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泛素耦联酶E2C(UBE2C)属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E2酶家族,其通过调控cyclinA和cyclin B的周期性变化在维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UBE2C通过其N末端来控制细胞周期末期促进复合物(APC)的激活阈值,并加强对APC检查点的调节,而UBE2C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表达又受APC的调控.UBE2C在多种肿瘤细胞株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增殖、转化以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人类泛素耦联酶E2C(UBE2C)属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E2酶家族,其通过调控cyclinA和cyclin B的周期性变化在维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UBE2C通过其N末端来控制细胞周期末期促进复合物(APC)的激活阈值,并加强对APC检查点的调节,而UBE2C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表达又受APC的调控.UBE2C在多种肿瘤细胞株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增殖、转化以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韩少山  孙昊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4):867-869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最重要机制之一。蛋白质的泛素化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缜密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参与调节细胞内多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泛素偶联酶UbcH10属于泛素偶联酶E2家族,其与特定的E3酶相互作用引起底物蛋白的降解,是一种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的细胞周期蛋白。UbcH10可激活Cdc20/APC,与细胞周期进展、细胞分裂、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UbcH10表达异常可导致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细胞分裂异常。目前已有研究证明UbcH10是一种具有癌基因性质的泛素偶联酶。UbcH10在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卵巢癌、肝癌、脑胶质瘤、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提示不良预后,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UbcH10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泛素化修饰是蛋白质降解的信号,调节体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途径之一[1] ,密切参与细胞周期、信号转导、DNA修复、免疫反应、转录调控等. 泛素化修饰中的泛素连接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泛素化修饰被3种关键酶共同介导,其中E3泛素连接酶介导活泛素分子从结合酶E2转移到底物,不同的泛素连接酶靶向不同的底物蛋白,决定泛素化修饰的特异性,故E3连接酶于泛素化修饰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通过对泛素化蛋白进行降解,在细胞周期发展、基因转录及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途径主要包括两步,即蛋白的泛素化,由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及泛素连接酶(E3)等共同完成;经泛素化的蛋白随后被26S蛋白酶体复合物降解。E3家族成员SCFSkp2泛素连接酶由Skp2与Skp1,Cul1/cdc53及Rbxl结合形成。Skp2属F-盒蛋白家族成员,在泛素化过程中负责对底物蛋白的识别而决定SCFSkp2复合物作用的特异性。Skp2 通过对多种靶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而与细胞周期调控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龙成凤 《癌症进展》2019,17(9):996-998
多梳家族蛋白(PcG)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癌变、老化、X染色体失活、决定细胞结局及干细胞分化,是一类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因子。环指蛋白1B(RNF2)作为PcG的重要成员,具有环指结构域,凭借其E3连接酶的特性可催化组蛋白2A(H2A)119位赖氨酸单泛素化,从而通过压缩染色质造成基因沉默并抑制转录延长阶段的进行,在干细胞增殖分化、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研究发现RNF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7.
TRIM4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44)是TRIM家族成员,含有B-box、coiledcoil和锌指结构域(RING finger)。TRIM家族作为E3连接酶参与泛素化过程,该酶负责从E2结合酶上转移泛素到特定的靶点上。TRIM蛋白与很多生理学过程有关,包括细胞增殖、DNA修复、信号转导和转录。已有研究证实TRIM蛋白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并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TRIM蛋白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从TRIM44蛋白的基本信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TRIM4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泛素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蛋白。泛素结合酶参与各种真核生物的代谢过程。泛素结合过程中所必需的泛素结合酶在真核生物中是高度保守的。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组与泛素结合酶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包括MMS2,CROC-1等。但这组蛋白都不具有泛素结合酶与泛素结合的活性半胱氨酸残基,它们被命名为纱结合酶变体蛋白。有实验表明,UEV蛋白参数与真核生物扔细胞分化,细胞周期调节,DVA修复等过程,而且与肿瘤发生有关。U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泛素结合酶E2C(UBE2C)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中的表达模式、临床预后价值以及调节KIRC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数据库(HPA)分析UBE2C基因在KIR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合KIRC患者的临床信息,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BE2C基因在KI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了解UBE2C基因调控KIRC的分子机制。计算KIRC患者中的浸润免疫细胞含量,并评估UBE2C基因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KIRC组织中的UBE2C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KIRC组织中UBE2C表达与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TNM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BE2C可作为预测KIR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SEA结果表明,UBE2C可能参与调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周期检查点、ECM糖蛋白等多条信号通路。UBE2C基因表达水平与KIRC肿瘤微环境中T...  相似文献   

