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将腹股沟疝手术切口移至腹股沟皮纹处,一可达到美观效果,二可避免一些并发症。方法将原腹股沟区手术切口平行地移至腹股沟皮纹处,确定位置及长度,轻71切开皮肤及浅筋膜,于浅筋膜下向腹股沟区作潜行游离,直到显露腹外斜肌腱膜。结果对98例腹股沟疝及4例股疝采用改良切口,腹股沟区无手术瘢痕,腹股沟处的切口瘢痕亦不明显,美观效果好,无一例切口液化、感染及与精索粘连等并发症。结论腹股沟疝采用改良切口有明显的美观效果,同时避免一些并发症,并不增加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工合成材料学科的不断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在外科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3].为进一步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平片式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术式改进的重点是在尽量不改变腹股沟区正常解剖的情况下,无张力修补腹壁薄弱区。近10年间无张力修补技术和新型人工材料的引进,使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疝修补术,被认为是疝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但对选择何种术式和应用何种材料更为合理尚无定论。作者自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采用平片和网塞充填+平片2种术式,对62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疝是常见老年外科疾病。由于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腹横筋膜缺损,腹壁神经调节功能低下,腹股沟管薄弱松驰,又往往合并便秘、咳嗽、肥胖等腹压增高因素,所以老年腹股沟疝发病率达2~4%以上。术后复发率也很高,而且再次手术还有较高复发率。我院对老年复发性疝进行了手术观察和探讨。自1987年8月~1988年8月共做60例老年疝修补术和10例他院手术后复发转院来治疗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1例复发。手术方法:首先充分解剖腹股沟管,寻找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嘉兴市第一医院2009-01至2014-05期间所确诊的17例腹股沟疝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男性患者最常见,男女比例为4.67:1,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呼吸困难及发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500μg/L,12例动脉血气分析异常,16例心电图提示异常,1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异常,4例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存在下肢静脉血栓,10例腹股沟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左腹股沟疝,7例提示右腹股沟疝。6例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4例存在影像学改变。15例患者行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CT)血管造影检查均出现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经治疗后,17例患者中有4例死亡,死亡率23.5%。结论:腹股沟疝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极易漏诊,且病死率高,故应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来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6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站立及咳嗽时出现,伴有坠胀感,平卧后包块可消失,无腹痛腹胀,一直未予治疗。包块逐渐增大,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腹股沟疝"收入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精神正常,大小便无异常,近期体重无变化。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大小为5.0 cm×3.0 cm质软肿物,未入阴囊,平卧后可还纳入腹腔,外环口松弛,还纳后压住深环肿物不再突出,嘱其咳嗽指尖可有冲击感。遂行全麻下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中置入腹腔镜后发现套管被脂肪组织包裹,无法进入腹腔。  相似文献   

7.
董勤玉  马义磊 《山东医药》2004,44(24):39-39
1999~2003年,我院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29例,选择其中巨大斜疝和直疝21例,采用切口区真皮片加固腹后筋膜,成形腹股沟管后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难以耐受或接受再次手术的高龄绞窄性腹股沟疝伴肠坏死患者一期疝修补术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腹股沟绞窄疝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腹股沟切口感染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术后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期处理坏死肠段加腹股沟疝修补术组(A组)23例,年龄80岁±6岁.未行疝修补组(B组)21例,年龄66岁±12岁.A组手术时间、APACHEⅡ评分长于(高于)B组(133min±12 min vs 116 min±12 min,10分±2分vs 6分±2分),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18 d±3d vs 17 d±3 d,P0.05),A组术后并发症16例,其中腹股沟区切口感染4例,B组术后并发症12例,其中腹股沟区感染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术后腹股沟切口感染概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诊18-36 mo复发率低于B组(0/16vs 4/18).结论:对于高龄绞窄性腹股沟疝伴肠坏死患者,如果术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一期行坏死肠段切除加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以降低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5-06~2015-11收治的2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无张力修补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血清肿发生。随访1~4个月,无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发生。结论腹腔镜无张力修补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能会解决术后血清肿并发症问题,尚需要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论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沈庆坡 《山东医药》2001,41(16):75-75
患者 ,男 ,11岁 ,因左腹股沟突发痛性肿物 3小时于 2 0 0 1年 2月 19日入院。既往无腹股沟疝病史。查体 :T37℃ ,P82次/ m in,Bp10 0 / 6 8mm Hg。左腹股沟皮下环处有一约 4cm× 5 cm的肿物 ,触痛甚 ,质韧 ,基底部有一细蒂 ,左阴囊发育小 ,睾丸缺如 ,超声波检查示左腹股沟区肿物呈囊实性。初步诊断为左隐睾合并腹股沟疝嵌顿。入院后静脉补液 ,肌注复方氯丙嗪2 0 mg,行手法复位。肿物不能回纳腹腔 ,立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松解术。术中见肿物为囊实性 ,突出于皮下环至皮下 ,皮下环紧缩 ,肿物嵌顿 ,呈暗红色。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行皮下环松解。…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 ,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自Bassini介绍疝修补术以来 ,已有 80余种术式 ,但手术复发率仍较高。本院从 1987年开始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皆为男性 ,年龄 65~ 80岁 ,平均 73 4岁 ,病史 3月至15年 ,单侧 5 4例 ,双侧 2例 ,腹股沟斜疝49例 ,腹股沟直疝 7例。伴有Ⅰ度前列腺增生、慢性咳嗽、便秘及腹壁极其薄弱者等 12例。按Nyhus腹股沟疝分型 ,其中Ⅱ型 18例 ,Ⅲ型 3 2例 ,Ⅳ型 6例。1.2 修补材料 选用单纤维编织聚丙烯网 (marlex ) …  相似文献   

