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0年中5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经行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3例死亡(死于胆漏感染2例,胆汁肝硬化1例)。结论胆囊切除术时应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单纯胆囊切除时,应逆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结果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发现胆管损伤,均予不同方法处理,效果良好。结论胆囊切除时应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廖文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56-305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3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痊愈30例,治愈率93.75%,死亡2例,死亡率6.25%。4例因术后胆管狭窄再次手术,其中2例经3次手术治疗。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预防损伤是关键,胆管成形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朱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374-375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发现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来修补或重建胆管。结果:胆管端端吻合术3例,胆管修补术6例,胆肠吻合术4例。术后12例随访1~9年,优良率84%。结论:胆囊切除手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重视胆管损伤的预防,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胆管损伤、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医源性胆管损伤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诊治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病原因、诊断手段、治疗手段以及治愈情况等。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在本次的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中,术中发现一期手术处理13例,术后发现6例,其中2例经引流痊愈;再次手术的有4例。全部病例经随访愈合良好。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主观因素在手术过程中过于自信,对三管未作仔细确认,草率断管。客观因素是术中病理因素以及解剖变异造成。术中预防的关键是重视胆囊、胆管手术,仔细辨认胆囊管和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合理的把握手术指证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胆囊切除术中如何避免损伤胆道以及损伤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方法对红安县七里坪中心卫生院10年来胆囊手术中所发生的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胆管切除时胆道变异及操作失误10例,是发生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另外术中出血以及mirizz综合征共6例。所有病例经过及时或术后延时发现后的处理,通过胆管对端吻合修补术、胆肠吻合修复术以及单纯性胆管缝合修补术后患者恢复很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胆管损伤发生后应及时发现,及时修复。胆囊切除过程中应熟练掌握Caolt三角区的解剖位置,尽量避免医源性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书明  黎光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60-196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病人初次手术均为胆囊切除术,其中开腹胆囊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1例。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0例,其中5例于术中行对端吻合.4例行胆肠Roux-envy吻合,1例因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横断,仅行门静脉动脉化、胆管外引流术。手术后发现5例,均接受了胆肠Roux-en-y吻合术。结论:严格遵循手术原则,大多数医源性胆管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行端端吻合为宜;术后发现宜行胆管空Roux-en-y吻合术。大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结果胆囊切除术是引起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发现胆漏,肝、胆管损伤,胆总管断裂,肝外胆道狭窄,根据病情予以不同方法的治疗,经过1~4年的随访,总治疗有效率达93.3%。结论充分重视腹部手术,详细分析病情,提高外科手术技术水平,是防治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1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预防及处置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胆管损伤最好在术中及时诊断、处理。治愈11例,术后6个月~1年出现胆道狭窄、胆管炎症状者1例。结论发现损伤后,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野清洁的病人在术中,修复胆管引流的连续性、内支撑、胆管引流,即可行彻底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杜朝阳  李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56-5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6~2010年间共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不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展,及梗阻性黄疸。全部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187例痊愈,12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出血,开腹抢救成功,术后病检发现2例胆囊癌转上级医院诊治。随访1~4年无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胆漏。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必要时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病理性和医源性胆管缺损(损伤)的诊断与手术修复水平。方法 总结1992年2月~2001年2月手术治疗22例胆管缺损的经验。结果 胆管缺损22例(病理性16例、医源性6例),20例在首次手术中得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有2例LC胆管损伤在术后35、45小时二次手术,其中1例因胆管狭窄,半年后第三次行胆肠Roux-en-y。17例经过1~8年随访,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力争首次修复成功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发现或是首次处理不当并发生胆管狭窄者,应严格把握修复术式的适应证,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The incidence of iatrogenic bile duct strictures in Ethiopia appears to be increasing. Of 27 patients that sustained bile duct injuries at open cholecystectomy, admitted during May 1996 to December 2002, 22 cases of bile duct strictures are presented to evaluate outcome of treatment. The mean age was 40 years, 15 females. Twenty-one were referrals. The usual presenting features were biliary peritonitis and jaundice. The average time lapse between the original surgery and admission to hospital was eight months. About 73% had Bismuth grade III-IV strictures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 Postoperatively, biliary-cutaneous fistula, recurrent ascending cholangitis and wound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frequently. 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was 13.6%. Bile duct injuries and strictures occur in young productive age groups.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bile duct injury and its progression to a devastating stricture reduc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解剖异常、局部病理因素、术中出血及麻醉欠佳、患者体型等为其客观因素;而本组人为因素非常明显,损伤与过分自信、草率,盲目追求小切口、高速度有关。不同类型的胆管损伤应采取不同方法及早处理;术中发现者,可行裂口修补或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强调置管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胆漏先行胆道及腹腔引流术,3个月后再作胆道重建术,手术方法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最为理想。术后黄疸病例行胆管空肠Roux—cn—Y吻合术,疗效佳。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术中解剖清楚,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的患者进行研究,利用经内腔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在患者体内置放支架,对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情况进行治疗,手术之后的第1、4、7及11d对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对患者血白细胞水平的计算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住院的时间、临床上的治愈率以及手术之后第1、3、5年的复发率进行观察。另外,还要对比分析这些患者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情况的致伤原因以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治愈73例患者,治愈率为91.2%,术后的第1、4、7及11d,患者总胆红素、血白细胞水平、丙氨酸转氨酶等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比较手术后第1d和第7d患者各项指标的数值,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第7d和第11d,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胆囊切除手术当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在注意遵循及掌握手术原则的前提下,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在提高其远期疗效方面利用经内腔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在患者体内置放支架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胆道狭窄的直径>3mm的。  相似文献   

15.
吴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85-18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9例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25例(占2.9%),医源性胆管损伤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年龄〉40岁的患者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病率明显高于≤40岁的患者(P〈0.05);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率;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积液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患者(P〈0.05)。结论 LC导致的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与年龄、原发病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胆道损伤外科处理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8年来该科收治的2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损伤的27例中有16例是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3例发生在二级以下医院,术中发现并行胆管修补的2例,术后发现的25例中,梗阻型有18例,胆漏型2例,梗阻胆漏型5例,术后一个半月内发现再手术处理的16例,胆道损伤处理后胆道狭窄的9例,23例行胆肠内引流,其他行胆管引流术,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总体效果优良率达93%(25/27)。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主要集中在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是造成损伤的主要手术,技术水平是重要因素,损伤后的处理需根据类型不同区别对待,良好的胆肠内引流是处理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7.
夷泽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68-307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4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术中实施的预防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19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48例,其中胆管再次手术行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无胆管损伤的发生.结论:高度的责任心、精确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前提;熟悉胆管解剖及变异,正确把握导致胆管损伤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400例腹腔镜胆管术后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胆囊管钛夹脱落经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治愈,1例肝总管损伤致胆漏者经腹腔镜置引流管后胆漏停止,3个月后因肝总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全部病例随访1~5年,无胆管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T管滑脱或T管窦道未形成是腹腔镜胆管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充分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