、P300潜伏期[(373.45±52.13)ms]及波幅[(7.87±2.63)μV]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DL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结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予运动训练和早期认知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TCA)、改良Barthel指数(M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LOTCA总分和项目评分,以及MBI评分均升高(t 5.480, P 0.05),SAS和SDS评分显著降低(t 10.227, P 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和LOTCA评分总分以及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 2.648, P 0.05),SDS评分下降(t=2.818, P 0.05)。结论结合音乐疗法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及渐进式抗阻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眼针治疗组、认知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眼针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眼针针刺,认知训练组患者则同时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眼针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OTCA视运动组织能力评分[(23.65±4.26)分]、知觉能力评分[(21.13±2.31)分]、思维运作能力评分[(18.66±4.45)分]、注意力评分[(3.31±0.41)分]、总分[(70.41±5.87)分]及MBI评分[(79.31±6.67)分]亦显著优于眼针治疗组及认知训练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再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无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感觉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另外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对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恢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健 《中国康复》2016,31(2):128-130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2组增加头皮针治疗,观察1组增加背景音乐下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试(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LOTCA、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且观察1组LOTCA总分、子项目中除注意力外各项以及FMA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2组的LOTCA总分、视知觉、思维操作、视运动组织以及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1组的思维操作及LOTCA总分较观察2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结论: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全面改善,优于单纯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结合头皮针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