12.
腹外疝统指腹部脏器经腹壁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以腹股沟疝为多见,股疝、脐疝次之。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因腹壁损伤、感染、肌肉废用造成腹壁薄弱或缺损,在腹内压力不断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分娩、腹水、举重等原因)而致。笔者运用自制“杜荔茴合剂”治疗腹外疝(无嵌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腹外疝患者11例,均为男性,其中腹股沟斜疝6例,腹股沟直疝2例,股疝2例,脐疝1例、年龄35岁~66岁,其中脐疝1例为6个月婴儿,病程1  相似文献   

13.
1995~1998年,我院用涤纶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5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60岁以上的男性,病史3个月至20年。其中斜疝38例,直疝12例,10例为复发疝。手术方法:按Bassini法暴露,显露腹股沟薄弱区,分出疝囊。斜疝者将疝囊高位结扎,把10cm×10cm的涤纶网片敷于腹股沟管后壁,下缘间断缝于腹股沟韧带斜坡,内侧固定于耻骨结节上,外侧连续缝合在腹股沟韧带上。网片上缘的固定始于耻骨结节,折边连续缝于腹直肌鞘外缘及腹横肌弓状缘。以上缝合均采用单股涤纶线,手术切口逐层缝合,不再作其它修补。如为直疝,内环直径多半扩大,后壁缺损往往…  相似文献   

14.
子宫圆韧带囊肿为发生在腹股沟区或大阴唇附近较表浅部位的囊肿,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腹股沟疝。现将我院检查证实的病人声像图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孟刚 《山东医药》2001,41(6):50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对腹壁严重薄弱、疝环宽大的 40例老年性巨大腹股沟疝患者 ,应用大片涤纶布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男性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9± 7岁 ;病程 6个月~ 30年。 40例患者中 ,腹股沟直疝 5例 ,分类符合 Hyhus A型 ;腹股沟斜疝 33例 ,分类为 Hyhus B型 ;复发疝 2例 ,分类为 Hyhus 型。全部患者术前肛诊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 ,但有症状者 14例 ,合并慢性咳嗽者 5例 ,合并慢性便秘者 12例。本组 40例患者斜疝疝囊最大径线≥ 15 cm,直疝疝囊最大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老年人腹股沟的肌肉、腱膜和韧带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加之老年人存在的某些伴随病和病人就诊时间晚、病程长等原因,使得术后复发率较高。我科1995~1997年共对23例60岁以上的腹股沟疝患者用聚酯纤维的网状材料进行修补,由于嵌入的网片能搭接腹股沟...  相似文献   

17.
正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每年全世界有超过两千万台[1]。2003年在美国施行了约80万台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占到了所有普外科手术的10%~15%[2]。成人腹股沟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疝作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已被广大医务人员熟知。上海市2001年的一项多中心腹股沟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6‰,而6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则为11.3‰。欧美的手术统计调查亦显示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高达22%~35%。由此可见腹股沟疝在老年人群尤为易感,威胁着我国2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健康。由于老年患者腹横筋膜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中肠缺血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68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手术中因肠缺血坏死需行肠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中证实腹股沟斜疝54例,直疝4例,股疝10例,共计9例患者手术中同期行肠切除术,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嵌顿持续时间(≥48 h)(OR=12.345,P=0.005)和股疝类型(OR=9.684,P=0.019)是手术中肠切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患者年龄、既往腹股沟疝病程、腹痛症状以及影像学肠梗阻征象等相关因素与肠切除无明显相关。结论嵌顿性股疝和嵌顿时间≥48 h的腹股沟疝患者急诊手术中肠切除危险显著增加,临床医师应对此类患者提高警惕,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骅 《山东医药》2010,50(4):1-2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据估算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完成2000万例腹股沟手术,在不同的国家腹股沟疝手术率为(100—300)/10万人。下面就有关近年来腹股沟疝诊治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