10.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重要调节系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在肝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去泛素化酶可以逆转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凋亡和自噬、肿瘤的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等。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去泛素化酶的功能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对去泛素化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特异性去泛素化酶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综述,为寻找肝癌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ubiquitin specifi c protease 2,USP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q23.3,转录在5’端不同的切割产生不同的亚型,翻译后产生不同长度的蛋白如USP2a、USP2b和USP2c。USP2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通过特异性识别靶蛋白,使靶蛋白去泛素化并阻碍其降解,与细胞周期调控、生物钟调节等关系密切。与肿瘤有关的研究中,USP2蛋白的高表达或抑制导致其底物蛋白的含量变化,影响细胞的增殖、成瘤和浸润。在一些培养的细胞系中USP2高表达呈现癌基因特性,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但是在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促凋亡效应的环节中需要USP2蛋白的参与。出现这些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肿瘤中存在不同的同型USP分子和其底物偶联的不同泛素链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泛素一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蛋白质翻译后调控的重要途径,能够维持机体内蛋白质水平的平衡。Cullin3(Cul3)作为支架蛋白参与构成泛素连接酶复合物,通过与具有BTB(bric—abrac,tramtrack,and broad complex)结构域的接头蛋白结合,特异性识别底物并介导底物泛素化,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周期调控和血压调节等生理过程。研究发现,Cul3功能失调后导致原癌蛋白积累或过度降解肿瘤抑制蛋白,与肿瘤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以及Cul3介导底物蛋白降解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3.
已证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途径,参与人体内许多细胞生命活动。近年来,随着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研究加深,逐渐发现蛋白的泛素化调节是一个可逆过程,细胞内同时还存在一些特异的去泛素化蛋白酶进行负向调节。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亚家族,作为亚家族成员之一的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SP9X)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且与肿瘤的分期及预后相关,因此,针对USP9X的靶向治疗,将会为肿瘤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A型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是一种细胞支架蛋白,能够锚定一些关键信号分子,如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以及动态调节β2-肾上腺素受体复合物.AKAP12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KAP12在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同时也是潜在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5.
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通过泛素化许多周期相关蛋白对其进行降解,在细胞周期发展、基因转录及信号转导等过程巾发挥重要作用。此途径主要包括两步,即蛋白的泛素化,由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及泛素连接酶(E3)等共同完成;经泛素化的蛋白随后被26S蛋白酶体复合物降解。  相似文献   

16.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内蛋白质的产生和降解必须保持着动态平衡,才能维持细胞的稳态和正常功能。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与靶蛋白结合形成一条多泛素链,将底物蛋白泛素化,使靶蛋白被26S蛋白酶体所识别和降解。UPP可高效并高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尤其是一些短寿命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以及变性变构蛋白等。泛素化过程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质控系统,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比如细胞凋亡、MHCⅠ类抗原的递呈、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靶蛋白的降解功能失常时,可以引起癌蛋白聚集、抑癌蛋白异常降解、突变细胞凋亡受阻和增殖加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UPP的异常改变不仅与恶性肿瘤的病因学有着直接关素,并且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5-Aza-dC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口腔表皮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及其相应的亲本敏感MCF-7和KB细胞的生长抑制率;FCM法检测不同浓度5-Aza-dC(1、5和10μmol/L)作用72h及5-Aza-dC(10μmol/L)作用24、48和72h后,各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E和p21waf1/c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Aza-dC对耐药细胞株MCF-7/ADR及KBV/200均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E和p21waf1/c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结论:5-Aza-dC可以通过使MCF-7/ADR及KBV/200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从而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E和p21waf1/ci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野生型RASSF1A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i L  Xue WJ  Li P  Wang ZW  Wang P  Li HX 《癌症》2008,27(9):924-928
背景与目的:RASSF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基因抑制肿瘤增殖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探讨野生型RASSF1A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QGY-7703,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细胞周期的测定,Western blot分析其cyclin D1、cyclin E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及RT-PCR检测野生型RASSFIA基因的表达来分析RASSF1A基因对cyclin D1启动子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野生型RASSF1A基因的表达可使QGY-7703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使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但不影响cyclin E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外源性cyclin D1的表达可使野生型RASSF1A基因引起的QGY-7703细胞G1/S期阻滞消失.野生型RASSF1A基因表达不影响QGY-7703细胞cyclin D1启动子的活性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野生型RASSF1A基因通过转录后机制负性调控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使肝癌细胞株QGY-7703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  相似文献   

19.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春玲  宋咏梅  樊飞跃  詹启敏 《肿瘤》2007,27(4):322-326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Ks)结合,受磷酸化、去磷酸化调节,所形成的活性复合物为MPF即细胞促分裂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能转位入核,磷酸化其核内底物,促进细胞的G2/M期转变;并能通过磷酸化调节多种蛋白的活性与分布而参与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分离。cyclin B1在许多肿瘤中异常表达,呈现出癌基因的特性,cyclin B1过表达与定位的改变受p53、c-myc、H-Ras、Aurora A、Gadd45等多个基因的调节,而且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龚恋  何东  曹科 《中国肿瘤》2019,28(1):46-49
摘 要:顺铂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但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顺铂耐药被报道与蛋白泛素化密切相关,蛋白泛素化由3类酶即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化连接酶(E3)催化,其中E3在泛素化过程中可通过识别与调控底物表达来影响顺铂药物敏感性。该文通过对E3调控底物影响顺铂药物敏感性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恶性肿瘤的顺铂耐药逆转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